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不同类型疫苗的作用机制 PPT
不同类型疫苗的作用机制 PPT
大家好
1
不同类型疫苗的作用机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1 弱毒疫苗
基本概念: 弱毒疫苗,是一种病原致病力减弱但仍具有活力的完整
病原疫苗,也就是用人工致弱或自然筛选的弱毒株,经培 养后制备的疫苗。 作用机制: 通过特殊途径致弱后,其致病力减弱且免疫原性保持不 变,经过首免、二免甚至三免后,畜禽不产生明显损伤, 却能被刺激产生明显的免疫保护力畜禽不再被感染。
12
其优点:与灭活菌疫苗相同,不具持续力,所以必须经常追 加接种。
其缺点:制备简单,成本低廉。
13
4 亚单位疫苗
基本概念: 亚单位疫苗是将致病菌主要的保护性免疫原存在
的组分制成的疫苗.在大分子抗原携带的多种特异 性的抗原决定簇中,只有少量抗原部位对保护性免 疫应答起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 白质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质分离,提取细菌、病毒 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 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4
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诱导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免疫方式,具有较强
保护作用。 (2)由于是活病毒,病毒可以在体内增殖,长时间和机体
细胞发生作用,诱导较强的免疫力。 (3)需接种多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4)可以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点眼、滴鼻、口服等),
15
生物技术疫苗
16
1结合疫苗
基本概念: 结合(以蛋白为载体的细菌多糖类)疫苗是指采用化学方
法将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所制备成的多糖-蛋白结合 疫苗,用于提高细菌疫苗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如b型流感 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和肺炎球菌结合 疫苗等。
17
作用机制:
病原菌中的抗原性多糖通常是由一相同结构单位重复组成的 线性聚合体,这一结构单位称之重复单位(repeat unit,RU), 一个RU常有2-8个单糖,其中的O-乙酰基、丙酮酰基、糖苷 键和磷酸酯(Hib荚膜多糖中有此结构)等成分是多糖抗原 的主要决定簇。具有这种重复决定簇结构的多糖抗原能专一 性地被B细胞表面抗原识别受体而与之牢固结合,并引起足 够数量的受体发生交联,产生成帽现象,从而可单独触发B 细胞分化。因此单一多糖抗原在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时, 不需要T辅助性细胞(TH 细胞)的辅助就能直接激活B细胞, 是一种T细胞不依赖性抗原(Ti-Ag)。与Ti-Ag发生应答的 是B1细胞,其细胞膜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即膜表面免疫 球蛋白SmIg)为IgM单位,故应答中仅产生IgM抗体,无记忆 B细胞(Bm)形成,不产生加强应答,因而免疫原性弱。
11
作用机制: 该类制剂在体内吸收较慢,能较长时间刺激机体,使机体产
生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类毒素也可与死疫苗混合制 成联合疫苗。如百白破三联疫苗,就是由百日咳死菌苗、白 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的。主要用于儿童,注射 后可同时预防儿童易发的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种疾病。 类毒素在预防由外毒素引起的传染病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于 人和动物的免疫接种,使其通过人工自动免疫获得抗病能力; 还可用来免疫动物,再从动物血液中提取含抗毒素的血清, 将此抗血清注入人体后,可使人体通过被动免疫的方式,立 即获得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力。
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的制剂。常用的甲醛溶液的 浓度是0.3~0.4%。它可使细菌外毒素的电荷发生改变,封 闭其自由氨基,产生甲烯化合物(CH2=N-)。其他基团(如 吲哚异吡唑环)与侧链的关系亦可改变,成为类毒素。常用 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另外,若在类毒素 中加入适量的磷酸铝或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
8
其主要优点: (1)由于不存在有感染性病毒存在,比较安全; (2)保存方便,无须冻干保存; (3)其它活病原体污染问题较少; (4)生产相对简单。
9
主要缺点:
(1)免疫效果一般低于减毒活疫苗,虽然能够诱导产生包括 中和抗体在内的免疫反应,但不能诱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反 应。
(2)诱导产生的免疫反应持续时间较短,需要多次接种。 (3)灭活剂对病毒抗原有影响,而且对不同的抗原成分影响
14
作用机制: 亚单位疫苗仅有几种主要表面蛋白质,因而能消除许多无关
抗原诱发的抗体,从而减少疫苗的副反应和疫苗引起的相关 疾病。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是比较早 的亚单位疫苗,该类疫苗减少了全菌疫苗使用中所出现的不 良反应;此外,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已在国内 外的广泛应用中得到了肯定。亚单位疫苗的不足之处是免疫 原性较低,需与佐剂合用才能产生好的免疫效果,所以,若 全菌(病毒)疫苗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仍应以全菌(病毒) 疫苗为首选。 其优点:易制备,价格低廉。 其缺点:需追加免疫,制备疫苗有局限性。
不同。 (4)由于诱导的免疫反应水平较低,以及各个抗原成分之间
的疫苗应答不平衡,可能诱发疾病。 (5)一般要求对疫苗进行浓缩纯化。 (6)一般不能通过自然途径接种,不易产生局部免疫反应。 (7)需要使用佐剂,制剂中存在灭活剂。
10
3 类毒素
基本概念:
细菌的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
6
2 灭活疫苗
基本概念: 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培养,然后用加热或化学剂
(通常是福尔马林)将其灭活。灭活疫苗即可由整个病毒 或细菌组成,也可由它们的裂解片段组成为裂解疫苗。
7
作用机制: 灭活疫苗常需多次接种,接种1剂不产生具有保护作用的
免疫,仅仅是“初始化”免疫系统。必须接种第2剂或第3剂 后才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它引起的免疫反应通常是体液免疫, 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接种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滴度随 着时间而下降,因此,一些灭活疫苗需定期加强接种。灭活 疫苗通常不受循环抗体影响,即使血液中有抗体存在也可以 接种(如在婴儿期或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液制品后);它在体 内不能复制,可以用于免疫缺陷者。 灭活疫苗使受种者产生以体液免疫为主的免疫反应,它产 生的抗体有中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作用,对 细胞外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较好的保护效果。灭活疫苗对病 毒、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和寄生虫的保护效果较差或无效。
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全身免疫反应,而且可以诱导产生局部免 疫反应。 (5)可以通过病毒所有抗原(病毒包括多种抗原,其中一 种或两种就能引起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反应。 (6)一般采用真空冻干工艺,需冷冻保存(-15℃~20℃)。
5
其主要缺点: (1)既然是活病毒制剂,有可能污染其它活的病原体; (2)一些减毒活疫苗仍保留有一定的毒力; (3)传统的减毒活疫苗可能出现病毒毒力回复; (4)在一些免疫缺陷的个体中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5)在某些时候,野毒株感染可以导致活疫苗效果降低; (6)缺损颗粒可以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7)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