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情感教育理论的常用教学操作方法

基于情感教育理论的常用教学操作方法

龙源期刊网
基于情感教育理论的常用教学操作方法
作者:姜正川
来源:《中小学班主任》2020年第02期
朱小蔓教授指出:情感教育的特点,是以情感为切入点,重视情感的作用和力量,运用情感的机制和条件,探寻如何使用情感性的品质支持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中小学教学教育过程中,无论是德育还是智育,科学的教育常常选择以情感为切入点。

为什么要选择以学生的情感为切入点,其主要的理由和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的内因,作为外因的种种教育教学要求,都必须通过人的内因来起作用,内因的变化才是根本性的变化。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的意志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情感过程来决定的。

一个人喜爱学习,对学习有兴趣,发自内心地“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人的生命的角度看,如朱小蔓教授所指出的那样:“情感是人的生命态度的表征,情感的存在和表达方式及其质量,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情感教育说到底关乎着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从智育和德育的角度看,智育过程和德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的成分,在智育和德育活动的过程中,情感起着动力的作用。

从人的终生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情感品质和健全人格是事业成功和获得幸福的前提条件。

从教育研究的角度看,教育研究经常要回归教育的起点,而教育的起点是人,人的内在的核心的问题又是人的情感问题。

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首先应当从关注学生的情感开始,所以新课程改革强调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人们的常识性的角度看,人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情感为先,首先是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

在做事的过程中,是否专注,是否尽心尽力,是否舍得花大力气,是否持之以恒,是否锲而不舍,是否知难而进,等等,都取决于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的投入程度。

根据朱小蔓教授的情感教育理论,在中小学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基于情感教育理论的常用教学操作方法。

1.以情定教法: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
以情定教就是以学生的情感为依据,科学地整合教材和合理地选择教法,使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习,使学生越来越喜爱学习。

具体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充分考虑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可接受性,真正做到教育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新课改所倡导的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比较顺利,使学生学有所得,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心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