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十年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综述_2003_2012_

近十年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综述_2003_2012_

近十年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成果综述(2003-2012)[摘要]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是近代汉语乃至整个汉语史研究中很重要的部分,蒋绍愚先生在这方面的研究卓有建树,他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中都对近代汉语作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对近代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蒋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对近代汉语研究成果作出过总结,并指明继续研究的方向。

本文力求在此基础上考察近十年来近代汉语研究成果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比例[中图分类号]H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13)01-0050-03冯卓(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长春130117)[收稿日期]2012-10-03[作者简介]冯卓(197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财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研究。

近代汉语研究是汉语发展史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

近代汉语时期,作品口语逐渐增加,阅读时更容易被理解,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受到众多研究者的重视,但实际上其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价值都是不可忽视的,对汉语历时和共时层面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近代汉语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蒋绍愚先生是古代汉语研究的知名学者,在近代汉语研究方面更是卓有建树。

蒋先生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书籍中都对近代汉语作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对近代汉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力求依据蒋先生的文章来分析近代汉语研究中“词汇研究”的发展脉络,并进一步对近十年来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

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从何时起步?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从唐宋以后就有很多学者在笔记文字的记录中涉入名物和词语的考据辩证,其中也包括近代汉语词汇。

而到清代大多以训诂释义方法来做词汇研究,如钱大昕的《恒言录》等做词汇推源的工作,但对词语本身的研究仍显不足。

其后词汇研究文章数量逐渐有所增加,如张相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对近代汉语“特殊语辞”的注释,使其在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那时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只是一些零散的研究,并不能形成对词汇的系统研究,也没有一个系统研究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蒋绍愚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述》[1]一文中系统地提出研究近代汉语词汇的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做好词语考释工作;弄清一些常用词的发展变化;考查汉语构词法的发展;研究词汇系统的历史变化。

文章将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工作进行分类并且量化,使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工作形成一个简单的系统,使研究者的思路更加地清晰,给后来研究者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选择。

之后,蒋先生在《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一文中对这一时期(1985年-1998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指出:“过去十多年间近代汉语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这种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书词语的研究方面陆续编撰了一批专书辞典,如周汝昌主编的《红楼梦词典》;特殊词语的研究,如汉译佛典和禅宗语录中的一些俗语词和特殊词语;一些近代词典的编撰,如龙潜庵的《宋元语言词典》等等。

蒋先生还指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训诂学,虽然二者关系密切,但又有本质的区第32卷第1期Vol.32No.1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angchu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13年1月Jan.201350··别。

所以,他在此文章里再一次强调近代汉语词汇释义是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但同时词汇研究还要从词汇理论和词汇系统方面多下功夫。

文章最后,蒋先生强调要把近代汉语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结合起来。

这是因为近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都遗存很多保留在现代汉语方言中。

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3]一书中蒋先生将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考释;.构词法的研究;常用词演变的研究;专书词汇的研究;各阶段词汇系统的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

从这本书中的分类可以看出,与之前的文章相比,蒋先生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分类细化,使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方向更加系统化。

同时蒋先生在书中对当时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在这几项研究中,词语的考释是做的最多的,构词法、常用词和专书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词汇系统的研究和词汇发展史的研究都鲜有人研究。

蒋先生指出对词汇系统和发展史的研究还很不足,希望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同时也为研究者指明了新时期研究的新重点。

吕叔湘先生在《近代汉语读本·序》[4]中曾经说过,进一步开展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的研究有几件事情要做:第一,做好资料工作。

第二,总结研究成果。

第三,编辑读本。

可见在进行一段时期的资料研究、整理工作之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是十分必要的。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一书完成已经近十年,那么在这十年里,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向及成果是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本文希望就这方面做一些总结整理的工作。

本文首先对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和分类,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笔者搜集了自2003年以来近十年发表的涉及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书籍、期刊文献以及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整理之后按各个研究方向将文章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后按各方向研究成果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得出以下结果:词语的考释类仍然是做得最多的一类,大约占研究成果总数的39%。

比如马启俊的《金寨县莲花山方言俗语中留存的近代汉语词汇例释》(《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王宝红的〈《歧路灯》若干词语补释〉(《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李顺美的《〈朴通事〉里“典”和“当”的区别》(《语文研究》2011年第2期),崔山佳著的《近代汉语词汇论稿》(巴蜀书社,2006年)一书。

近代汉语资料非常零散,有些资料不完全是口语,而是文白交杂,因此资料的整理有一定的困难,这也决定了对近代汉语的词语考释工作长期以来都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这个时期词语考释的研究成果仍然是最多的。

专书词汇研究约占研究成果总数的34%,它相对于断代的词汇研究虽然覆盖面小,但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工作更有它的价值,因为如果我们可以把一个时期的所有专书都以这种方式加以描写,那对它们研究成果的汇总就可以体现出这一时期词汇的整体面貌。

比如张能甫的《从〈旧唐书〉看史书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的特点和价值》(《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略论〈唐语林〉在近代汉语—以〈唐五代语言词典〉为参照》(《绥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早在1979年,词汇研究中的价值——吕叔湘先生就提出过:“要对汉语进行科学的研究……现在只能是先以一部一部专书为单位……在作品与作品之间就一个个问题进行比较。

”此阶段很多学者认识到这一点,专书研究异军突起。

近年来专书研究主要集中于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中。

比如晁瑞的博士论文《〈醒世姻缘〉方言词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郭晓君的硕士论文《〈夷坚志〉词语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张夏的博士论文《〈红楼梦〉词汇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

各阶段词汇系统研究约占研究成果总数的12%,比如方一新的《二十世纪的唐代词汇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虽然有些文章只是聚焦于小类词的阶段系统研究,比如周琳娜的博士论文《清代新词义位发展演变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郭辉、徐红梅的《淮北方言中的近代汉语词语》(《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但这部分内容在以前的研究中量不是很大,所以这一类研究成果在此阶段的论文中算是一个亮点。

其中郭作飞的《历史文献专书词汇研究方法新探》(《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09期)中提到了词汇系统分析方法,给词汇系统研究提出新的探讨方向。

常用词汇的研究占总比例的7%,其中多集中在常用词语的演变过程的研究。

比如张庆庆的博士论文《近代汉语几组常用词演变研究》(苏州大学,2007年),夏凤梅的《〈原本老乞大〉衣食住行词语考释》(《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51构词法的研究成果占研究成果总比例的7%,构词法的研究比较单一,其中大部分是复音词研究,比如陈明娥的《从敦煌变文多音词看近代汉语复音化的趋势》(《敦煌学集刊》,2005年第1期),阎玉文的博士论文《〈三国志〉复音词专题研究》(复旦大学,2003年)。

值得一提的是专门的三音词研究也受到了重视,比如杨爱姣著的《近代汉语三音词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一书,翟燕的《元代ABB 式三音词激增原因分析》(《齐鲁学刊》,2006年第2期),另外还有赵亚芳的硕士论文《〈唐五代语言辞典〉三字词语研究》(扬州大学,2010年)等。

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仍然是各类研究方向中的弱项,大约仅有1%的比例可以算作此类。

虽然近年也出现一些关于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成果,但多数是就整个汉语史的发展来描写,比如高建平、高晓梅的《汉语发展史》(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一书,其中只有词汇篇的一个小部分涉及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

从以上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第一,近十年的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方向已经略有变化,专书研究大量出现,这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因为专书研究就像是近代汉语词汇系统研究的一个个小点,把这些小点联系起来就构成近代汉语词汇的全面研究。

第二,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注意到了近代汉语与汉语方言研究之间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很大一部份作品中都关注近代汉语在方言中的遗存问题,或者涉及了方言研究的相关内容。

第三,近代汉语的各种研究方法之间是相互依存、互有交叉的,比如张威的博士论文《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词汇研究》(山东大学,2008年)在研究四部专书词汇研究的基础上,对晚清这一时期的词汇系统做出了描述。

李顺美的博士论文《〈老乞大〉〈朴通事〉常用词汇研究》(山东大学,2009年)则是针对专书的常用词研究。

另外很多关于近代汉语的专著都涉及近代汉语研究的各个方面,比如方一新著的《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上、下》(商务印书馆,2011年)一书中,释义、常用词、发展因素等均已提及。

第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主要集中于训诂释义到将注意力越来越多地转向词汇系统,这是近代汉语词汇系统研究的进步。

我们也应该看到,近代汉语词汇发展史的研究仍然比较薄弱,这当然与目前语言学界词汇研究的整体进度有关,当专书词汇研究或者某一时期的系统研究到达一定水平或者覆盖面时,近代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也就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1]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述[J].古汉语研究,1990(2).[2]蒋绍愚.近十年间近代汉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古汉语研究,1998(4).[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3-304.[4]吕叔湘.近代汉语读本·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ASummaryontheResearchResultsaboutModernChineseVocabularyinRecentTensYears(2003-2012)FENG Zhuo(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Jil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chun Jilin130117,China)Abstract: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Chinese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Mr.Jiang Shaoyv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is regard.His published articles and books in the end of the last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 on modern Chinese made an in-depth study and elaboration.It had a profound impact.H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and indicated the direction of continuing research.This article seeks to investigate over the past decade based on Modern Chinese research.Keywords:modern Chinese;vocabulary research;proportion··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