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目录1.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 (3)1.1有机农业 (3)1.2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与区别 (3)1.3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3)2.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4)2.1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4)2.2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进程与现状 (5)2.2.1发展进程 (5)2.2.2现状 (5)3.中国有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6)3.1有机农业定位模糊 (6)3.2政府支持力度小,财政投入不足 (7)3.3生产技术研究工作落后,推广服务体系薄弱 (7)3.4生产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营销方式效率低下 (7)4.有机农业企业案例分析 (8)4.1农产品为主,合作形式多样 (8)4.2比传统农业经济效益较高 (8)4.3前期投资大,回报期长 (8)4.4作物产量低 (9)4.5有机肥成本高,供应不足 (9)4.6有机肥自身风险 (9)4.7劳动力成本较高 (10)5.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对策 (10)5.1合理定位、加大宣传有机农业 (10)5.2加大政府对有机农业的扶持力度、健全认证制度 (10)5.3诚信为本、打响有机产品的牌子 (10)1.有机农业的相关概念1.1有机农业有机农业(Organic Farming)是指在动植物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产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概念简图1.2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关系与区别首先,有机农业有别于化学农业和传统农业但又源于自足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是指人们在使用农用化学品之前的一种经验农业,而有机农业则是人们在经历了“石油农业”带来的能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危机之后才大力提倡发展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是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它依靠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其次,有机食品并不是没有一点污染的食品,只是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用化学品而已,整个农业生态是一个系统,它们是相互影响的。
1.3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我国食品分为无公害、绿色、有机3个类别。
无公害农产品,广义上涵盖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无污染的安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是指生态环境未受到污染,生产活动有利于建立和恢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并通过独立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食品。
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有机食品包含有机食品原料(有机农产品)和有机加工食品2个层次,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调料等。
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内涵是相同的(都强调食品的“无污染、安全无害”的特性),但其生产和加工标准要比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高。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对是否可以使用农药、化肥的要求不同,有机食品是完全禁止的,而绿色食品则可以使用相关农药和化肥;第二,有机食品来自有机农业,而绿色食品是出自最佳生态环境的产品;第三,有机食品的生产对土地的要求比绿色食品要高些。
级别内容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有机食品原料生产地为“最佳生态环境”,而不是仅仅几年内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物质加工过程为纯物理过程,产品不得检出任何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添加剂,绝对无毒副作用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地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即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水平符合有关标准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限定量的合成化学物质产品允许限定使用的农药残留量为国家标准的1/2,其它禁止使用的物质不得检出无公害食品原料生产地必须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域生产过程中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产品必须达到最低食品安全标准2.国内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2.1国外有机农业发展现状截止到2012年年底,全球以有机方式管理的农业用地面积为3750万公顷(包括处于转换期的土地)。
其中,大洋洲以1220万公顷(占世界有机农业用地的32%)的面积处于绝对优势,成为全球有机农业用地面积最大的洲。
其次为欧洲1120万公顷(30%)。
接下来是拉丁美洲680万公顷(18%),亚洲320万公顷(9%),北美洲300万公顷(8%)和非洲110万公顷(3%)。
其中,位列前三甲的国家依次是澳大利亚(1200万公顷)、阿根廷(360万公顷)和美国(220万公顷)。
除了有机农业用地之外(3720万公顷),还有其它形式的有机认证的土地:野生采集、水产养殖、森林和非农业用地养殖,这些用地的总面积约为3250万公顷。
总体而言,全球有大约6970万公顷有机用地。
全球有机农业用地面积增幅最大的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51万公顷)、印度(30.4万公顷)和西班牙(16.5万公顷)。
2012年世界有机农业用地分布2.2国内有机农业发展进程与现状2.2.1发展进程(1)1989年,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IFOAM(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成为我国第一个IFOAM成员。
(2)1990年,我国首次出口有机食品——浙江省临安县生产的红茶和绿茶;1994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简称OFDC)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有机食品和认证管理工作的开展。
(3)2003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开始实施,标志着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
(4)国家认监委在2011年12月2日发布了国家认监委公告[2011]第34号,从2012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规定认证机构对新申请的有机产品认证企业及已获认证企业的认证活动均需依据新版认证实施规则执行。
规定在2012年7月1日后(含7月1日)出厂销售的有机产品必须符合新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使用要求。
2.2.2现状(1)销售额与认证面积2012年5月,国家认监委发布了相关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有机食品年销售额达到800亿元,认证面积有360多万hm2,生产企业8000多家。
(2)种类多,但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统计,中国目前开发和认证的有机产品品种数量已经有约50大类,400~500个品种,如豆类、茶叶、花生、蜂蜜、野生及人工培育的食用菌、核果类(如板栗、核桃等)、蔬菜等众多的品种资源,中国许多地方的动物资源也相当丰富。
但以初级原料生产为主,加工产品少;种植业野生采集产品多;水产(开放水域)、畜牧(放牧)、加工品少。
(3)产区集中,发展快近年来,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产品开发加快,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有机食品集中产区。
全国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长,绝大多数生产基地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各省区。
同时,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在有机食品企业中,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东部省份较占优势。
发展较快的地区,如江苏、江西、内蒙古、吉林等省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而相对滞后的地区,如青海、宁夏、陕西、山西等省份正在加快发展。
(4)有机农用面积呈波动上涨态势由下图可知,世界有机农用地面积大致呈增长的态势,且增长率较为稳定,2008年的增长率最高,达到了9.28%。
中国的机农用地面积大致呈降低的态势,2005年和2006年的最高值跟国家当年对于有机农业的鼓励政策有关,之后有所下降,但又于2011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上升到了190万公顷,位列世界第4位;增长率不稳定,变动较大,2011年增长率最高,为36.69%。
世界及中国的近些年有机农业用地面积3.中国有机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3.1有机农业定位模糊我国的有机农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态农业理论的研究、生态农业模式的推广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用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与我国落后的土地生产力的矛盾成为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些部门片面的夸大有机农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甚至认为发展有机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是不对的。
我国农业有2个特点:一、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集约度不足,不能产生规模经济;二、总体土地生产力的低下。
随着工业化的进行,环境的恶化,耕地的大量减少,这些都决定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利于有限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
同时,有机产品短期高价格、低产量也解决不了我国的粮食与食品安全问题。
这就需要一个平衡,需要把握住一个度。
合理定位有机农业有利于对我国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方向。
3.2政府支持力度小,财政投入不足中央政府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虽然持有积极的态度,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质性的资源投入。
在中央政府支持的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特别是东部和南部经济发达地区,都有意向发展有机农业,并且已经开始启动一些实验性项目和研究。
但是,这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主要针对的是有机认证方面,并且支持力度较小,难以整体推进有机农业的发展。
我国多数有机农业研究项目是受到来自于国际机构的资助和支持,这些国际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农业开发基金会(I F A D)、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A D BI)、亚太经合组织(A P E C)等。
3.3生产技术研究工作落后,推广服务体系薄弱当前,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有实际价值的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政府支持政策以及有机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三个方面的支撑。
在技术方面,尽管现在我们已有一个有机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使得产品符合有机标准的相关规定,但是在生产方面,大量缺乏关于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保持等方面的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我国有机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规模的发展。
在过去30年中,大多数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方面,却没有具体的关于有机农业的研究支持计划。
对于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户来说,国家既没有政策性的鼓励,也没有财政性的扶持来帮助他们获得生产管理方面的指导和咨询,这就导致了一种尴尬的局面。
一方面,农民迫切希望获得有机农业生产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一些有机农业咨询服务机构却没有市场和对象开展咨询指导业务。
在我国,现在已有将近30家有机认证机构从事有机产品的认证业务,却仅仅只有5家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业有机农业咨询组织,并且它们大多数注重于建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而不是开展生产技术的咨询服务。
同时,地方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也缺乏相应的技术和人员来开展有机农业的服务工作,尚未有效发挥对于有机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
3.4生产组织形式缺乏创新,营销方式效率低下在生产营销方面,我国大部分有机产品是由小规模农户组织生产与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