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考化学备考方案

最新中考化学备考方案

这次调考化学总分50分。

我班化学成绩,平均分29.75,优秀率34.5,合格率88.94.与兄弟学校相比,优秀率,合格率都略低于涧头六中,这说明我班的尖子生不够尖、学困生还待进一步转化。

失分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1)教师对重点知识讲评、落实不到位,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学生考试一味追求速度,审题马虎,看错写错。

(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不够清晰和准确,基本技能不够熟练,解题缺乏思路,基本解题方法掌握和运用不熟练。

(4)学生解题不规范,推理不严谨,以偏概全,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这必将会增加失误。

为提高复习效率,赶超涧头六中,在未来的70来天中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精心统筹,完善计划.学生的复习资料要精,使用一本同步复习资料,是教师精心挑选的。

每一轮的复习责任到人,精心选题练习,注重对知识重、难点及学生易错题型的训练。

优化课堂练习,精炼细评,提高课堂效率。

3、明确目标,落实任务循环复习的总目标:梳理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

主要做法是按课本单元顺序进行,着重抓章节知识点过关,要通过复习,夯实基础,通过复习课堂,实现5个落实:梳理知识系统,归纳知识规律,总结解题方法,突破知识难点,掌握解题技巧。

二、科学备考,把握中考命题的特点试题命题的思路是“重视基础、关注能力、联系实际、促进发展”,试卷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查知识面广,情景新颖,复习工作应做到有的放矢,减少随意性。

1、注重“双基”,强调理解和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中考命题比较关注的部分。

近三年的化学中考试题中,每年必考的“双基”考点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组成、构成;化合价、化学式的关系知识;分子、原子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元素周期表、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食物中的营养素;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

2、紧贴社会生活,富有教育性试题对学生的兴趣、态度、情感、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等多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逐步扩大知识化、生活化试题的比例,以提高命题的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身边化学,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社会关系的真正价值。

3、模拟生活情境,突出知识应用中考试题从学生身边的化学世界出发,把社会热点、地域文化、先进科技、生活实际及工农业生产与化学核心知识融为一体,设置实际问题,考查学生用化学的视角,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信息处理,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5、注重过程,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近三年来,中考试题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考查。

这些试题把实验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分析判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最后分析解决问题,来综合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往往结合定量分析的成份。

6、淡化运算能力,强调计算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从近三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计算题的难度逐渐成下降趋势,计算题更加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应考能力加强“双基”教学,是复习课堂的重中之重。

中考循环复习要以教材为主,教材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是命题依据。

因此,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以教材为中心,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整理考点,做到把知识点熟练巩固,使学科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复习时应注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1、回归教材,“以题带点”,构建知识体系网络化学复习,很多学生对化学都有这样的体会:知识点多,零碎、散乱,容易忘记,难以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复习呢?关键是把通过“以题带点”训练,帮助学生梳理和归纳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便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复课模式。

2、注重应用,“以变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能力是中考命题的着眼点、区分点,能力培养的重点是教会学生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通过正向、逆向训练,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复习过程通过规范化科学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中考复习中根据知识考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训练,增加知识的开放性,启发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得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明朗化。

3、注重方法,探索高效复习教学模式科学的训练是提高能力重要途径、中考致胜的法宝。

“练”要合理规范,控制强度、保证频度、提高效度;“评”要点睛,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评出试题特征,有利开阔视野,启发思维;“讲”要升华,讲思路要突出抓住关键,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

讲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想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中考复习是帮助学生梳理概念、补充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过程,教师的复习指导,就是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学科的思想方法途径。

通过优化复习策略,构建高效复习课堂,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2016 中考化学备 考 方 案马兰一中 冯慧平2016、3、31例: (2013年) “黄金有价、玉无价”,某一种玉石的主要成份是NaAlSi 2O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B .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C .这种玉含有10个原子D .这种玉含有四种金属元素例: (2015年) 请回答下列有关“走近低碳”的问题: (1)以下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废作业本 ②矿泉水瓶 ③霉变面包 ④破旧铁桶 (2)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是_________:①煤 ②汽油 ③天然气 ④氢气(3)某“组合转化”技术是将CO 2和H 2在催化剂和加剂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 2H 4),请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 2+6_____ C 2H 4+_____。

例: (2015) 2010年4月28日某媒体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点燃△【查阅资料】I.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猜想1:有CO、CO2、H2S;猜想2:有CO、CO2、CH4;猜想3:有CO、H2S、CH4;猜想4:有CO2、H2S、;猜想5: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

【问题讨论】(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成立。

(2)在验证猜想l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示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装置。

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

其方法是: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与讨论】(1)步骤②包括溶解、两步操作,它们共同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

(2)C的化学式为,D的化学式为,由此推出固体B中含有(写化学式),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结合(2)的结论推断:如果溶液A显蓝色,则溶液A的溶质的化学式为,说明样品中含有,则证明猜想成立;如果溶液A无色,则证明猜想成立。

例:(2014年) 不同年龄段的群体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不同,哺乳期妇女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200mg。

右图为某保健品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1)该药片的主要为人体补充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

(2)维生素D3的化学式为C27H44O,则维生素D3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______。

(3)每片药片含钙__________mg。

(4)假设某哺乳期妇女每天除食物摄入外,还需另外补充600mg的钙,则她每天需服“钙尔奇”片。

例: (2014) 下表是NaOH和Ca(OH)2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20*********溶解度/NaOH3191111129313336(g)Ca(OH)20.190.170.140.120.090.08(1)从表中数据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2)把80℃时NaOH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量分数乙_____甲(填>、<、=)。

(3)某兴趣小组对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提纯,设计了如下操作流程:请回答: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过量Ca(OH)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③所包含的具体操作是加热浓缩、______________、过滤。

例2.小明同学在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

他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桌面上,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M。

请你与他一起对块状固体M进行探究。

【探究任务】(1)探究固体M是否失效;(2)探究固体M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探究方案】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探究一:固体M是否失效取适量固体M,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加入前后的温度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探究二:固体M中是否含有氢氧将上述烧杯内的液体充分搅拌、有氢氧化钙【反思拓展】(1)你认为“探究二”是否严密,其原因是;(2)你认为固体M中除含有氢氧化钙外,还可能含有,请你设计实验说明是否含有该物质。

形成知识链。

要求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学生“会学”。

元素与化合物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考查重点,我们的复习要求是梳理知识,变零为整,织成网络,反复运用,这样的复习方式,以知识重点为中心,做到“横到边、竖到底”,讲一题会一类,通过一个载体而带动多个相关整合与联系,“由点引线、由线织网”,打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跳出课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