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以名师打造名师团队的好载体(讲座二)二、名师工作室产生的背景和意义有人要问,有名师了,我们也年年开展送教、出课、结对带徒等等活动,还要建什么名师工作是呢?这不是给我们增加负担吗!下面我就讲一讲“名师工作室”产生的背景。
(一)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需要:《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回头,我就跑,回头一看,学校炸飞了。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有的吃、有的穿,还有美女陪着呢”.。
如果我有一颗炸弹,我就会炸平我的学校;如果我有一把刀,我就会杀死我的妈妈。
”这令人毛骨悚然的话,来自海口某小学一名9岁小学生的造句。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孩子对学习有厌恶心理,对家长有仇视心理。
(2009年5月31日《南国都市报》)说明什么?中国的教育让孩子们很不快乐,孩子们需要懂得教育艺术,让他们喜欢的名师我记得十几年前,窦桂梅来我市借学生出了一节课,下课后,孩子们围着他签名,问他什么时候还来给我们上课,久久不愿离去。
这一场面说明了什么?孩子们喜欢名师,不仅仅喜欢长得漂亮,更主要的的是喜欢她的课,喜欢他的教学艺术,是她人格魅力吸引了学生。
大家说这样的老师孩子们还能厌学嘛?还能背上炸药包,要去炸学校嘛。
所以说,培养更多名师是为了孩子们更喜欢我们,更喜欢学校,更喜欢我们的教育。
(二)开展多元化、开放式校本研修的需要在我的博客里有一篇随笔《同伴互助要杜绝“萝卜炖萝卜”》。
事实就是这样,很多农村学校的老师由于没有名优教师引领,正在“萝卜炖萝卜”,最后还是一锅萝卜。
我们的送教又不是经常性的。
因此,我们要扩大”校本研修的空间,加大学习、交流、共享的“频率”,建立名师工作室,实现校本研修的多频互动,让名师更好的发挥作用。
名师工作室要成为教师发展研究的窗口,成为教师发展交流体会、反思问题、解决困惑、创生智慧、形成思想的中心,成为令教师向往的“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术团队,努力探讨教师发展的思路和策略,努力建设“智慧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省州市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个性鲜明的名教师。
(三)教育均很发展的需要名师工作室是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出现的。
在影响教育公平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区域、学校间教育发展的最大差距是师资水平。
如何缩小师资水平差距,同时避免大规模的教师流动所引发的负面效应,成为当前推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大挑战。
组建名师工作室,通过名校的名师们带领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有效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项新举措。
一枝花开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
目前,边远乡镇的学校优质教师资源缺乏,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敦化市教育事业仅仅靠50多为名师是不够的,要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更多的名教师,要想整体提升我们的教师队伍,需要发挥每位名师的带动、辐射、引领作用,带出更多的徒弟,来壮大我们的名师队伍。
到那时,你会有“待到山花烂漫时,我在丛中笑”的自豪!三、名师工作室的自我运行机制建立自我运行机制的目的在于理清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基本规律,让名师工作室运行有序、有为,由“自发”转为“自觉”,由“无序”转为“可控”,由“粗放”转为“精细”,做大做强,彰显品牌优势,使名师工作室成为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牵引器”,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造就名师的“孵化器”。
(一)管理规划机制(1)成员档案管理包括成员进入名师工作室以前的师德状况、专业素质状况、教育教学实绩、教育科研成果、成长发展状况(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各种荣誉和称号),进入名师工作室以后,在工作岗位和团队培养过程中以上各方面的变化发展情况,在名师工作室培养期满后的状况以及继续发展的趋势。
每个培养对象都应建立专门的业绩发展档案,并收集整理其有代表性的特长、成绩、成果、荣誉等资料,按照学期、学年定期记录归档,还可以用光盘、文集、专辑等形式物化保存。
(2)目标计划管理在一个团队中有独当一面的战略家,有实施具体工作的战术者,而主持人应该是战略家。
制作团队的整体计划,制定全年工作指导思想,目标、总体工作思路,全年总体任务,总的工作要求,这些都是主持人的工作。
①总体目标规划。
工作室在三年规划内应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即针对全体对象与导师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目标,也有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
②具体目标计划。
将总体规划与目标分解到学期、学年,制定好具体的阶段目标、落实方式、成果形式和实现时间,按照时间表逐项开展与落实。
包括读书学习、讲课评课、专题报告、学术讲座、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学成绩指标、获得荣誉称号等。
主持人组织团队成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学期或学年具体计划,并组织实施;培养对象在导师指导下确定自我阶段性与结业性发展计划与目标,并在团队培养活动和学校岗位工作中努力实现。
每学期或学年有计划书或计划表、总结与反思,都应形成书面文字。
除存档及上报“名师工作室领导小组”外,导师还应向所在学校通报并协调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
③计划的产生程序:一般情况下,计划是从上至下产生的。
上级主管部门先下发《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要点》,下级部门才能根据上级的《计划》或《要点》的目标、任务制定《计划》,这样才能上下一盘棋,目标才能一致。
才能层层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
那么,名师工作室的计划,一般是在进修学校工作计划下发后,主持人深刻领会年度工作目标、思路的情况下再根据本工作室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制定本工作室的计划,然后要组织全体成员学习、讨论、修改的情况下才能定稿。
特别是要制定活动时间安排表,明确的每个月什么时间做什么工作。
之后,各成员才能根据工作室计划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和分管工作的计划。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调理性,否则,就会出现想到哪干到哪,工作思路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
④如何才能做出一分良好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六大要素:(1)指导思想(为什么做)(2)总体思路(做的总策略)(3)工作内容(具体做什么)(4)工作方法(怎么做)(5)工作分工(谁来做)(6)工作进度(什么时候做完)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那么这个工作计划就是不完整的、不可操作的,不可检查的的。
最后就会走入形式主义,陷入“为了写计划而写计划,丧失写计划的目的”。
计划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特别是活动时间的安排,要避开各中小学工作的高峰期,也就是每年的6、7月份,这时候是中考和高考紧张的复习时间,各校很难接待我们。
这个时候也是我们进行反思总结的最佳时间。
⑤保证工作计划的执行力首先,要调查实际情况,根据本工作室现实情况,做出的计划才会被很好执行。
其次,工作室每月的工作计划应该拿到例会上进行公开讨论。
目的有两个:其一、是通过每个人的智慧检查方案的可行性;其二、每个成员负责的工作难免会涉及到其他人员的工作,通过讨论赢得上级支持和同级其他部门的协作。
另外,工作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
当工作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
还有,在工作计划的执行过程中,主持人要经常跟踪检查执行情况和进度。
发现问题时,就地解决并继续前进。
(3)活动运行管理在活动运行过程中对培养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①主持人全程管理。
市教育局与各名师工作室将要签下了《中小学名师工作室项目研究和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协议书》,将工作室成员的培养目标以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同时工作室导师(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以及市教育局三方联合签订《敦化市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
主持人全程管理对象的师德、业务、研究和学习等方面的活动和发展情况。
②考核汰劣管理。
主持人在每个工作周期中按有关评估标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等考核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评价和一个工作周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并实行过程性评价汰劣制。
③奖惩激励管理。
工作室按照学期、学年进行读书学习、讲课评课、课题与论文、教学成效、所获荣誉等项目的评比,分别评出优秀者,给予书面表扬(颁发证书)或物质奖励;在评级、晋升等方面,工作室优秀成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④活动纪律管理。
工作室在学习、观课议课、课题与论文等方面,有时间、地点、方式、效果等规定,有请假制度等规定,培养对象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否则导师应及时提醒与批评。
(二)活动实施机制①导师培养制。
也称专业引领制。
主持人是工作室的人事组织管理者,也是对象思想业务水平发展提高的指导者。
导师根据协议书、对象特点和导师自身特长,对全体对象进行共性培养,也对不同对象进行个性化培养。
主持人提供培养发展方向,给定学习、研究专题和任务,指导方法,提供机会,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②对象互动制.也称同伴互助制。
一是主持人指导对象就某个专题结对合作,如一人讲课、一人做关于课的研究报告;二是就某一共性问题,或某次教学展示活动,或某一个专题研究,团队成员互相交流教学得失、心得体会,以求头脑风暴,思想碰撞,或互勉共进。
③学习研讨制。
工作室组织对象阅读相同的理论专著和专篇,组织读书交流会,交流学习体会、理论应用设想与应用效果等。
④项目研究制。
名师工作室实行项目领衔制。
“以领衔人及主持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专题研究”。
一是工作室承担有关课题,全体成员参与,形成成果,成员共享并向外辐射。
二是团队成员根据自己或自己学校的实际,在主持人指导下确定校本性研究专题,吸纳所在学校部分教师为成员,进行研究与辐射。
三是一个或多个对象牵头,吸纳工作室成员以外的相关学校教师参加,进行某个专门问题的研究。
四是某团队成员个人就某个校本性问题或某个专题进行研究,并在导师指导下撰写研究论文或案例等。
⑤教学研究制。
立足教学开展实际的研讨式讲课、评课、反思等活动。
一是名师工作室内部教学研讨活动,限于内部成员讲课、议课等,对象所在学校教师可以参与。
二是名师工作室与教研部门合作,开展片级、市级优质课展示活动。
三是工作室在市、片范围内展示本工作室就新课程改革或其他某个前沿问题的教学探讨等活动。
⑥成果辐射制。
工作室将教育教学等科研成果主要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讲坛、公开教学、拍摄专题电视片、观摩指导、读书讨论会、团队论坛、著述等形式在全市及更大范围内介绍、推广;或与有关学校建立合作交流辐射关系,推广自己比较成熟和有实效的成果。
(三)名师工作室评价机制名师工作室的评价,从主体看,有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从内容看,有运行评价与效益评价;从时间看,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1、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①外部评价。
市教育局作为评价主体,综合学校、市教师进修学校等业务机构意见,对名师工作室的运行状况、工作效益等做出客观评价。
总结成绩和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