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B淋巴细胞
34
B LYMPHOCYTE
成熟B细胞的特性
?功能性BCR的表达 ? 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35
B LYMPHOCYTE
B 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过程
B细胞的分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抗原非依赖期:在中枢免疫器官中进行,与抗原刺激无关 ?抗原依赖期:在外周免疫器官中进行,依赖抗原刺激
抗原非依赖期
多能干细胞 ? 祖B ? 前B ? 不成熟 B ? 成熟B
42
成熟B细胞
重链出 现类别 转换
轻链
V H D H JH Cμ 编码完整μ/ δ链
V1 V2
D2
J3 J4 Cm C? Cg Ce Ca
V1
V2 D2 J3 J4 Cm C? Cg Ce Ca
V2 D2J3 J4
V 2 D2J3
Cm C?
V2 D2J3 Cm
J4 Cm C?
Cm J4
V2 D2J3
C?
V2 D2 J3 C?
L
VH
Cm
L
VH
C? 22
B LYMPHOCYTE
23
24
die
各种亲和力BCR 的B细胞(升高和降低) 选择
高亲和力BCR 的B细胞
30
B LYMPHOCYTE
? 组合造成的多样性:如 BCR 的多样性
?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在V、J 或V、D、J 片段的连接处可有一定的变化
范围,若丢失或插入几个氨基酸,即增加了其 V区的多样性
? 体细胞高频突变引起的多样性: 在已成熟的 B细胞发育过程中,V区
B细胞中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轻链或重 链基因,其中只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
因得到表达
DH-JH连接 VH-DH-JH连接 Vκ-Jκ连接
Vλ -Jλ连接
Alletic exclusion
等位排斥
Alletic exclusion
Isotype exclusion 同种 型排斥
与C区基 因构成功 能性基因
B LYMPHOCYTE
B220 LOWCD43 +
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B220 LOWCD43 +
替代轻链
Pre-B 受体 + CD43 -
IgM
DH-J H重排
VH-DH-JH重排
VL-JL重排
IgM IgD
早期祖B细胞
晚期祖B细胞
大前B细胞
小前B细胞
不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
重链基因 轻链基因 膜型重链
17
*重排机制
?重组酶 recombinase ?重组激活基因(RAG1 、RAG2 ) ?重组信号序列(RSS )
recombination signal sequence
RSS
12/23
7 spacer 9
V RSS
D RSS
J
12/23 “法则” 18
B LYMPHOCYTE
V1
V2
7 12 9
连接部氨基酸变化 连接部以后编码改变
GGC GTC GCG ACGT GAT ATC TAT GTA
29
3. 体细胞高频突变( Ag刺激下)
成熟B细胞 (基因已重排形成功能基因) 抗原、Th 、CK
活化、增殖、分化 (生发中心) 亲和力↑(成熟) பைடு நூலகம்区发生高频率的突变 改变特异性→新克隆产生→多样性↑
GC
T G A
A C T
CG
剪切
5'
AT CG
3'
D1 D2
J2 J3 C
一个IGHD (如IGHD2 ) 和一个 IGHJ (如IGHJ2 ) 基因片段 , 通过其两侧的 23bp-RSS 和12bp-RSS 被 拉拢在一起 , 它们之间的 DNA 片段形成环状并被 剪除, IGHD2 和IGHJ2 之 间被修复酶连接在一起。
此阶段若重链与轻链的基因重排发生错位时,这些细胞将发生凋亡。41
不成熟B细胞
重链 V H D H JH Cμ
编码完整μ 链
轻链 V L
JH Cμ
编码完整轻链
BCR
这个阶段的B 细胞表面最早表达sIgM 分子。此时若受 到抗原的刺激,易致膜受体交联而产生负信号,使 B 细胞 不能进一步分化成熟。这可能是自身反应性 B 细胞克隆发 生流产,形成B 细胞耐受性的机制之一。
重排多样性
VH=65 × 27× 6=10530 V κ =40 × 5=200
V λ =30 × 4=120
H 链、 L 链配对的多样性
10530 × 200 × 120=2.5 × 108
28
2. 连接造成的多样性
不精确连接
(核苷酸丢失)
N区核苷酸插入
(只发生在 H链)
结果:
V
D
J
N
N
重新连接后插入的核苷酸称为 N区
Ig基因重排及高频突变
突变频率是其他基因的百万倍
31
BCR多样性和 CDR3
VH VL
骨架区 CDR1 CDR2
V
V
V
V
V
V
CDR3
VDJ
VJ
体细胞高频 突变
重排、连接、突变
多样性主要发生在CDR3 对BCR 的特异性和多样性影响最大的是CDR3
32
B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33
?骨髓造血微环境( HIM ) ?骨髓基质中的细胞因子 ?骨髓基质中的粘附分子 是B细胞发育的必要条件
IMMUNOCYTE
免疫细胞
?B lymphocyte ?T lymphocyte ? APC和抗原提呈
1
2
依赖于骨髓或法氏囊发 育的淋巴细胞,负责体液免 疫和抗原递呈功能,参与抗 细胞外感染微生物、速发型 变态反应、溶细胞型变态反 应、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
3
B LYMPHOCYTE
B细胞的来源与分布
仍处于胚系(germ line) 状态.,但出现替代轻链。
重链 V H
DH JH Cμ
编码D H JH Cμ
VL 轻链(胚系)
JH Cμ
替代BCR
l 5基因 Vpro-B 基因
编码l 5蛋白 编码Vpro-B 蛋白
39
前B细胞(pre-B)
早期前细胞
重链 VH D H JH Cμ
编码完整μ 链
VL 轻链(胚系)
? 人类B细胞来自骨髓,并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 人B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5% ~ 25% ? 在淋巴结中占淋巴细胞的25% ? 在脾脏中为淋巴细胞的50% ? 骨髓中淋巴细胞主要为B细胞 ? 胸腺中B淋巴细胞含量较少(<1% )
4
B LYMPHOCYTE
成熟B细胞的特性
? 功能性BCR的表达 ? 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
? ? 链基因: 位于第2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由 V、J 、C三种基因片段组成
? l 链基因: 位于第22号染色体上长臂上,由 V、J 、C 三种基因片段组成
人BCR的功能性基因片段数
肽链 所在染色体
H
14
V
D
(Variable) (Diversity)
95(50) 27
J
(Joining)
9(6)
C
两种轻链之间的排斥,一个BCR
和Ig分子只表达一种轻链, κ或
25
B LYMPHOCYTE
BCR/Ig 基因表达的特点
? 等位排斥(allelic exclusion ):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 B 细胞,其两个 同源染色体上编码重链或轻链的两个等位基因,只有其中一个得到 表达的现象
? 同种型排斥(isotype exclusion ): 是指一个 BCR 分子的两个轻链, 只能表达相同的 ? 链或 l 链, 其表达频率在不同的物种有所不同
基因发生突变,即增加了其基因库的容量
H
?
l
V
65
40
30
D
27
J
6
5
4
V? D? J
10530
200
120
IgH 、? 、l 链的组合
10530 ? (200 + 120 )≈ 3.5 ? 106
不准确的连接
多样性至少增加 3000 倍
核苷酸插入
多样性增加 100 倍
可能出现的组合
1011~1012
JH Cμ
前受体
l 5基因 Vpro-B 基因
编码l 5蛋白 编码Vpro-B 蛋白
40
晚期前B细胞
重链 V H D H JH Cμ
编码完整μ 链
VL JH Cμ 轻链(重排)
前受体
l 5基因
编码l 5蛋白 编码Vpro-B 蛋白
前受体对B 细胞分化早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它介导的信号可导致:
A 、 细胞大量增殖;B、 RAG-1/RAG-2 的表达短暂下调;C 、上述 重排终止。
轻链
DH-JH _ _ _
VH-DH-JH _ _ _
VH-DH-JH Vpre-B + l 5
胚系κ+λ
μ
VH-DH-JH
Vpre-B + l 5 VL-JL
μ
VH-DH-JH VL-JL μ
替代轻链
κ/λ
κ/λ
VH-DH-JH VL-JL μ+δ κ/λ
38
祖B细胞(pro B)
早祖B 细胞阶段:首先发生Ig 重链DH JH的重排. 晚祖B 细胞阶段:开始编码无V片段基因产物的μ链。轻链
V基因片段(variable gene segment) D基因片段(diversity gene segment) J基因片段(joining gene segment) C基因片段(constant gene se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