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PPT
大病差后 chài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筵会】即“宴会”,指宾主在一起饮酒吃饭的聚会
(指比较隆重的)。 【窘】 ①贫穷。②为难。③使为难。课文采用的是
第二种解释,难堪。 【旷代】当代没有人比得上。 【听子】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香烟
等的筒子或罐子。 【踌躇】①犹豫。②得意的样子。课文中用的是第一
——严格要求、深切关爱
待人接物
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 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 奇。
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 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 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
“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到洗澡间去,那边也摆着校样纸。
——淡泊名利
休闲娱乐
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汽车,鲁迅先 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
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 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关爱他人、谦逊礼让
休闲娱乐
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 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 年仅31岁。
咳嗽 sou
筵会 yán
虔诚 qián
紊乱 wěn
肋膜 lèi
掠夺 lüè
抽屉 ti
解剖 pōu
遭殃 yāng
噢的一声 ō 阖一阖眼睛 hé
堵塞 sè 塞 边塞 sài 差
活塞 sāi
差不多 chà
差别 chā
出差
chāi
参差
cī
这是双关语,一方面是说天放睛了,另 一方面也暗指当时时局的明朗。
问题式批注
鲁迅先生一 边对潦草的书信“深恶痛绝”, 一边仍展读每封来信,这反映鲁迅先生对待青 年怎样的态度?
这说明鲁迅先生对青年人要求很严格,也非常 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也表现了他宽容待人、 和蔼可亲的性格。
问题式批注
35段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待人接物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 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 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功夫不 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 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同意。“喜欢吃硬的东西”正反映了:鲁迅先生 坚毅、倔强、刚硬的“硬骨头”性格。
问题式批注
写海婴,写许先生,跟写鲁迅先生有什么关系?
这是侧面描写,通过写海婴、许先生,从侧 面表现出鲁迅先生辛苦、可亲、温暖的一面。
问题式批注
文章第22段中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这句话是否有所暗示?说说你的理解。
4、鲁迅先生开玩笑; 5、天晴后,“我”和鲁迅夫妇都会笑。(“我”受 鲁迅的影响变得乐观);
6、鲁迅先生读青年来信;
7、鲁迅先生不在意校样; 8、许先生的忙碌; 9、鲁迅先生的休闲娱乐(看电影); 10、鲁迅先生翻书休息; 11、鲁迅先生忘我的工作(详写); 12、鲁迅先生尝鱼丸; 13、鲁迅先生包书; 14、鲁迅先生病中工作。
个真实、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鲁迅,充满了对鲁迅先生的 崇敬和爱戴之情。在文中,作者很少用“他”来指称鲁迅, 多称“鲁迅先生”,更多的时候,作者将这种崇敬和爱戴之 情不露痕迹地融在了对琐事的叙述中。
2.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作者把自己与鲁迅先生交往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原生态地
表达出来,把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情绪记忆真实地加以再现。 这种把生活碎片、细节、意象性的事件加以串并的结构方法, 更接近生活的本真状态,也更具有一位女性作家直觉思维的 特性,从而更便于凸显具体生活中的鲁迅。
2.材料皆为生活琐事,事例不典型。略显琐碎
3.文中写了篇幅写了许先生和周海婴,有些喧宾 夺主。 4.没能突显“战士”“斗士”的气魄,人物形象不典 型。 ……
1.作者萧红跟鲁迅先生有直接往来,对鲁迅先生充满着缅 怀崇敬之情。素材来至于亲身经历,亲见、亲闻,因此不 仅赋予史传性,而且富于文学性。 2.文中人物刻画传神。(笑声,外貌……) 3.琐事中含有鲁迅多种性格特点。 4.细节的描写,女性细腻的视角。 5.情感的贯穿,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
“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运用细节描写, 突出了鲁迅先生热情待客、平易近人的性 格,也体现了他的辛苦,更能引起读者的 思考。如果去掉,就减少了形象感,达不 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评价式批注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 向我点头。
语言描写,用语言直观地表 现了鲁迅幽默风趣的形象。
那么他们之间相处如何? 电影片段继续~
思考:怎么进行评价式批注?
1.问题式批注 (1)回答课本中旁批的问题。 (2)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 2.评价式批注 (1)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批注。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批注。
选择一种批注方式,对文中的语言 进行批注。
问题式批注
文章第8段说鲁迅先生“喜欢吃硬的东西”, 有人说这里暗示鲁迅先生刚硬的性格。你同意 这种看法吗?
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 ,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 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 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 ,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你喜 欢这样的写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记写了很多生活琐事,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 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没有衔接,内容割裂。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 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 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 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 丛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1936年,东渡日本,创 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 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 说《呼兰河传》等。
1.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鲁迅。 我感受到萧红对鲁迅先生_______的感情。
2.我学到了两种批注方法: _______和_______
3.通过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我知道了写人可以_________________。
1.语言朴实。 本文记叙了鲁迅先生的一些琐事,语言朴实,刻画了一
侧面描写,从许先生 的角度表现了鲁迅的求真、 务实。
主旨归纳
这篇回忆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 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我们眼 前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让我们亲 临到鲁迅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先生关心、扶持青 年人和热爱祖国、支持革命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 我们心中。
三说:总结提升,学习写法
四比:比较阅读,能力迁移
必读: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 思考:本文在写法上和《回忆鲁迅先生》有什么相似之处? 选择一两处人物细节描写做评价式批注(将你的思考所得记下来)
选读: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全文) 鲁迅《死》 唐弢《琐忆》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作的一首悼亡诗。 这首诗是诗人戴望舒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口占之作,它包含了诗人对朋 友的真挚怀念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感慨。诗句采用口语,质朴且明 快;叙述十分简洁,却能让细腻而又深沉的感情从中自然地抒示出来。
省略号表现了鲁迅先生在让车一事上的 安排,先让女士、孩子坐车,真实诠释 绅士风度。
问题式批注
“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 感觉?
“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写出鲁迅先 生作为普通人平静而祥和、伟大而平凡的状态, 表现了鲁迅先生心态平和、外表朴实、不张扬 和慈爱的特点。
问题式批注
如果把第43段中的“陪到八点钟,十点钟”这 句删掉,效果有何不同?
不新鲜的。鲁迅先生说: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
不对的。”
鲁迅先生把书包好了,用细绳捆上,那包方方正正的,连
一个角也不准歪一点或扁一点,而后拿着剪刀,把捆书的那绳
头都剪得整整齐齐。
——严谨、细致、认真
评价式批注
以后我想起这件事来,私下和许先生谈 过,许先生说:“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 学不了的。那怕一点点小事。”
二品:见微知著,发现鲁迅
1.问题式批注 (1)回答课本中旁批的问题。 (2)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 2.评价式批注 (1)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批注。 (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批注。
评价式批注示范
片段1:“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 来。”
这句运用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一组关联词“连……都”,写出鲁迅 先生笑得没了力气,甚至于连小小的烟卷都拿不住了;副词“常常”,让 我们看到鲁迅先生不是时时刻刻都是严肃的,生活中的他更多的是乐观爽 朗,平易近人,就是萧红所说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这 样的描写一改大众心目中鲁迅严厉的形象,片段3中“明朗的笑声冲下楼 梯来”“冲”这个动词既写出了笑声大,也写出了鲁迅先生的真性情,毫 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快乐,再次印证了鲁迅先生是爱笑的。这几处关于笑声 的描写瞬间拉近了读者和鲁迅先生的距离。
种解释。 【抹杀】一概不计;完全勾销。也作“抹煞”。 【紊乱】杂乱;纷乱。
文中的鲁迅给你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可敬的长者; 可亲的父亲; 有血有肉的伟人; 幽默风趣的智者。
一读:感知文本,了解鲁迅
简要概括14个分段的内容
1、鲁迅先生的笑; 2、鲁迅先生走路轻捷; 3、作者到鲁迅家做客 (夜谈沉思、饮食习惯) (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