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2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课题2原子的结构PPT课件

3.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5.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不同
以氧气为例描述物质的构成
氧原子
氧分子
氧气
原子核
质子 8
中子 8
核外电子 8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经常 活动的区域
电子层 原子核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离核远近 近

能量高低 低

各层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

不 带 电
带正 电 电荷 荷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不带电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核外
子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钾 19
20
19
?你能从中发现那些规律?
原子结构中的规律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质子、中子、电子。
2.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P
+16 2 8 6
S
+17 2 8 7
Cl
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都 多于 4个,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电子, 性质不稳定。
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原子 分类 稀有 气体 金属 原子 非金
属 原子
最外层 电子数
8个 (He为2个)
一般 少于4个
一般大于或 等于4个
结构 稳定性
相对稳定 结构
D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下图所示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3 ,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有 8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3 个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改原子容易 失 电子。
+13 2 8 3
Al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Be
+11 2 8 1
Na
+12 2 8 2
Mg
+13 2 8 3
Al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 少于 4个,
在化学反应中一般容易 失 电子,
性质不稳定。
3.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1 1
H
+5 2 3
B
+6 2 4
C
+7 2 5
N
+8 2 6
O
+9 2 7
F
+14 2 8 4
Si
+15 2 8 5
不稳定 结构
不稳定 结构
化学 性质
不易得失电子
性质稳定 元素的
易失电子
性质活泼
化学性 质决于 原子的
易得电子
性质活泼
最外层 电子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核外电子 中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规律
电子由内往外依次填充
各层最多容纳2n2个
第一层≦2个,最外层≦8个
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 1
H
+2 2
He
+3 2 1 +4 2 2
Li
Be
+5 2 3
B
+6 2 4 +7 2 5
C
N
+8 2 6
O
+9 2 7
F
+10 2 8
Ne
+11 2 8 1 +12 2 8 2 +13 2 8 3 +14 2 8 4
Na
Mg
Al
Si
+15
+16 285
286
+17
2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1. 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
的电子层上,能量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 能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上; 2. 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n电子层数) 3. 最外层电子部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 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意义:
电子层
原子核
+12 2 8 2
层内电
1).稀有气体最外层都有8个电子,(He2个) 性质稳定;
2).金属原子最外层小于4个,易失电子; 3).非金属原子最外层一般大于4个,易得电子。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原子呈电中性,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核外电子是由内往外分层排布的
287
+18
288
P
S
Cl
Ar
下面我们讨论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
1.稀有气体的原子
+2
2
He
+10
28
Ne
+18 2 8 8
Ar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 (氦有 2 个电子),
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
在化学反应中不容易得失电子,性质稳定。
2.金属元素的原子
+3 2 1
Li
+4 2 2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2.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在不断运动,原子之间有间隔;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呢?
科学实验证明: 原子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再分。
原子结构 示意图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