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机构改革82-03

政府机构改革82-03


实的基础。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
一、政府改革的大背景
1、政府机构设置的弊端 2、政府机构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把 过多的社会责任和事务矛盾集中在政府身上 3、政府部门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政府机构重叠庞大人浮于事 5、我国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四、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关于综合经济部门的改革。保留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 行等现有的综合经济部门。综合经济部门要把工作重点真正转到搞好宏观管 理上来,集中主要精力搞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经济总量的平衡 ,制定产业政策,培育与发展市场,有效调控社会经济活动。 (2)关于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这次改革最为瞩目的就是专业经济部门的改 革。按照不同情况,将专业经济部门的改革分为三类:一类是改为经济实体 ,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一类是改为行业总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 单位,保留行业管理职能;还有一类是保留或新设的行政部门,这些部门的 机构也要精干,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服务、监督。 (3)改为经济实体的,有航空航天工业部。
改革成果
1. 从数据上看 通过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 45 个减为 41 个;
直属机构从 22 个减为 19 个,非常设机构从 75 个
减到 44 个,部委内司局机构减少 20 %。在国务
院66个部、委、局中,有32个部门共减少1.5万
多人,有30个部门共增加 5300人,增减相抵, 机构改革后的国务院人员编制比原来减少了9700

(一)目标 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 制度,建立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体制



(二)原则
1、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 2、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调整组织结构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3、权责一致的原则 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1. 是一次弱化专业经济部门分钱、分物、直接干预 企业经营活动的职能改革。 2. 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转向行业管理的行政 管理体制做出了贡献。 3. 但是,由于此次改革开始不久,中国经济就进入 了治理整顿时期,改革的深入进行受到了一定程 度的影响。原本提出的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并没 有实现,原定的改革任务也缓慢进行。政府的管 理方式未发生根本转变。
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9个


(四)关于法制建设
“三定”基础上进行部门组织立法,建立约束机制

(五)改革的特点 1、起点高力度大 2、仍带有过渡性质
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转变地方各级政府职能
(二)调整地方各级政府机构设置
(三)调整地区建制 (四)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



(4)改为行业总会的,有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
(5)保留或新设置的行政部门,有冶金工业部、化学工业部、铁道部、交通 部、邮电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部、建设部、地质矿产部。对外经济贸 易部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五、改革的效果

1993年的机构改革,使国务院的工作部门由原来 的86个减少到59个,非常设机构由85个减为26个, 精简人数达 7400 人,即由 37000 人缩减到 29600 人,减幅为 20% 。地方各级政府的改革,也按中 央指定的方针和方案进行。通过改革,全国共精 简行政人员 200 万人。 1993 年的机构改革无疑为 1998年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机构改革打下了坚
其中,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特点和成就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贯穿始终,因地制宜得到充分体现。 2.政企分开有了突破,政事、政社分开取得进展。


3.抓住了转变职能的新切入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4.机构编制精简力度大,机构设置有创新。


5.规范了省级政府工作机构的结构,客观上明晰了省人大常委会决定
5、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
三、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关于转变职能 1、 明确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二)关于部门职能分工 部门之间划转职能100多项 (三)关于精简机构人员 2、明确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40个减至29个,人员减少50%
直属机构:设为17个


办事机构:设为5个
6、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将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7、不再保留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
四、改革的特点

1、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加强监管和宏观调控职能,大 力减少审批事项,增强服务功能 。 2、进一步明确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按照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或 牵头负责的原则,理顺职责关系。 3、体现了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 4、确保了原有机构与新组建机构的平稳过渡。 5、依法推进改革。

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此次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加入 WTO 后,我国已有的机构改革与现行的有些体制不太适应,需 要完善。比如,国有资产管理是“五龙治水”,好几个部 门分割行使职能,已不适应国有资产的改革深化。原来改 革和发展是分头的,体改办管改革,计委管发展,根据这 几年对电力、电信、民航等比较大的垄断行业改革来看, 改革不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重组等结合起来是很 难推进的。另外,原来有些职能分工不太合理,如进出口 贸易、农产品计委管,工业品和原材料是经贸委管,其他 技术等外经贸管,显然不适。




五、改革的结果

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29个组成部门经过改革调整为28个 。 不再保留国家经贸委和外经贸部,其职能并入新组建的商务部 。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 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原属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改为国务院直属机 构。 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资委”),以指导推 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 。 设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以加强金融监 管,确保金融机构安全、稳健、高效运行 。
改革成果
(1)在领导班子方面,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的职数、 年龄和文化结构,减少了副职,提高了素质; (2)在精简机构方面,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 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 政府工 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直辖 市政府机 构稍多于省政府工作部门;城市政府 机构从 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 从40个左 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 个减为25个 左右。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二组
历次改革的时间
▪ 1982年 ▪ 1988年 ▪ 1993年 ▪ 1998年 ▪ 2003年



▪ 2008年
▪ 2013年


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
——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改革
改革背景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 100个, 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臃肿的管理 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
人员的范围。
五、改革的创新点
• 政府机构改革与多项改革互动 • 与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互为因果 • 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并重
• 高效、协调的政府 • 行为规范、廉洁的政府 • 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和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 体制
整合的改革 目标明确且 期望值高的 改革
过渡型的 改革
• 工业经济专业管理部门尚存 • 缺乏关于改革的系统的理论阐释 • 缺乏关于改革明确的考量标准
三、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根本途径

改革的根本途径:政企分开

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宏观调控 和监督部门,强化社会管理职能部门,减少具体审批事务 和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做到宏观管好,微观放开。要坚决 把属于企业的权力放给企业,把应该由企业解决的问题, 交由企业自己去解决。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主要是统筹 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 监督。要理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 管理权限,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使地方在中 央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发展本地区经济和各项 社会事业。
199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
一、政府改革的大背景

这次机构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背景下进行的,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 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二、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 各级政府政企不分、关系不顺、机构臃肿、效率 低下、脱离群众等有碍经济体制和深化改革,尤 其是有碍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弊端。要把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改革的目标。
改革评价
这次改革历时三年,是建国以来规模较大、 目的性较强的一次建设和完善行政体制的努力。 通过精简各级领导班子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 加快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同时,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铺平了道路,也为 今后的行政改革积累了经验。 但是,此次改革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还未全面 开展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没能触动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未能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没 有解决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弊端。

改革过程
在 1981 年 12 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 工作报告中,国务院决定,从国务院各部门首先 做起进行机构改革,限期完成。
1982 年3 月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2 次 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 问题的决议。根据国务院部署,第一批先行一步 的有 12 个单位:电力工业部、水利部、商业部、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粮食部、国家进出口管理委 员会、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国家外国 投资管理委会、化学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和纺织 工业部。以后,其他部门陆续确定了方案,付诸 实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