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4、粪便潜血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 阳性,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伤寒、溃疡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
粪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5、粪胆素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 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和肝性黄疽等。
6、粪便胆红素 ? 正常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 ? 阳性,见于溶血性黄疽、阻塞性黄疽等。
? 减低常见于: (1)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过量,胰岛B 细胞瘤、胰腺腺瘤等。 (2)缺乏抗胰岛素激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生长激素。 (3)肝糖原储存缺乏性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血脂
1、血清总胆固醇(CHO) ? 正常参考值:CHO≤5.17mmol/L ? CHO为5.17-5.66mmol/L时,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边缘 ? 5.69-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水平 ? >7.76mmol/L为动脉粥样硬化高度危险水平 ? <3.1mmol/L或<2.59mmol/L为低胆固醇血症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肝功
8、直接胆红素 ? 正常参考值: D-BIL 0.0-6.0umol/L ?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间接胆红素 ? 正常参考值: IBIL 1.7-13.0umol/L ?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于
癌等; ? 凝乳块便,见于婴儿乳汁消化不良等; ? 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等所致直肠狭窄; ? 米汤样便,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粪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3、粪便细胞 ?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HP。白细胞:偶见/HP。 临床意义: ? 红细胞出现和增多,见于痢疾、肠炎、结肠癌、痔疮出血等。 ? 白细胞增多,见于肠炎、细菌性痢疾。
临床意义: ? 红细胞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等。 ?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肺气肿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2、血红蛋白测定 (Hb)
正常参考值: ? 男:120~160g/L(12-16g/dL)。 ? 女:110~150g/L(11-15g/dL)。 ? 儿童:120~140g/L(12-14g/dL)。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 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1、尿蛋白(PR0) ? 正常尿常规检查一般无蛋白,或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并持续出现多见于肾脏
(2)急慢性肾炎,酸血症如糖尿病,长期禁食,或酮症酸中毒或乳酸性酸中毒。
(3)白血病、恶性肿瘤、肿瘤化疗。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血糖
空腹葡萄糖监测(Glu)
? 正常参考值:3.9—6.4mmol/L
? 增高常见于: (1)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 (4)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 (5)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等。
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肝功
3、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球蛋白比值
? 正常参考值 :
血清总蛋白60—80g/L
清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为1.5—2.5:1
?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增高:常见于急性失水(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 血清总蛋白及清蛋白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 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如尿蛋白阴性应到有关专科查明出血部位尿胆原(UBG)、尿胆红素(BIL) ? 尿胆原和尿胆红素阳性,多提示有黄疸存在,有助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9、尿亚硝酸盐( NIT) ? 尿亚硝酸盐主要用于尿路感染的过筛试验。新鲜尿时亚硝酸盐呈阴性,如标本
放置时间过久或有细菌生长繁殖可呈假阳性。
临床意义: ?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 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 ?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 ?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
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 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EOS) 正常参考值:
?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 血清总蛋白及球蛋白增高:常见于慢性肝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结核、 疟疾、麻风病等。
? 血清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免疫功能抑制、先天性低r球蛋白血症。
? A/G 倒置:常见于严重肝功能损坏、多发性骨髓瘤等。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肝功
4、血清碱性磷酸酶( ALP) ? 正常参考值 53-128u /L ?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
3、尿红细胞(RBC) ?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红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为镜下血尿;大量红细
胞时,称“肉眼血尿”。 ? 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 4、尿白细胞(WBC) ? 每个高倍显微镜视野下,尿液白细胞超过5个以上,称白细胞尿,大量白细胞
时,称脓尿。 ? 可见于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见阻塞性黄疽。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肝功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 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 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增高:为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 胰头癌等。
? 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增高:为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 恶性肿瘤、新生儿黄疽等。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5、尿上皮细胞(SPC) ?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细胞临床意义不大;大量出现时,就要考虑泌尿系统炎症存
在。 6、尿管型(KLG) ? 尿中出现管型,特别是颗粒管型、细胞管型都可视为肾脏实质性病变的标志。 7、尿潜血(ERY) ? 尿潜血阳性同时有蛋白者,首先考虑肾脏疾病和出血性疾病,须做肾功能检查;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肝功
10、总胆汗酸 (TBA ) ? 正常参考值: 0-20umol/L ? 增高常见于肝实质性损伤,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和原
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肾功
1、尿素氮 (BUN) ?正常参考值 :3.2--7.1mmol/L ? 增高常见于: (1)肾功能损害:肾功能不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衰竭。 (2)肾前性:水肿、脱水、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3)肾后性:尿路结石、前列腺肿瘤等引起的尿少、尿储留。 (4)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如上消化道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
? 判断有无黄疸及黄疸程度
隐性黄疸STB >17.1umol/L但<34.2umol/L 轻度黄疸STB34.2--171umol/L
中度黄疸STB171--342umol/L
重度黄疸STB >342umol/L
? 增高: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长安医院急诊科 闵榴芳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 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 粪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 ? 免疫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 (RBC) 正常参考值: ? 男:4.0×10^12~5.3 ×10^12个/L(400万-550万个/mm3)。 ? 女:3.5×10^12~5.0 ×10^12个/L(350万-500万个/mm3)。 ? 儿童:4.0×10^12~5.3 ×10^12个/L(400万-530万个/mm3)。
生化检查的临床意义——肾功
2、肌酐(Scr)
? 正常参考值:男性 53—106umol/L
女性 44—97umol/L
? 增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 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时血中尿中肌酐含量均增高。
? 肾衰竭代偿期:Scr<178umol/L
BUN<9mmol/L
临床意义: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
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
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
疾病。 ? 发热、剧烈运动、妊娠期也会偶然出现尿蛋白。
2、尿糖(GLU) ? 尿糖阳性要结合临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肾糖阈降低所致的肾性
糖尿,应结合血糖检测及相关检查结果明确诊断。 ? 由于尿中维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响尿糖结果,故查尿糖前24小时要停服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