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思维的发展

婴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座山试验
3.抽象逻辑思维(大班)
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 逻辑思维过渡。
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 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 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 “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
综合是与分析相反的认知加工方式。综合 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属性 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通过综合可以认识事物的各结构要素或各 个属性之间的关系,以把握事物的整体结 构和规律。
操作题
由16根火柴组成的5个正方形(图A),请移动其 中3根火柴,使之成为4个正方形。
图A
答案
“豁朗”的经典的例子
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解决测定王冠含金重 量问题
据记载,国王购置了一顶设计复杂、装饰华丽 的王冠,他想知道王冠是否是纯金。阿基米德接 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反复思考,但一直不得 其解。一天,他在洗澡时发现,他的腿所排出的 水量等于排出水的体积,他立即联想到,如果把 王冠浸入水中,它将会置换出同样体积的水,由 此即可以确定王冠是不是纯金。阿基米德就是在 灵感突然闪现的一瞬间解决了这个问题。
思考:
请用6根火柴构成每条边都等于1根火柴长度的4 个等边三角形。
2.比较与分类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 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 程。 比较是以分析为基础的,只有将各种事物 的心理表征分解成各个部分、属性或特征, 才能对这些部分、属性或特征进行比较。 比较的目的是要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或相 异的关系,因此,比较也离不开综合。

一、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自我分析】当你早晨醒来,推开窗门一看,发现 地面上湿漉漉的,你就会得出昨天已经下过雨的 结论。 思考并分析:这个认识活动与我们学习过的 感知觉和想象有什么不同?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 理过程?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是高级的 认识活动,是智力的核心。 感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四)思维形式
1.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 概念是用词来标示的,词是概念的物质外衣,也就 是概念的名称。 如:树、桌子、花、椅子、床等,通过接触各种实 物或图片掌握各种概念。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好 人坏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会说话,能劳动。可 以用“人”这个概念来表示。 每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指概念所 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外延则是指概念所反映 的具体事物,即适用范围。
事后,老师给这次测试起了个题目:“人的想像力 是怎样丧失的?!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 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 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 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即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准备期、酝酿期、 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三段式逻辑推理训练 1. 鱼是用鳃呼吸的,鲸鱼不用鳃呼吸, 所以鲸鱼…… 2. 鸟是有羽毛的,蝙蝠没有羽毛, 所以蝙蝠…… 3.一切果实都有种子,萝卜里面没有种子, 所以,萝卜……
学前儿童的推理,水平较低,主要有以下 特点:
(1)抽象概括性差。 (2)逻辑性差。 (3)自觉性差。
直觉行动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 问题的思维活动。3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 考,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 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 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 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
生活迫使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和希望
(二)思维的分类
(一)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思维分为: 直觉行动(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觉行动思维 定义: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指依靠对事物 的感知,依靠人的动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进行的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种思 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一次,一位老师作了一个测试。他问高二学生:花儿为什么会开 ?
得到的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天气暖和了。可当他拿同样问题去问 幼儿园的小朋友时,却得到了几十种不同的答案。
有的孩子说:花儿睡醒了,想来看太阳。
有的孩子说:花儿一伸懒腰,就把花朵顶开了。
有的孩子说:花儿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个穿的衣服 更漂亮。 有的孩子说:花儿想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把它摘走。 还有的孩子说:花儿也有耳朵,它想出来听听小朋友们在唱 什么歌。 这位老师不由得感慨万千:“我们的教育在使学生学会实事 求是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大部分想像力。”
学前儿童判断的发展有如下趋势:
(1)从判断形式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直接 判断为主开始向间接判断发展。 (2)从判断内容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反映事 物的表面联系开始向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发展。 (3)从判断根据来看,学前儿童的判断从以自己 的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开始向以客观逻辑 为依据发展。 (4)从判断论据来看,幼儿从没有意识到判断的 根据开始向明确意识到自己判断的根据发展。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 般认识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也就 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 际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或实际工作中,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具体问题, 就是具体化的表现。
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 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通过系统化,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明 确、清晰和完整;通过具体化,则可以使我们 对事物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发展。
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
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
1.大多通过实例的方式获得。 让2岁的孩子看白兔、黄兔、灰兔等。
问:这些兔子一样吗? 有没有一样的地方呢? 让幼儿找出了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等特征。幼 儿知道了“兔子”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已舍弃了具 体兔子的个性(白、黑、黄、灰等)。
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认识了“狗”,“猫”。
魏特默认为,顿悟是发现 了缺陷所在,将不完整的 结构弥补起来形成完形。
(三)思维过程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 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 的。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 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的思维过程 。
例如,把神经系统区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将中枢神经分为脑和脊髓,将脑分为大脑、小脑、 脑干、间脑……;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又分别担 负不同的功能……。通过这种分析,人们就很清 楚地了解了神经系统的结构。
帮助幼儿从“兔子”、“狗”、“猫”中抽象出更为 一般的概念——“动物”。
(2)个别通过语言理解获得
1、什么是小鸟? 身上长着羽毛,在天中飞的动物。 2、什么是人? 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二)判断和推理
判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语句表述。 对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肯定或否定。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判断: 直接判断(长的漂亮是好人) 间接判断(做好事的是好人)
4.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可以将思维分 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 按惯常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学 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练习题和作业题, 学生利用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 等。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 问题的思维。例如,技术革新、科学的发 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所用到的思维都是创 造性思维。
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
感觉:颜色鲜艳、芳香扑鼻 知觉:鲜花非常美丽 思维:根据思维推断春天来了。
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反应
概括为交通工具 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 人,好人坏人都概括为“人”婴幼儿思维的发展婴幼 Nhomakorabea思维的发展
知识目标 · 掌握思维的基本概念; · 掌握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 了解学前儿童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的发展特点; · 了解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学前儿童思维的特点,并采 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 能够独立设计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活动方案。
(五)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的作用
抽象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 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例如,人们对各种钟、表的抽象就是,将“能计时”这个 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而舍弃大小、形状等非本质的属性。 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概括是指在头脑中 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例如,我们把“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意思是无论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位置如何,只要它具 有“由三条线段组成”和“封闭图形”这两个特征,就是 三角形。
例如,买东西时,货比三家。
分类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 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 过程。 比较与分类是重要的思维认知加工方法, 也是重要的思维环节。只有经过比较和分 类才能找出事物的异同,才能进行选择, 进而做出决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与 概括。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
又一次,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请被测试者回答 是什么。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 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领导。领导沉默许久,说道:“没经过 研究。我怎么能随便回答你的问题呢?” 当问到大学中文系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 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 当问到初中学生时,一位尖子学生举手回答:“是零。”一 位差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这位差生遭到了班主任的 批评。 最后,当问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时,他们异常活跃地回答: “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时 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