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相贯线的画法
3.求一般点: 3.求一般点:在已知相 求一般点 贯线的侧面投影图上任 5″、6″—5 5′、 取5″、6″ 5、6—5′、 5′ 6′。 6′。 4.判别可见性, 4.判别可见性,光滑连接 判别可见性 相贯线: 相贯线:相贯线的正面投 影左右、前后对称, 影左右、前后对称,后面 与前面的相贯线重影, 与前面的相贯线重影,只 需按顺序光滑连接前面各 点的投影。 点的投影。
?
柱与柱——根据两圆柱面具有积聚性,得相贯线的 根据两圆柱面具有积聚性, 柱与柱 根据两圆柱面具有积聚性 两个投影,只需求另一投影(求一系列共有点)。 两个投影,只需求另一投影(求一系列共有点)。
13
作图步骤: 作图步骤:
(1)求特殊点: 求特殊点:
1’ 2’(4’) 3’ 4” 1”(3”) 2”
11
利用积聚性取点法(表面取点法) 二、利用积聚性取点法(表面取点法)求相贯线
利用圆柱有一积聚性投影,相贯线与之重影, 利用圆柱有一积聚性投影,相贯线与之重影, 求得一个投影,再在另一回转体表面上取线、 求得一个投影,再在另一回转体表面上取线、求 即得相贯线的其他投影。 点,即得相贯线的其他投影。
*三、平面立体切割的投影 三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关键是正确地画出截交线的投影。 方法1.求各表面与截平面的交线(即多边形的边)→棱面法。 方法1.求各表面与截平面的交线(即多边形的边)→棱面法。 1.求各表面与截平面的交线 )→棱面法 方法2.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即顶点) 棱线法。 2.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 方法2.求各棱线与截平面的交点(即顶点)→棱线法。 一般先用棱面法分析多边形有几个边, 一般先用棱面法分析多边形有几个边,再用棱线法作 图逐个求其顶点。 图逐个求其顶点。
1
3
2
6
1)单个面截交线:求出截平面与各立体 单个面截交线: 表面的交线(顶点为棱线或边的交点), 表面的交线(顶点为棱线或边的交点), 即得截交线。 即得截交线。 多个平面截交线(切口和穿孔) 2)多个平面截交线(切口和穿孔): 截平面与各立体表面的截交线( *截平面与各立体表面的截交线(在立 体表面) 体表面) 加上截平面之间的交线。 *加上截平面之间的交线。 顶点:是截平面与棱线的交点, 顶点:是截平面与棱线的交点, 加上相邻两截平面之间交线的端点 即交线与棱面的交点)。 (即交线与棱面的交点)。 3)注意:截平面之间的交线别掉 )注意: 并补齐棱线。 了,并补齐棱线。
3
a″
c″ b″
截交线作业的两个问题: 截交线作业的两个问题: 1.转向轮廓线老掉 1.转向轮廓线老掉
要弄清转向轮廓线表示什么? 要弄清转向轮廓线表示什么? 表示曲面立体或者回转面的投影,如果不画转向轮廓线, 表示曲面立体或者回转面的投影,如果不画转向轮廓线,就 没曲面立体了. 没曲面立体了.
2.三点决定一段曲线 2.三点决定一段曲线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另两个投影反映实长且垂直于相应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点。 的投影轴。铅垂线、正垂线、侧垂线。 的投影轴。铅垂线、正垂线、侧垂线。
b′ ′
b″ ″
a′ ′
a″ ″
b
a′ ′ a
b′ ′
a″ b″ ″ ″
a′ ′ b′ ′
a″ ″ b″ ″
小结
2
β
γ
●
b
a(b)
6 1 5
4 3
2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15
3.分析 当圆柱直径变化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分析:当圆柱直径变化时 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分析 当圆柱直径变化时,
垂直圆柱直径< 垂直圆柱直径<水平直径交 线上下两条空间曲线
直径相等为两条 平面曲线(椭圆) 平面曲线(椭圆)
交线从小圆柱向大圆柱 轴线方向弯(小向大弯) 轴线方向弯(小向大弯)
1. 直接定出相贯线的最 左点Ⅰ 和最右点Ⅲ 左点Ⅰ 和最右点Ⅲ的三 面投影。 面投影。 2.再求出出相贯线的最前 2.再求出出相贯线的最前 和最后点Ⅳ 点Ⅱ和最后点Ⅳ的三面投 影。
4 1 3
Ⅳ Ⅲ Ⅰ Ⅱ
2求正交两圆柱的相Fra bibliotek线14
1’
5’(6’)
2’(4’)
2’ 4”
6” 1”(3”) 5”
2”
3
1
2
2 8 4 6 3 7 5 1
7
求回转体截交线的步骤
切球用投影分析作题) (举例P16-4切球用投影分析作题) 举例 切球用投影分析作题
)、空间及投影分析 一)、空间及投影分析
1.空间形状: 1.空间形状:柱3种,锥5种,球1种。 空间形状 2.投影分析 投影分析: 一斜两类似、两线一实形)。 2.投影分析:截平面与投影面的相对位置(一斜两类似、两线一实形)。 )、作图 高平齐、宽相等辅助线保留) 二)、作图(高平齐、宽相等辅助线保留) 1.逐个截平面求截交线 回转体表面上): 逐个截平面求截交线( 1.逐个截平面求截交线(回转体表面上): 特殊点(控制截交线形状的极限点—最高 最高、 1)特殊点(控制截交线形状的极限点 最高、低、上、下、 控制可见性和轮廓线的点—转向轮廓线上的点 转向轮廓线上的点); 左、右,控制可见性和轮廓线的点—转向轮廓线上的点); 中间点; 2)中间点; 判断可见性,光滑连接。 3)判断可见性,光滑连接。 2.求截平面之间的交线 求截平面之间的交线。 2.求截平面之间的交线。 3.整理回转体轮廓线 整理回转体轮廓线。 3.整理回转体轮廓线。 加深顺序:粗实线 虚线0.5d—点画线 细实线 点画线—细实线 加深顺序:粗实线d—虚线 虚线 点画线
圆柱
性 质:(表面性、共有性、封闭性) 表面性、共有性、封闭性)
1).是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相贯线上的点是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点。 ).是相交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线。相贯线上的点是两回转体表面的共有点。 是相交两回转体表面 2).一般来说交线是一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是平面曲线或直线。 ).一般来说交线是一封闭的空间曲线,特殊情况下是平面曲线或直线。 一般来说交线是一封闭的空间曲线 相贯线→共有线 共有线→一系列共有点 方 法:相贯线 共有线 一系列共有点 a). 利用积聚性取点法 b). 辅助平面法
P17
1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三大类七种位置直线) *一、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三大类七种位置直线)
一般位置直线(三斜无实长) 三个投影面。 ⒈ 一般位置直线(三斜无实长)∠三个投影面。
三个投影与各投影轴都倾斜。 三个投影与各投影轴都倾斜。
投影面平行线(一斜两平行)//一个投影面 一个投影面, 两个投影面。 ⒉ 投影面平行线(一斜两平行)//一个投影面,∠两个投影面。
17
4.圆柱相贯的四种形式:A(内外圆柱直径相等) 4.圆柱相贯的四种形式:A(内外圆柱直径相等) 圆柱相贯的四种形式:A(内外圆柱直径相等
18
圆柱相贯(圆柱直径不等——水平柱>垂直柱) 水平柱> B:圆柱相贯(圆柱直径不等 水平柱 垂直柱)
a
*二、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二
⒈ 一般位置平面(三类似) ∠三个投影面 一般位置平面(三类似)
三个投影为边数相等的类似多边形。 三个投影为边数相等的类似多边形。
投影面垂直面(一斜两类似) 一个投影面, ⒉ 投影面垂直面(一斜两类似) ⊥一个投影面, ∠两个投影面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另外两个投影类似。正垂面、 在其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成直线,另外两个投影类似。正垂面、铅垂 侧垂面。 面、侧垂面。
一)圆柱与圆柱的相贯线 圆柱与圆柱的相贯线 二)圆柱与圆锥、圆球的相贯线 圆柱与圆锥、 圆柱与圆锥
12
已知两圆柱的三面投影, 例1. 已知两圆柱的三面投影,求它们的相贯线。
分析:由图知, 分析:由图知,直径不 同的两圆柱轴线垂直相 交,相贯线为前后左右 对称的空间曲线。 对称的空间曲线。 由于小圆柱轴线垂直于H 由于小圆柱轴线垂直于H 面,相贯线的水平投影 积聚其圆 积聚其圆上。 大圆柱轴线垂直于W 大圆柱轴线垂直于W面, 相贯线的W 相贯线的W面投影在积聚 圆上为圆弧 圆弧, 圆上为圆弧,只有正面投 影需要求。 影需要求。 求正交两圆柱的相贯线
垂直直径> 垂直直径>水平直径 左右两条空间曲线
16
4.立体表面相交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立体的两外表面相交;一 立体表面相交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立体的两外表面相交; 两外表面相交
种是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一种是内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种是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一种是内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外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内表面与内表面相交
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实长,与相应投影面的倾角。 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线段实长,与相应投影面的倾角。另两个投影平 行于相应的投影轴。水平线、正平线、 行于相应的投影轴。水平线、正平线、侧平线
投影面垂直线(一点两垂直) 一个投影面,//两个投影面 ⒊ 投影面垂直线(一点两垂直)⊥一个投影面,//两个投影面
8
习题P14
9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相贯线) 2-4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相贯线)
一、相贯线概述 二、利用积聚性法求相贯线 三、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四、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五、组合相贯线 六、小 结
10
一、相贯线的概述
圆柱 相贯线 圆台 相贯线
圆柱
相贯线 ——立体 立体 相交后表面产生 相交后表面产生 的交线。 的交线。
一个投影面, 投影面平行面(两线一实形) ⒊ 投影面平行面(两线一实形) // 一个投影面,⊥两个投影面
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另外两个投影积聚为直线。正平面、 在其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反映实形, 另外两个投影积聚为直线。正平面、 水平面、侧平面。 水平面、侧平面。
b′ b″ c′ a′ a″ c′ b c a c″ a c a′ b′ b c′ b″ a″ c ″ a′ b′ a β c γ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