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一般表述为()A.算术平均数=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B.x=∑x f / ∑fC.x= ∑x·f /∑fD.M H=∑M/∑M/x2、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的子项与母项必须是()A.来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B.在经济内容上存在着客观联系C.同属一个统计总体D.两个没有依附关系的总量指标3、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A.x=∑x f / ∑fB.x=∑x/ nC. x=∑x·f /∑fD.H=n / ∑1/x4、表明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标指的是()A.数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6、在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则算术平均值()A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面B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C与权数大小无关D仅与各标志值大小有关7、算术平均数只受变量数列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而与次数无关是在于()A变量值较大而次数较小B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大C变量值较小而次数较小D 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是一样的。
8、权数对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A作为权数的次数的多少B各组的标志值的大小、C作为权数的频率的大小D作为权数的频数的大小9、变量数列中的某项变量值是零时,则无法计算()A简单算术平均数B加权算术平均数C标志变异指标D调和平均数10、计算平均指标的前提是社会经济现象的()A大量性B同质性C变异性D客观性11、若在组距数列中,每个组中值减少10,各组的次数不变时,其算术平均数()A减少10 B不变C增加10 D无法决定12、在变量数列中,各组次数增加1倍,则计算出的算术平均数()A不变B增加1倍C增加2倍D减少1倍13、在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最小值B最大值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D零14、在某种情况下,简单算术平均数是()A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殊形式B加权调和平均数的特殊形式C简单调和平均数的特殊形式D几何平均数的变形15、在计算平均指标时,容易受到变量数列极端值影响的是()A众数B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D权数16、各个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A最小值B最大值C各标志的平均数D零17、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仅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B仅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取C受到各组变量值大小和次数的共同影响D与各组变量值与次数均无关18、在下列平均数中,不属于计算平均数的有()A众数和中位数B算术平均数C简单调和平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19、中位数由分配数列中的()A标志值的平均数值大小决定的B标志值大小决定的C极端值大小决定的D 居中的变量值决定的20、某班组8名工人日产量(件)分别是7、8、9、10、11、12、13、14,则这个数列中()A有众数B没有众数C10是众数D11是众数2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众数时,假若众数组相邻两组的次数一样,则()A众数在众数组内邻近下限B众数在众数组内邻近上限C众数就是众数组的组中值D无法确定众数22、说明变量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离散趋势的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标志变异指标23、标准差是指各组变量值和其算术平均数的()A离差平均数的平方根B离差平均数平方的平方根C离差平方的平均数D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平方根2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A计算前提不同B计算结果不同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D说明的意义不同25、在甲乙两个变量数列中,若甲数列的标准差小于乙数列的标准差,那么()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26、比较两个不同平均数的同类现象或两个性质不同的不同类现象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时,采用()A标准差系数B标准差C平均差D全距27、计算标准差一般依据的平均指标是()A众数B算术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二、多项选择1.平均指标的特点有( )。
A.用一个代表性数值表现总体的一般水平B.表明总体单位的综合特征C.是一个平均值D.动态平均状况E.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断2.平均指标的作用表现为( )。
A.说明统计总体的综合特征B.具有比较分析的作用C.可以作为论断新事物的数量标准或参考D.可以进行数量上的推断E.揭示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3.平均指标中属于计算平均数的有( )。
A.中位数B.众数C.简单算术平均数D.加权算术平均数E.调和平均数4.易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A.众数B.中位数C.算术平均数D.调和平均数E.平均差5.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是因为( )。
A.各组标志值相同B.各组标志值不相同C.各组次数一样D.各组次数不一样E.各组频率一样6.加权算术平均数采用的权数具体表现的有( )。
A.各组的次数B.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C.频数D.频率E.各组的变量值7.运用调和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指标是因为( )。
A.没有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子项数据B.没有算术平均数基本公式的母项数据C.占有总体标志总量和相应的标志总量D.占有变量值为相对数与相应的标志总量E.占有变量值为平均数与相应的标志总量8.运用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平均指标是因为( )。
A.占有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B.占有变量值为相对数与其应对的总体总量C.占有变量值为平均数与其应对的总体总量D.占有变量值为相对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E.占有变量值为平均数和相应的标志总量9.众数是( )。
A.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某变量值B.数列中出现最多的某变量值C.依据各个变量值计算出来的D.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E.位置平均数10.中位数是( )。
A.居于数列中问位置的某变量值B.不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C.在组距数列中不受开口组的影响[).位置平均数E.各变量值加总平均的11.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计算出的平均数值大小受制于( )A.各组变量值(x)的高低B.各组变量值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f/∑f)大小C.各组变量值之和D.各组次数之和E.各组的次数频率高低12.众数的计算公式有( )A M0=(L+U)/2B M0=L+[△1/(△1+△2)/2]·dC M0=U-[△1/(△1+△2)/2]D (n+1)/2E ∑f/213、按组距数列计算中位数的公式为( )。
A.M0=(L+U)/2 B M e=L+(∑f/2-Sm-1)/fm ·i C. M e=U-(∑f/2-Sm-1)/fm ·iD.x=∑f/nE.x =∑xf/∑f14、调和平均数()A.易受数列极端值的影响B.受极小数值影响大于受极大值的影响C.受开口组的组中值假定性的影响D.没有算术平均数运用范围广泛E.在某种意义上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15.算术平均数( )。
A.运用非常广泛 B.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C.受极大值的影响大于受极小值的影响 D.在数列中出现特大值与特小值,其代表性就很差 E.受开口组距中值假定性的影响16.运用平均指标注意( )。
A.可以不考虑总体的同质性 B.用于同质总体 C.用组平均数补充总平均数D.用变量数列补充总平均数 E.和分组资料结合起来17.对中位数的讨论,下面正确的有( )。
A.中位数是平均指标的一种 B.它是表示中间位置的平均数 C.在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标志值 D.数列的极大值与极小值与其无关 E.中位数位置=∑f/2 18.标志变异指标是( )。
A.衡量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离散程度B.测定分配数列的各标志值的变动范围 C.因反映备变量值的离中趋势,故又叫标志变动度 D.说明变量值的集中趋势 E.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19.标志变异指标的具体表示有( )。
A.众数和中位数 B.全距 C.平均差 D.标准差 E.标志变动系数20.有关“全距”的论述,正确的有( )。
A.全距是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B.全距是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和C.全距越小,说明变量值越集中D.全距越大,表明变量值越分散E.全距只能说明总体中两个极端值的差异范围,不能全面反映各标志值的变异程度21.平均差和标准差的相同点是( )A.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相同 B.有简单式和加权式的计算C.依据同一资料进行计算结果相同 D.将所有相关变量值都考虑在内E.以平均数为中心测定各变量值的离散程度22.平均差和标准差的主要不同是( )。
A.作用有别 B.计算公式的依据不同 C.对正负离差综合平均的方法不同D.说明同质总体的变异程度有差异 E.受极端值的影响程度不同23.标志变动系数( )。
A.是用绝对数表示的标志变异指标B.是用相对指标表示的标志变异指标C.计算公式:V=σ/ x ×100% D.计算公式:V=AD/ x ×100%E.表现变量数列的集中趋势24.运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情A.两个平均数相等 B.两个平均数不相等 C.两个平均数反映的客观现象不同 D.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样 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不一样25.算术平均数与标准差( )。
A.都是用来测定变量数列的方法B.都是评价数列中各变量值的集中趋势C.都是测定数列中各变量值的离中趋势 D.前者表示数列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后者不是 E.后者表示数列变量值的离散程度,前者不能26.标准差与标准差系数是( )。
A.指标的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B.具体的计算方法各一C.适宜运用的条件各不相同D.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有差别E.实际发挥着不同的作用27.和算术平均数的计量单位一致的标志变异指标有(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C.全距 D.平均差E.标准差三、计算1、某生产班组有10名工人,每人日产量分别为(件)66,68,69,70,72,75,78,80,81,83。
计算(1)班组的日产量(2)班组的平均每人日产量。
2、某车间60名工人,日产量资料如表所示。
计算:(1)该车间日产量(2)该车间平均每人日产量。
3、某单位职工工资情况如下:计算该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
4、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组,见表,按算术平均法计算全体农户的平均每人纯收入。
人均纯收入的农户构成情况5、某种商品在甲乙两地的销售情况如表:分别计算该商品在甲乙两地的平均售6、依据下列资料,确定众数和中位数某车间工人产量定额完成程度分组7、有两个班组,各7名工人的日产量如表:计算各组的算术平均数、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并比较哪个组的日平均产量的代表性好。
8、某基本单位职工工资情况:550元有10人,650元有20人,750元有120人,850元有80人,950元有25人。
据此计算该单位255名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计算;并计算平均工资的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