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课件
【临床表现】
3、兴奋期:特征 (1)高度兴奋、发作性咽肌痉挛,水、风、光
刺激加重。 (2)体温升高 (3)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
4、麻痹期:全身迟缓性瘫痪,昏迷,最后 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 80%以上。
2、脑脊液:细胞数及蛋白质稍增高,糖、 氯化物正常。
小结
狂犬病流行病学、预防措施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狂犬病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狂犬病的预防。
参考资料
1、《内科护理学》,尤黎明、吴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2、《传染病学》,李兰娟、任红主编,人 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
其他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吞咽困 难、不能进食、饮水有关。
2、恐惧:与疾病引起死亡的威胁有关。
狂犬病常用护理诊断错误的是
A、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病犬、猫咬伤或抓伤有 关。
B、恐惧:与疾病引起死亡的威胁有关。 C、有受伤的危险 :与病人躁狂、兴奋、幻觉有
等精神异常关。 D、有窒息的危险:与病毒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导
• 1.严格犬管理,捕杀病犬、病猫 • 2.高危人群暴露前接种狂犬疫苗3针,
2ml,分别是0、7、21天。暴露后全程 接种。
下列狂犬病的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伤口处理: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30分钟,伤口太大应缝合包扎。
B、咬伤后伤口小可不进行预防接种。 C、不需单间隔离休息,防坠床跌倒。 D、以上都是
狂犬病
病例
李某,男性,49岁,农民,因狗咬 伤后乏力、倦怠、头痛、喉头紧缩感1天 入院,时有兴奋、恐惧感,流涎,查体: 恐惧表情,两肺、心脏及腹部无异常。 血常规白细胞稍高,头颅及肺部未见异 常。
题: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如需确诊还需完善哪些检查? 3、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目的和要求
熟悉狂犬病的诊断要点、保健指导、护理 诊断、护理措施。
了解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
重点: 狂犬病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难点: 狂犬病诊断。
主要内容
1、狂犬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 2、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狂犬病诊断要点和治疗要点。 4、常用护理诊断、措施及依据。 5、保健指导。
人群。
病理改变(pathology)
• 急性弥漫性的脑脊髓炎。 • 主要病变部位:海马回、脑干、小
脑。 • 特征性病变:神经细胞质内见嗜酸
性包涵体。
【临床表现】
1、 潜伏期:5天至19年或更长。 2、前驱期: (1)低热、倦怠、头痛、呕吐, (2)恐惧不安、烦躁,对声光风刺激
喉头紧缩感。 (3)伤口处痒、痛、麻。
里小体。 D、以上都是。
治疗要点
• 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 单间隔离。 • 保持安静,减少光、声、风刺激。必要
时镇静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对症治疗
常用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病犬、猫咬伤或 抓伤有关。
2、有受伤的危险 :与病人躁狂、兴奋、 幻觉有等精神异常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与病毒损伤中枢神经系 统导致呼吸肌痉挛有关。
3、病毒分离:确诊依据。 4、内格里小体检查:组织中找到可确诊。
【诊断(diagnose)】
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史:狗、猫咬伤史。
2、症状:典恐水怕风、咽肌痉挛、恐惧感, 先兴奋后麻痹。
3、确诊有赖于病毒抗原检查,病毒核酸、 内格里小体。
狂犬病的诊断正确的是
A、流行病学史:狗、猫咬伤史。 B、水怕风、咽肌痉挛、恐惧感,先兴奋后麻痹 C、确诊有赖于病毒抗原检查,病毒核酸、内格
致呼吸肌痉挛有关。
护理措施
1、伤口处理:20%肥皂水彻底冲洗伤口 30分钟,不缝合包扎。
2、预防接种:2天内注射狂犬疫苗5针。 3、病情观察: 4、单间隔离休息,安静、避光,防坠床跌
倒。
护理措施
5、避免刺激。 6、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镇静、
呼吸兴奋剂、呼吸机辅助呼吸。 7、心理护理。
健康指导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人群的易感因素
• 咬伤部位的血管神经分布丰富 • 咬伤的严重,伤口深大 • 伤口未及时清创 • 咬伤后未及时接种狂犬疫苗 • 被咬伤者免疫功能低下
下列关于狂犬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狂犬病毒的病人。 B、主要经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经咬伤、抓伤、舔触皮肤、黏膜传播。 D、易感人群为小孩、老人等免疫力低下
狂犬病(Rabies)
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引起侵犯中枢 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临床表现: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 痉挛,进行性瘫痪。
病原学
• 嗜神经病毒。野生株致病力强,易进入 脑组织和唾液腺内繁殖,潜伏期长。
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为携带狂犬病毒的 病犬。
2、传播途径:咬伤、抓伤、舔触皮 肤、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