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PPT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 PPT


致病物质---类似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
•1.内毒素样物质(ELS)或称脂多糖样物质(LLS)
•2.溶血素
•3.细胞毒性因子(CTF)
•4. 细胞致病作用(CPE)物质
•所致疾病
钩端螺旋体病------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疾病特点 起病急、高热、乏力、全身酸痛、眼结 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大
致病性 (儿童)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支气管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多见于艾滋病 泌尿生殖道感染,垂直传播 关节炎
表面感染 表面感染 表面感染
入血 表面感染 表面感染
一、肺炎支原体
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主要侵犯呼吸系统,借滑行运 动穿过粘膜上皮细胞纤毛屏障,主要粘附因子为一 类对胰酶敏感的表面蛋白,称Pl蛋白。
金黄色或棕褐色。
是唯一能够人工培养的致病性螺旋体
镀银染色法染色 的钩端螺旋体
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
适宜生长温度为28~30℃
生长缓慢,需氧或微需氧,5-7天半 透明云雾状生长(液面1cm处最丰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
鼠和猪
•传播途径
经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 经胎盘垂直传播
四体
立克次体 衣原体 螺旋体
一 螺旋体
(spirochete )
概念:螺旋体是一类细长、柔软、一端或两端弯曲 成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基本结 构与细菌相似,例如有细胞壁、原始核质,以二分 裂方式繁殖和对抗生素等药物敏感等
主要类型:
疏螺旋体属:
回归热螺旋体 伯氏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二、解脲脲原体
也称溶脲脲原体,是1954年Shepard首先从非 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的尿道分泌物中分离 获得,因其分解尿素的特性命名为解脲脲原体。 在分类学上属人支原体科脲原体属。是人类泌 尿生殖道最常见的寄生菌之一,近年来研究发 现,它与多种疾病有关,故引起国内外有关学 者的广泛重视。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结构 最小,0.2~0.3μm 多形性:球形,双球状,丝状(无细胞壁) 细胞膜含有大量固醇 特殊结构:荚膜,顶端结构,微丝 繁殖方式:二分裂,出芽等 染色方法:Giemsa染色 淡紫色 革兰染色阴性
培养
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 在pH7.8~8.0间生长,低于7.0则死亡(溶脲脲原
• 动力:移行、滚动等方式运动。
• 染色法:与钩端螺旋体相同。
暗视野显微镜下的梅毒 螺旋体
• 培养:不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 养基上生长繁殖,但可用棉尾
兔上皮细胞或接种家兔培养 。
镀银染色法染色的梅毒 螺旋体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 荚膜样物质、黏附因子、透明质酸酶
▲ 致病过程及临床特征: 获得性梅毒和先天性梅毒
• 获得性梅毒病程及特征:
- I 期 梅 毒 : 外 生 殖 器 硬 下 疳 ( hard chancre),传染性强。
- II 期 梅 毒 : 皮 肤 及 粘 膜 梅 毒 疹 (syphilid),传染性强、组织破坏小。
- III期梅毒:动脉瘤、脊髓痨或全身麻 痹,传染性小,组织破坏大。

梅毒疹
- 血清学检查:RPR或TRUST初筛,TPHA或TPPA确 诊。
▲ 防治原则
- 预防:加强性卫生教育和性卫生,但目前尚无疫苗。 - 治疗:青霉素类药物长程治疗。
二 支原体
(mycoplasma)
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形性 细胞膜含固醇 能通过0.45m滤菌器 二分裂繁殖,含DNA与RNA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
阳性标本在2周内可见培养液呈轻度混浊→暗视野显微 镜检查→有→则用已知诊断血清鉴定其血清群和血清型。
阴性标本:分离培养应连续观察4个月,仍无生长者。
•动物接种
幼龄豚鼠或金地鼠腹腔 •分子生物学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血清学诊断
• 病初和发病后第3~4周各采血清一次。有脑膜刺激 症状者采取脑脊液
• 方法:
显微镜凝集试验(MAT) 间接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属: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Leptospira)
生物学性状
• 形状: 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菌
体常呈问号状或C、S形。 • 结构: 柱形原生质体、内鞭毛、外
膜(由内至外)。 • 动力: 常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呈
旋转式活泼运动。
暗视野显微 镜下的钩端螺
旋体
• 染色法: 常用镀银染色法,菌体呈
微生物
概念:是一类无细胞壁,形态高度多形性, 能通过细菌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 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致病类别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人型支原体(M.hominis) 生殖器支原体(M.genitalium) 穿透支原体(M.penetraus) 溶脲脲原体(U.urealyticum) 发酵支原体(F. pneumoniae)
以乳胶 (聚苯乙烯)或活性炭微粒为载体, 吸附钩端螺旋体可溶性抗原作为指示物
四、防治原则
• 防:
• 防鼠、灭鼠,加强对带菌家畜的管理。 • 在常年流行地区,对易感人群和与疫水接触者宜接
种包含当地流行株在内的多价钩端螺旋体疫苗。
• 治:首选青霉素
梅毒螺旋体
• 形状:两端尖直。
• 结构:与钩端螺旋体相同。






心 内 梅 毒 瘤
• 先天性梅毒:
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皮肤病变、马鞍鼻、 锯齿牙、骨软骨炎、先天性耳聋等体征,俗称梅 毒儿。
锯齿牙
骨软骨炎
▲ 免疫性:
传染性免疫,以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的 细胞免疫抗感染作用较大。
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 微生物学检查
- 病原学检查:(一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渗出 液,用暗视野显微镜、直接免疫荧光法或ELISA检查。
体pH6.0~6.5) 生长缓慢 典型的菌落呈荷包蛋样 液体培养基澄清(以颜色改变作为生长现象)
抵抗力
无细胞壁,对理化因素比较敏感 对青霉素等耐药(无细胞壁) 对干扰蛋白质合成抗生素敏感(红霉素等)
致病性
致病性
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生殖器支原体 穿透支原体 溶脲脲原体 发酵支原体
•免疫性
疾病后可获得抗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 体液免疫为主
四体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体检测 发病10天内取血液;1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者取脑脊液 • 直接镜检(Fontana镀银染色法,暗视野查活菌)
•分离与鉴定 接种至Korthof培养基,置28℃孵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