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懂诗家语

读懂诗家语

高考怎么考——明确方向少走弯路
1
诗歌怎么读——理解内容减少偏差
2
备考怎么练——考点通关不留盲点
3
一、高考怎么考——纵观近三年课标卷诗歌高考考题
考卷
13全国卷1
体裁
宋词《鹊桥仙》
题材
山水田园词
题干设问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 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 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6分)
涉及考点
13全国卷2
宋诗《次韵雪后书事 二首(其一)》
咏物言志词
14全国卷1
宋词《阮郎归》
写景抒情词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 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思想 感情 表达 技巧
14全国卷2
唐诗《含山店梦觉作》 羁旅思乡诗 和宋诗《宿渔家》
不合法: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省略成分
把握词性改变! 还原语序! 补充省略!
把古诗当作文言文来读
8
把握词性改变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锦帽貂裘 春 病树前头万木春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秋 粪土当年万户侯 繁 艰难苦恨繁霜鬓 名作动 名 作 形 形容词意动 形容词使动
• 找出下面活用的词: •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悦 空 暗 • 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老 肥 • 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03高考题) 咽 冷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了他,酒朋诗侣。”
(“正序”应为:
酒朋诗侣,香车宝马,来相召,(我)谢 (绝)了他。
练习: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序读法。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峨眉山半轮秋月 2、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杜甫)
忆曾游寺处,怜再渡桥时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 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 谁不为这奇妙的诗情画意所倾倒?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 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 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 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如天上坐船, 似雾中看花”
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知人面去何处,
摇曳碧云斜 碧云摇曳斜
荡胸生层云
生层云荡胸
•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 言新奇的需要,但主要出于以下需要: •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补充省略
《访隐者不遇》
贾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省主语
• 野旷天低树
省介词

《蜀相》 • 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改变词性的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
炼字!
还原语序!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主语后置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 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 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一轮能力目标: 能 读懂 会 鉴赏 巧 设题 精 表达
二、诗歌怎么读——理解内容减少偏差
把握诗歌内容常见的问题
知识层面 意象典故 文言词汇
理解问题 1.读不懂 2.读不全
语言层面 语法关系 语义关系
诗词鉴赏特别提示
一个核心
六个着眼点
题目 作者
意象

注解
细节
关键词
如何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诗歌语言 具有含蓄性,跳跃性,凝练性。 无法,无理。
名词句,一个名词性词组, 就算一句。无谓语或谓语不全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 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 远处的树色,
无谓语
•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 名诗人。 •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 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 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 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前后两句分别省略“含”字和“作” 字 省略谓语(动词 )
• 2、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 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 • 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 以直接拼合, •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状语放在宾语的位置
13

宾语前置
•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 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 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 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 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 似乎成了主语。
• 【参考答案】 • (1)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 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 清新、俊逸。 • (2)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 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 表现手法。 •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 白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 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 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6分)
15全国卷2
唐诗《残春旅社》
羁旅思家诗
诗歌备考目标及理念
一轮知识目标:
(1) 培养阅读诗歌好习惯。 (2) 熟悉诗歌中常见意象。 (3) 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5)梳理各题型解题思路。 (6) 落实关键点答题意识。
8.韦庄在诗中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15全国卷1
唐诗《发临洮将赴北 亭留别》
写景抒情诗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 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9.诗的尾联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 用?(6分)
• 新城道中 •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 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 云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是 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 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 了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 葛。 •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 呢? • 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 原来作者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 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

定语挪前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 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 ,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 望玉门关。

定语挪后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 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 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 ,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 ,而不可能是“月”。 •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多重倒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正序”应为:
谓语不全
• 东风像是知道我要到山里行,吹断了檐间 连日不断的积雨声。 • 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丝棉帽,树头升 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 • 矮矮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 沙溪边,柳条轻舞多情。 • 生活在西山一带的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 吃了好闹春耕。
试分析诗歌第二联和第三联的意境美。 第二联:①第二联描写远景,岭上浮着的晴云似披着绵帽 ,树头升起的初日象挂着铜钲。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把晴 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③同时诗 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第三联:①第三联描写近景,野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 风自摇。②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活了“野桃”、“溪柳 ”,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③同时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山行之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