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水田园诗鉴赏.ppt-新人教整理

山水田园诗鉴赏.ppt-新人教整理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田家杂兴八首 其二) 其二
储光羲: 开元十三年)中进士 储光羲: 19岁(开元十三年 中进士。 岁 开元十三年 中进士。 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 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 一度与 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论诗。 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论诗。安史之乱 中陷贼,受伪职。长安收复后, 中陷贼,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贬 往岭南,不久便客死异乡。 往岭南,不久便客死异乡。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所愿在优游,州县莫相呼。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日与南山老,兀然倾一壶。
进一步 明志
鉴赏要点
隐居田园 之乐。 • 主旨:此诗写自己__________之乐。 主旨: • 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质朴自然 诗风_________ 白描 的表现方法。 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方法。
3.山水田园诗代表
孟浩 然
王 维
孟浩然(689--740) 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田园诗 孟浩然 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 260多首 的人,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孟浩然的山 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 水诗多是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象《秋登兰山寄 张五》 夜归鹿门歌》 江山思归》 张五》、《夜归鹿门歌》、《江山思归》等,将 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 襄阳的山水、烟树、新月、小舟描绘得平常而亲 他的田园诗生活气息浓厚, 过故人庄》 切。他的田园诗生活气息浓厚,如《过故人庄》、 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 《游精思观回珀云在后》等,体现农家生活的简 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 朴,故人情谊的深厚,乡村气氛的和谐,孟诗风 格以清旷冲淡为主。 格以清旷冲淡为主。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 孟诗思想内容不甚丰富,但从艺术的完整、 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精美上来讲,与王维完全可以并驾齐驱。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诗歌风格特点
1、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 而又能超凡拔俗; 而又能超凡拔俗; 2、语淡而味浓。 语淡而味浓。
王 维(见基本阅读) 见基本阅读)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 山水田园诗概况
• 山水田园诗起源 • 山水田园诗特点 • 山水田园诗代表
1、山水田园诗起源
•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 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 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 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 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 思想流行, 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 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 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 审美心理的基础。 审美心理的基础。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 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 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 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 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 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 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 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 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 借鉴。 借鉴。
知识点回顾: 知识点回顾:白描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 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 在诗歌中,指不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语,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 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 或陪衬,而是用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 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易的文字,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山水田园诗 鉴 赏
高考实例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 指世俗欲念) 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 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 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 诗简要赏析。 诗简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体会“日暮客愁新” 、体会“日暮客愁新” 中“新”的内涵
“ 新”内涵丰富。一方面它明 内涵丰富。 日暮”引发了“ 的客愁, 说“日暮”引发了“新”的客愁, 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 日之夕矣,而自己无归之愁,另 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 一方面又暗示了“新愁”之外, 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自己心中还有许多旧忧。
终南望余雪
• 作者简介
祖咏(699一约 一约746),洛阳人。 祖咏 一约 ,洛阳人。 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 登进士第。 开元十二年 登进士第 途失意,移居汝坟。与王维、 途失意,移居汝坟。与王维、储光 羲等友善。 羲等友善。
写作背景
• 这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 这是祖咏的一首传世名作,也是一首应 试诗。当时, 试诗。当时,年轻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 凌云壮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的凌云壮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诗人早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以其独特的 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 风姿横亘关中,广绵广余里,又恰逢终 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 南山刚刚降过雪,于是读书之余,欣然 沿北坡而上, 沿北坡而上,饱览了雪后终南山的秀丽 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 山色。当在科举中看到“终南望余雪” 试题时, 试题时,诗人便欣然写下了这样一首小 诗。
孟郊
字东野,与韩愈结为“忘年交” 字东野,与韩愈结为“忘年交”。性格耿直倔 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 强,在官场上失意,终身清贫。但诗作享有盛 被称为“苦吟诗人“ 名 ,被称为“苦吟诗人“。他以亲身经历创作 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篇。 了不少反映世态炎凉、民间苦难的诗篇。他的诗 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代表诗《游子吟》 立意新颖,具有独创风格。代表诗《游子吟》、 游终南山》 《游终南山》。
2、山水田园诗特点
•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 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 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 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 风格清新 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 自然,意境淡远闲适 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淡远闲适, 工致传神, 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语言质朴淡雅 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 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 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 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 切景语皆情语” 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 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 景抒情, 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 感情。
答案:诗眼分别是“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 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 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 二字绘声绘色, 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 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 2、这是一首应试诗,当时,年轻 、这是一首应试诗,当时, 应试诗 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 凌云壮志, 的诗人满怀建功报国的凌云壮志, 有没有从诗中体现出来? 有没有从诗中体现出来?
积雪浮云端
• 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 、 城中增暮寒” 想感情? 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 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 的忧虑。 的忧虑。
常建 诗风清幽、 诗风清幽、孤僻 《题破山寺后禅院》 题破山寺后禅院》
二、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 山水田园诗鉴赏方法: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 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表现手法: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语言特点:
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鉴赏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3、体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三、诗歌鉴赏
宿建得江
(孟浩然)
1、诗中点题兼写环境的诗 、 句什么?有什么作用? 句什么?有什么作用?
移舟泊烟渚。“移舟“点 移舟泊烟渚。 移舟“ 江行” 出“江行”,“泊”点出题面上 烟渚“二字, 的“宿”字, 而”烟渚“二字, 既写出了江边烟雾茫茫的时空环 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 境,逗引出日暮无归的莫名惆怅, 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又为下面抒写羁旅客愁作了铺垫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城中增暮寒。
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 积雪是不可能“ 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 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 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 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 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