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PPT课件
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概况:攻占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为都督,国号中华民国。
3.影响
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 瓦解 封建旧官僚、立宪派投机革 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SUCCESS
THANK YOU
2019/7/8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① 时间:1912年1月1日 ② 地点: 南京 ③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④ 国旗:五色旗 ⑤ 改用公历,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⑥ 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
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起到移风 易俗的作用 1.民主政治方面 2.民族工业方面 3.文化教育方面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参议院制定,孙中山颁布
2.主要内容:
主权归属: 主权在民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 国民权利:自由平等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政治体制: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
清帝退位 (1912.2迁都北京 (1912.3)
2、历史功绩(课本53页)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积极性:
政治上: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政政体治,民沉主重化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 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
①时间: 1905年
②地点: 日本东京
③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⑤机关刊物:《民报》
⑥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动 (1911年黄花岗起义等)
群众的斗争(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一、武昌起义:
(一)背景
1.社会基础: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 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同时也说明实行民主政治已是大势所趋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3.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兴中会和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4.革命形势成熟: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坚持在新军和知 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目的
直接目的: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根本目的:维护民主共和;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
3.影响: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
共和政体的确立。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一.原因: (1)袁世凯实力强大;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革命党人的软弱妥协。
二.经过: 孙、袁达成协议
默写: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过程? 2. 《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指 导思想 3.《资政新篇》的性质 4.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辛
--
革亥
命
党
人 的
革
民
主
共
和 梦
命
课标要求: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含义:
狭义:指武昌起义。
广义:包括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 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 一系列革命活动。
经济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的业进化一步发展;
思想上:提高了人民参政文议化政多的元意化识,使民主共和的 观念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 移风易俗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 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史学争鸣有(课本53页)
第一种观点:如果从反帝反封建的角度来说, 第一种观点正确。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仍然 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第二种观点:如果从君主到民主的角度来说, 第二种观点正确。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使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启示: 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 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民族资产阶级 也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完全的胜 利。
SUCCESS
THANK YOU
20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