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工厂和流水线的设计
S.P.T=(92+…110)/10=100″/人 目标日产量=7.5 ×3600/100=270件 瓶颈日产量=7.5 ×3600/114=236.8件 流水线编制效率=S.P.T/瓶颈加工时间×100% =100/114×100%=87.7% 单件传递的条件:编制效率大于85%
车间布局
一、车间布局设计的目的
1、有效地利用车间的空间,使生产作业空间 得 到最大限度的有效使用。
2、减少物料的运送时间,保证在制品的快速 运转,使生产流程更顺畅。
3、为作业者创造一个安全、方便、舒适的工 作环境,这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达到 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的目的。
二、车间布局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的特种机
全自动特种机可能在技术中心
占用更多空间
出产时间取决于每一个技术中心之间的等 待时间
2 半成品以及原材料处理
关系到传递中的移动效率 原材料的处理 半成品的移动 成品分拣系统
9.2生产系统
是材料处理、生产过程、人员、设备、 物流以及成品的集成
1. PBS大规模生产系统
1、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车间布局设计的容通性 流程方向
需要控制的面积
按设备功能集中式之字流
按工艺流程直线流
按工艺流程的U字流
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
1、尽量把人、物的移动距离、生产状态及管理信息的 传递交流距离减少到最短限度,因此尽量避免倒流水 及交叉传递现象;
2、按照服装制品的工艺加工顺序,将主流线与支流线 明确区分开来进行设备的布置;
平均节拍S.P.T
=每天工作时间/目标日产量
=产品的标准加工时间/作业人员数
缓冲 瓶颈 例:流水线的10名工人,分配的工作分别为
92″、103″、101″、89″、114″、95″、108″、 98″、90″、110″,日工作7.5小时 计算:
1)目标日产量; 2)瓶颈日产量; 3)流水线编制效率。
Clothing Manufacture
Management
服装生产管理
9.服装生产系统以及生产线的排列
问题: 1、服装生产的形式有哪些? 2、你心目中的服装生产系统应该是什
么样的? 3、你认为应该如何给工人分配工作?
9.服装工程(工厂和流水线设计)
目标 评价影响作业流程的因素 研究不同类型的服装生产系统的特性 目前大生产的特点
1.工厂的规划
好的设计应能随着系列、交货期以及 预计生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安全因素,安全出口、火警以及开放的交 通区域
两种常用的设计
1)直线型
效率高,设备变动小 中间环节少,出产时间早 易形成瓶颈和工作不平衡
直线型排列(前后传递)
直线型排列(水平传递)
2)技术中心
在每个款式加工顺序不同时使用 每一系列可能包括相同功能的设备和不
6、作业的空间适应性原则:
1)标准操作空间=标准面积×高度(垂直于地面)
一般155cm身高的站立作业适应高度为85cm左右
2)物料传送移动一般应按照左拿前送的原则,传送高度 应在与肘关节的同一平面上或略低的位置
3)堆放与储藏的高度等也是研究的对象
7、出入口、通道不可有障碍物,必须保证各通道畅通无 阻;
9.2物流
物流:是原料和服装部件在加工过程 中的移动
1.如何使其在必要的时侯,流动到必要的地点 2.如何使流动成本更低 3.如何使流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更小
流水线的均衡:制定顺畅的作业流程计划 的过程,为每一个操作提供一定量的、均 衡工作.
节拍(Pitch Time):流水线上两件产品 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半成品从一个工作地 到另外一个工作地的时间间隔。
推式生产
小投入、大产出 效率是衡量表现的唯一因素 10年间服装生产观念的变化 1993年观念发生变化
9. 1基本的计算
能力工时数 =直接作业人员数×工作时间 负荷工时数 =产品标准加工时间×订货数 进行人员的计算要保证能力工时数与负荷
工时数相等
例子:
某厂生产连衣裙,条件:
管理和团队的训练 雇员的训练 团队系统 内部相互独立 模块生产中的物流 工作区域 实例
模块式生产
高灵活性 出产时间快 生产过程少 减少旷工 减少相对移动时间 设备投资大 训练时间长 持续训练费用高
4.混合生产系统
一些公司以批量系统生产部件,以 模块系统组合缝制
3、设备的编排要保持较好的通融性,即使产品的式样 发生一些变化也能保持设备布局的基本形不发生变化, 只是进行极小的局部变化,是具有较好弹性车间布局 及设备布置形式;
4、车间整体布局设计,要保证能够使人一目了然地看 到正在进行的整个生产运行状态;
5、工位之间的半成品是利用流水传送装置(传送带、 堆放台及吊挂系统)进行接续传送的,不论利用哪种 方式都必须保证其有节奏地顺畅传动;
3、 优点:生产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及作业现 场的空间
4、缺点:投资较昂贵,成本较高
5、适用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多用于衬衫、西服 等款式变化 较小、工艺流程较稳定的成衣生产。
3.模块互助式快速生产系统
包含技术水平高的团队、设备以及要完成 的任务
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多种名称:模块、细胞等 根据产品不同组员4-15人 成员技术水平高可以在组内相互替代
附件:生产方式与车间布置
1、按生产任务的来源分 ——定单生产与成衣生产 2、按产品种类和数量划分 ——多品种小批量与大批量少品种 3、按生产方法划分(作业流动的方式) ——单件传递、批量传递 4、按机械设备的配置划分 ——流水作业、部件作业等
案例:
不同的生产线及设备排列
生产方式与产品品种的关系
流水台
堆放台
粘衬台
专职作业者
手工作业台 临时作业员
整烫设备
主流
支流
按产品工艺流程配置
按照生产工艺集团式生产
按产品部件配置(适合于中品种中批量、多品种 少批量)
主流和支流配合生产线
按设备的功能配置(适合多品种少批量)
服装生产投资课题
选择一个服装加工项目; 投入经费约30万元; 1)调研一个合适的项目; 2)核算直接作业人员数、设备数以及固定资
标准加工时间2000秒 直接作业人员20人 每天工作8小时 平均工资12000元/年.人 通过动作研究改进,目前每能够减少200秒
加工时间,但需要引进2台电脑设备, 23000元/台,问:是否需要引进?
每天产量=20 ×8 ×3600/2000 =288件 目前需要的作业人员数=288 ×1800/(8
×3600)=18人 减少作业人员2人,每年减少工资24000
元
几年能够收回投资
=23000 ×2/24000=1.917年 不到2年收回投资,可以引进
设备台数和种类确定
1)根据生产品种确定设备种类; 依据:工序分析表
2)根据生产规模确定直接作业人员数, 进而确定设备数
某工序设备数=最小取整(该工序的作业 时间÷平均节拍)+1
传统生产系统 从几十年前一直沿用到现在 80%以上厂家使用
一打或几打传递
工票内容:款号、尺寸、 加工路线、加 工速度
可能导致加工时间长、质量问题不易发现、 存货大、控制困难
2. UPS单元加工系统
直线型排列,配备有吊挂传送系统 电脑控制中心 通过UPS控制每一个工位的工作分配、设
备调整等 系统应用的益处取决于管理的效率和如何
使用 生产效率提高18.4%,直接劳动成本减
少33.8%
1、现代制衣系统中最先进的生产方式之一
2、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适应服装生产高效传输而 研制开发的 生产系统,其代表主要有美国格柏的 GM-100型、GM-300型,瑞典伊顿2000型、 2100型以及日本重机、兄弟、德国杜克普等公司 开发的吊挂系统。
8、车间布置要结合设备的排列,注意采光和照明设计, 以保证工作面的采光均匀;
9、车间布局要与工厂平面布置密切结合,在保证工艺线 路顺畅的情况下,原料进入车间的入口要尽量靠近原料 仓库,成品出口要尽量靠近成品库;
10、车间布置时要考虑水、电、汽等能源的使用方便程度。
缝纫机设备的配置(比例1:50)
平缝机
产投资费用; 3)选择地点和场地要求(虚拟),租金等; 4)画出车间排列图; 5)做出项目计划书(包含预算以及效益分析)
参考资料
/default.asp 杜克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