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行业分析一、保险中介相关概述1.保险中介基本概念保险中介是指介于保险经营机构之间或保险经营机构与投保人之间,专门从事保险业务咨询与销售、风险管理与安排、价值衡量与评估、损失鉴定与理算等中介服务活动,并从中依法获取佣金或手续费的单位或个人。
2.保险中介的主体形式保险中介人的主体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等。
此外,其他一些专业领域的单位或个人也可以从事某些特定的保险中介服务,如保险精算师事务所、事故调查机构和律师等。
3.保险中介的构成目前我国的保险中介主要包括保险专业中介、保险兼业代理、保险营销员三类。
其中保险专业中介又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三类;保险兼业代理则包括银行、邮政(前两者又合称“银邮代理”)及其他(如个人、电话、互联网)等类型。
二、保险中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宏观经济环境1.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实情况表明,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正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飞跃进步的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给保险业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7,未来我国GDP仍将保持6%左右中高速发展态势;1.2社会储蓄存款余额:个人储蓄的增加意味着个人财富与资产的增长,从而促进人们的保险消费,即储蓄对保险的收入作用;储蓄的保障作用也减弱了人们购买保险的欲望,即储蓄对保险的替代作用。
当储蓄的收入作用超过替代作用时,储蓄的增长就会带来保险需求的增加,反之亦然。
中国的储蓄率常年居世界第一,2015年储蓄率近50%,收入作用更明显;1.3通货膨胀率:保险业务一般采用固定的预定利率来计算保费,当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快速上升,远高于保险预定利率时,保费就显得较为昂贵,从而削减了人们的投保意愿,不仅新单需求减少,已有的保单持有人退保套现的风险也会加大。
通货膨胀还会使人们形成未来物价上涨预期,促使其扩大即期消费,降低了对长期寿险的需求。
2015年CPI均在2%以内,有助于保险业发展;1.4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意味着在建工程的增加和中间物品投入的增长,从而直接拉动了市场对非寿险产品的需求。
以2015年为例,2015年我国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为551590亿元,假设2/3资产投入到当期的在建工程中,以1%的费率为以上工程进行投保,仅此一项就会带来3640亿元的保费收入,可见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极为明显。
2.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现状2.1保险业务大发展,行业实力显著增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2保险业健康稳定发展,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保险市场机制不断趋于完善;2.4保险业发展与经济不适应,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5年度数据(2015):原保险保费收入24282.52亿元,同比增长20.00%,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423.26亿元,同比增长11.65%;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5859.13亿元,同比增长24.97%。
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7994.97亿元,同比增长10.99%;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241.52亿元,同比增长21.46%;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10.47亿元,同比增长51.87%;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635.56亿元,同比增长17.14%。
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570.98亿元,同比增长10.74%;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374.90亿元,同比增长15.08%。
3.中国保险营销渠道的发展3.1中国保险营销渠道现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保险营销已经形成以个人营销为主,银行保险、团体保险、电话营销、经代营销和网上营销多渠道并存的格局。
但各个渠道的发展并不平衡,主流营销渠道弊端突显,而有些新型营销渠道并未完全施展开拳脚,也不成气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3.2中国保险营销渠道存在问题:个人营销员队伍庞大,业务质量与专业性参差不齐;个人营销员队伍建设面临制度瓶颈;兼业代理市场不规范,盈利空间有限;3.3中国保险营销渠道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保险龙头公司还是主要依靠个险模式、银保模式和电销模式开展业务,未来,网销等新兴模式所占份额一定会越来越大,并且随着产销分离的大趋势,保险中介行业也将迎来发展契机。
三、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1.中国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综析1.1保险中介发展历程:保险中介制度初创阶段(1980-1992年)、保险中介制度的发展阶段(1992-1995年)、保险中介制度的规范化阶段(1995-1999)、保险中介制度体系完善阶段(1999-2008年)、保险中介制度的最新发展趋势(2009-2014)1.2保险中介行业发展态势: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25家。
其中,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43家,比2012年增加51家;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624家,比2012年减少54家;保险经纪机构438家,比2012年增加4家;保险公估机构320家,比2012年减少5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分支机构(分公司、营业部等)6,400家,比2012年增加2,021家。
其中,保险专业代理公司的分支机构5,280家,保险经纪公司的分支机构861家,保险公估公司的分支机构259家。
2.中国保险中介行业运营状况分析2.1行业保费收入情况:2013年,全国保险中介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为1,148.33亿元,比2012年的1,007.70亿元增加140.63亿元,增长13.96%;占2013年全国总保费收入17,222.24亿元的6.67%;其中,全国保险中介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的财产险保费收入1,027.87亿元,比2012年的788.72亿元,增长30.32%;占2013年全国财产险总保费收入6,212.26亿元的16.55%;全国保险中介中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寿险保费收入120.46亿元,比2012年的203.14亿元,下降40.70%;占2013年全国寿险总保费收入10,741.08亿元的1.12%。
2.2保险专业代理机构情况:2013年度,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收入为718.05亿元,比2012年的586.64亿元增加131.41亿元,增长22.40%,占全国总保费收入17,222.24亿元的4.17%。
2013年度,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中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实现的财产险保费收入641.37亿元,比2012年的448.49亿元增加192.88亿元,增长43%;实现寿险保费收入为76.68亿元,比2012年的138.15亿元减少61.47亿元,下降44.50%。
3.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增长性分析3.1中国GDP增长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GDP经历了10%以上的高速发展后,未来将进入经济新常态,6%左右的GDP增长率;3.2保险业增长率分析:以1993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保险业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1980年—1993年,保险业平均增长率为27.9%,波动幅度为16.9%;1994年—2002年,保险业平均增长率为25.9%,波动幅度为13.3%,2002年后随着保险市场对外的开放,增速有所回落,2013年为11.2%,2014年为17.5%,2015年为15%;预计未来保险行业仍将保持10%以上的高速发展。
3.3保险中介行业增长率分析: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1007.7亿,同比增长10.8%,2014年实现保费1472.4亿,同比增长28.2%;其他年份缺少官方数据,并且2013年出现了行业黑天鹅事件(泛鑫跑路)监管有所收缩,但可以预测中介行业增长率会逐渐超过保险业增长率;4.中国保险中介行业政策法规分析2015年,顺应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东风,保险中介监管系列政策(以下称“中介新政”)接踵而至。
有的已经重构了保险中介市场格局;细则呼之欲出,必将进一步驱动中介市场格局变化。
中介新政集中于两大载体:一是法律层面。
2015年4月份通过的《保险法》(2015)修订案。
二是规范性文件层面。
2015年9月下发的《中国保监会关于深化保险中介市场改革的意见》(保监发【2015】91号,下文称《中介改革意见》)。
保险中介新政涵盖了保险中介群体的个人代理人(以下称“个代”)、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以下称“专代”)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以下称“兼代”)三大主体,四项核心内容。
相对于2011年至2014年的保险中介监管政策,2015年保险中介新政,可以概括为:内容更全、门槛更低、举措更好。
四、保险中介行业前景趋势分析1.中国保险中介未来发展前景1.1一系列政策出台对保险中介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行业内企业的规模得以提升,保险中介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在政策的监管和扶持下得到了显著提高。
整个保险中介行业日趋规范化,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增强;1.2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走强,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手中可供支配的存款逐年上升。
在生存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安全需求成为人们的最大需求,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对保险及保险中介的直接需求;1.3保险业产销分离趋势有利于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的发展。
随着国内保险市场与国际接轨,原来保险公司采用的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不合时宜,产销分离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
在保险代理最具特色的美国,保险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占到了85%以上,以输出保险服务和技术而领跑世界保险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保险经纪市场,财产保险业务量的60%以上、一般人寿保险业务量的20%、养老保险业务量的80%,都是由保险经纪人安排的。
而在我国,专业保险代理机构实现的保费占全国总保费比例还不足7%。
2.中国保险中介市场规模预测2.1预计2016年保险专业中介保费收入有望突破2000亿;2.2预计未来几年保险专业中介行业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3.中国保险中介发展方向3.1行业发展市场化:大力发展专业中介机构,整合兼业代理资源,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机制灵活的多元化市场体系。
更多保险中介机构进行兼并重组,逐步培育出一批市场影响力较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保险中介机构;3.2业务模式专业化:专业化是保险中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保险中介发展的根本方向;3.3从业人员职业化:职业化是保险中介市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介队伍建设的基本方向。
与国外成熟的保险中介市场相比,我国保险中介的职业化水平较低,很多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不进行长期职业规划,短期行为较严重。
2、内部资源匹配2.1牌照资源:一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正申请变更为全国范围经营;2.2管理团队:一名保险事业部总经理;2.3业务资源:1 居家无忧 2专业委员会资源对接 3 内部人员自有资源3、内部业务团队匹配3.1销售资格:部分人员有3.2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匮乏需培训部配合3.3销售技能:相对比较匮乏需培训部配合3.4客户资源:与现有客户需求有一定重合度4、成本理论模型测试4.1营业部成本模型:60个人,每年成本500万;4.2假设代理费率:平均总代理费率60%,直接佣金支出50%,盈利空间10%;4.3成本持平业务量倒推:500万/10%=5000万,即每个营业部每年销售5000万保费,人均83.3万,才能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