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__原子的结构ppt
284
285
+16
286
Si
P
S
Cl
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都 多于 4个,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电子, 性质不稳定。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 最外层 分类 电子数 稀有 8个 气体 (He为2个) 金属 一般 原子 少于4个 非金 属 原子
一般大于或 等于4个
结 构 稳定性
相对稳定 结构 不稳定 结构 不稳定 结构
2).金属原子最外层小于4个,易失电子;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大于4个,易得电子。
1.下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 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 它们核外都有两个电子层 C 它们都属于同种粒子 D 它们都是原子
+10 2 8 +8
2 8 +13 2 8 +17 2 8 8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电子层 原子核
+12
2 8 2
层内电子数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2 2
H
+3 21 +4 22 +5 +8 +9
He
23
+6
24
+7
25
26
27
+10 2 8
Li
+11 2 8 1
Be
+12 2 8 2
B
+13 2 8 3
C
+14 2 8 4
原子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极不方便。 国际上采用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以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为
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
自读概念P56 它相比较所得的 比 ,作为这
计算公式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R原子的真实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 =
如:
2.657×10-26 Kg = 16 一个氧原子的相对质量 = -26 Kg×1/12 1.993×10
氢 氧 钠 碳
6
6
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谈谈你的收获
一、原子的构成:原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核外电子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
某种原子的质量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 子 层 原 子 核
电子经常 活动的区域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 离核远近 能量高低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近 低 七 远
高
各层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 的电子层上,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 能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2. 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n电子层数) 3. 最外层电子部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 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单位和符号
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 个比值,其 国际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 写。 符号: Ar
观察P56表3-2,通过质子、中子、电子的 质量大小比较,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那里?
原子核上
观察下表,找出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 中子数的关系:
原子种类 原子核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1 8 11 0 8 12 1 16 23
分 析
某种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一个钙原子的实际质量 = 钙的相对原子质量 ×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一个钙原子的实际质量= 40× 1.993×10-26 Kg ≈ 6.64×10-26 Kg
温故而知新
一、原子的构成:原子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继 续 闯 关
2.对某种离子变成原子 的下列分析判断中, 正确的是 ( C )
A 一定失去电子 B 一定得到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既不得电子,也不失电子
继续闯关
2. 下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3 , 3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有 8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3 个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改原子容易 失 电子。
原 子
原 子 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合作学习:从下表中,你能从中发现那些规律?
原子 原子核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钾
1
6 8 19
0
6 8 20
1
6 8 19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质子 、 中子 、 电子 。 2.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核外电子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 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计算公式 1)相对原子质量 =
某种原子的质量
一种碳原子质量×1/12
3、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自主学习: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是 的: (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因为电子的能量 不同,电子在 上运动。 (2)能量低的电子在 上运动;能 量高的电子在 上运动。 (3)离核最___的电子层叫第一层,次之为 第二层,依次类推。已知原子核外电子最少有 一层,最多有七层。 (4)离核最___的电子层也叫最外层,从 外往里倒数第二层也叫次外层。
化 性
学 质
不易得失电子 元素的 性质稳定 易失电子 性质活泼 易得电子 性质活泼
化学性 质决于 原子的 最外层 电子数
离子
概念 种 类 离 子
带电的原子(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带正电荷的原子(原子团) 如:K+ NH4+ 等 带负电荷的原子(原子团) 如:Cl- OH- 等 得、失电子
离子的形成
原子
失、得电子
离子
Na原子核Cl原子 如何形成NaCl ?
Na
+11
281 失1e Na+
+11 2 8
Na+
Cl失去电子(e-)
+17
288
Na
Cl
Na+
得到电子(e-)
静电作用
Cl-
NaCl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 失去最外层电子,质子数大于核外电 子数,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正电荷 形成阳离子,电子层减少一层;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质子 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使参加反应的原 子带上负电荷形成阴离子,电子层数 不变。
3.质子数 不一定 等于中子数; 4. 不是 (是或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
5.质子数不同,原子 种类 不同;
教师点拨:
以氧气为例描述物质的构成
氧 气
氧 分 子
原子核
氧 原 子
核外电子 8
质子 8 中子 8
二、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的真实 质量 原子质量 氢 氧 铁 质 量(Kg)
1.67×10-27 2.657×10-26 9.288×10-26
原子结构 示意图
阅读课本p53 文字,思考下列问题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原子核 和核 外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 中子 构 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空间内做高速 运动。
中子 和核外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 、
3、列表小结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不 带 电 带正 电荷 核 电 荷 数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不带电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离子符号
表示方法
先写符号,后在符号 右上角标电量和电性
如: Na+ 、 Cl-、 Rn+或Rn-
离子符号的含义
Mg2+
镁离 子
每个镁离子 带两个单位 的正电荷
构成
构成
分子
原 子
得失电子
直接构成
物 质
构成
阴、阳 离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由内往外依次填充 规律 各层最多容纳2n2个 第一层≦2个,最外层≦8个 3.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He2个) 性质稳定;
N
O
F
+17 2 8 7
Ne
+18 2 8 8
+15 2 8 5 +16 2 8 6
Na
Mg
Al
Si
P
S
Cl
Ar
下面我们讨论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
1.稀有气体的原子
+10 +2 2 2 8 +18
2
8 8
He
Ne
Ar
8 个电子,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 (氦有 2 个电子), 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13
2
8
3
Al
3.溴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试回答: 1)X的值为 35 ,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 的化学性质最相似 ( C )
+12 2 8 2 +7
Br
25
+17 2 8 7
+16 2 8 6
Mg
N
Cl
S
A
B
C
D
2.金属元素的原子
+3 21 +4 22 +11 281 +12
282
+13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