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

《教育政策法规》第二章


(一)教育政策制定主体
教育政策制定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
定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教育立法者、教育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利益团体、研究机构、智囊团、 大众传媒和普通公众等。
从我国教育政策制度改革现状来看,必须充分尊重政府作为决
策者的权威,同时尊重其他主体的合理诉求,才能共同推进教育政策制定 的均权化、民主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
进行相应调整。这就要求教育政策制
弹 性
定时在质、量、度的规定方面留有余地,保

留一定的伸缩范围,使教育政策在客观条件

发生某种变化时仍能适用,甚至产生新的政
策功能。
9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一)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
发现问题是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的前提,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发现问题。

义的倾向。

20
1
行 政 机 的关 基教 本育 形政 式策 合 法 化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四)教育政策合法化
各级行政机关经立法机关的授权而进 行的一种“立法”活动。这里的“立法” 区别于国家立法机关为教育制定特定的法 律,泛指制定一般的教育行政法规,包括 颁布教育命令、章程、条例、决议等规范
渐进模式的优点:在于政策制定比较稳妥、可靠,决

策者不必花很多时间去调查和寻找所有的政策方案,
决 定
决策时目标也比较单一。

渐进模式的缺点:但这种模式适用于外界环境变化不

大的情况,如果环境发生巨变,教育政策需要彻底修
见 模
改时,这种模式就显得过于保守,难以实现政策的创

造性与创新性。
16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发展机会的权利。



5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一、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和原则
(二)教育政策制定原则
提高教育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首先,制定教育政策要有科学理论作指导,要充分理解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 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现代思维学科的精华。
其次,制定教育政策要科学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以其科学性、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指导教育实践活动。
学 原
再次,制定教育政策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程序,充分发挥经过教育实

践认证的、科学的方法与手段的重要作用。
最后,制定教育政策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领导、专家、群众的力量,集思广
益,共同为教育政策制定出谋划策。
6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一、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和原则
(二)教育政策制定原则

机构及各种政策利益相关者在政策执行中也发挥着重
要作用。
24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执行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2
执行教育政策需要有明确的执行方案。有了明确、科学的政策执行
方案,才能有切实有效的执行行动。
通常情况下,一份完整的教育政策执行方案,需要清晰、准确地说

明下列问题:
题。政策目标应该具有先进性,从而引导教育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 可行性:教育政策目标应高于现实水平,同时不脱离现实水平的要求,是可以通
府 议
过一定的努力而实现的。

• 规范性:教育政策目标要体现和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教育愿望;应当
符合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与规定;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下级教
育政策目标要服从上级教育政策目标,地方、部门的教育政策目标要服从党和国
家的教育总政策和总目标。
13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二)教育政策议程的设立
2)拟定教育政策方案
教育政策方案是政策决定的中心环节,拟定教育政策方案的目的是为实现教育
政策目标提供多种可行性方案或备选方案。一般来说,在拟定教育政策方案时应遵
每一种政策都有特定的执行主体。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实际上是指
教育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包括执行机构与执行人员。任何执行机构都是
由执行人员所组成的,因此教育政策执行机构的组织特质及执行人员的

政策水平与素养,是影响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执 行
在我国,教育教育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各级政府、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此外,其他社会团体
4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一、教育政策制定的主体和原则
(二)教育政策制定原则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基本人权和全面发展的
根本保障。公平原则是教育政策制定的首要原则。教育政策的
1
首要任务就是遵循教育的公共性属性,公平、公正地配置教育资源,
切实维护每一个个体公平获得教育资源、接受平等教育、获得平等
公布
实施
22
图2-2 行政机关政策合法化基本程序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执行
• 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 教育政策执行的过程 • 教育政策执行的特征 • 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23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执行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1
21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四)教育政策合法化
起草
2
行 政 机 的关 基教 本育 程政 序策 合 法 化
我国行政机关教育政策 合法化程序包含四个步 骤,即提出草案、审查 草案、批准草案和公布 政策,如图2-2所示。
提出 草案
提出
审查草案
审查
讨论通过
批准草案
签署
审批 /备案
公布政策

政 策
此项教育政策的执行者是谁?

这一教育政策的执行时间有多长,空间范围有多大?

这一教育政策执行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是什么?
方 案
这一教育政策怎样分步骤地实施?
如何面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采取相对应的策略等。
25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执行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3



教育政策施行对象又称目标
策 施
群体,即受教育政策影响的人群。任何

教育政策都是在特定的对象中实施,并

且最直接地影响着一定人群的利益。

26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执行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
4
教育政策执行条件是指能保障教育政
策顺利运行的社会资源,既包括物质层面的
1)确定教育政策目标 教育政策目标是指解决教育政策问题所要达到的结果,包括制定教育政策的指 导思想和实际工作的目的、任务等。良好的教育政策目标应具有以下特征:
2
• 针对性:教育政策目标必须针对教育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 先进性:教育政策目标针对的实际问题是一种带有方向性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国家
提出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改革问题。
10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一)教育政策问题的认定
认定教育问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2
协调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和价值取向,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遵从社会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政策问题认定的
教 育
资源,也包括精神层面的资源。一项好的教 育政策,其本身蕴含着对政策运行所需资源

的充分把握。例如,明确当前条件下政策可

施行的程度,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
执 行
调度等。


27
第二节 教育政策的执行 一、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和意义
(二)教育政策执行的意义

教育政策执行是实现教育政策目标的决定性环节
(一)


策 执
教育政策执行是对教育政策实行检验的根本途径
(二)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发展过程中的中间环节
• 一是通过社会调查。调查研究是发现公众最关心
1
的教育问题,了解教育实际矛盾的最有效途径。
• 二是通过研究社会信息。例如,20世纪80年代我

国教育体制改革问题就是建立在深刻分析经济、

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提出的。

• 三是通过预测分析。例如,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

有效落实和产业经济的成功转型,可以预测教育
或团体提出的政策问题在社会中形成广泛议
1
论,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政府采 取措施加以解决的过程。在公众议程中,社
会舆论、新闻媒介、公众民意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网民对“教师有偿家教问题”的讨论,

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等。


12
第一节 教育政策的制定 二、教育政策制定的程序
(二)教育政策议程的设立
性政策文件。
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 规定的职权或行政权所进行的立法。《宪 法》和行政机关组织法规定着不同层级行 政机关的不同立法职权,行政机关只能在 法律确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使立法权,不得 有违背法律滥用或丧失职权现象的发生。
授权 立法
职权 立法
行政机关教育政策合法化的基本形式是授权立法与职权立法。
(三)教育政策的决定
3)综合模式
1
综合模式就是将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模式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