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0第2篇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问题

6.0第2篇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问题

N1 S2 N2
2p=4
N S1 S
2p=2
电角度:一对磁极所对应的空间角度为3600电角度
注意区别空间电角度和一般的空间几何角度。在电机学理论 中通常将几何角度称为机械角度,一个圆周的机械角度是 3600 电角度=极对数×机械角度
动画2
一圆周为 3600机械 角度 7200电角
一圆周为 3600机械角度 3600电角度
缺点:槽漏电抗大,不利于削弱电动势和磁动势中的高次谐波 用途:多用于10kw以下的小型交流异步电动机中
绘制电机定子槽数Z=24,极数2p=4,并联支路数 a=1的三相单层绕组的展开图
步骤一:计算有关参数
p 3600 2 3600 0 30 槽距角α: Z 24 Z 24 2 每极每相槽数q: q 2 pm 2 2 3 Z 24 6 2p 4
从A绕组展开图中可以看出,每个线圈从A和 X相 带各选择一槽,象链条一样连接,故这种绕组称 单层链式绕组
绕组每个线圈的节距y1(y1=5)相同,且小于极距 τ,即采用了短距绕组。其端部连线距离较短,能 节省材料,同时其端部布线均匀,便于制造。 链式绕组比较适用于q=2,p>1的小型交流电机 的定子绕组中
(3)对三相绕组,各相的电动势和磁动势要求对称(大 小相等且相位上互差1200)并且三相阻抗也要求相等 (4)用铜量少,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可靠,散热条件好, 工艺简单,安装和检修要方便(运行和制造)
6.1.2
主要分类方法
绕组分类
按槽内层数分 链式绕组的 单层绕组 交叉式绕组 同心式绕组 双层绕组
叠绕组 波绕组
步骤二:画槽电势星形图
Z
步骤三:分相
A
3 2 1 24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按600相带分相
Y
23 22
X
17 21 20 19 18
16
C
A
第一对极
Z
2 4 5 6 7 8 9 11
B
10 12 13 15
X
14 16 17 19
C
18 20 21 23
Y
22 24
1 3
绘制电机定子槽数Z=36,极数2p=4,并联支路 数a=1的三相单层绕组的展开图
步骤一:计算有关参数 p 3600 2 3600 槽距角α: 200 Z 36
Z 36 3 每极每相槽数q: q 2 pm 2 2 3
Z 36 9 2p 4
步骤二:画槽电势星形图
步骤四:绘制绕组展开图
τ
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A
X
三相单层同心式绕组A相绕组展开图
从A绕组展开图中可以看出,每个线圈也从A和 X相带 各选择一槽,采用了“大线圈套小线圈”的同心式布 置,故称同心式绕组 1~16,3~13连接为两个小线圈,节距y1=9;2~15, 3~14两个大线圈的y1=11,都小于极距τ=12,故 也是短距绕组。节省了端部铜线。 同心式绕组适用于p=1的小型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中
为改善电势和磁势波形及节省端接线材料,双层绕组采 用线圈节距y1接近极距τ的短距绕组,可取y1=5
步骤二:画槽电势星形图
14
16 Z 15 4 3
5
17
B
6
18
步骤三:分相 注:此时划分到每一 相带的是线圈的编号, 而不是槽内导体的编 号了
A
13 1
2
30 0
7 19 X
8
20
12 24 Y
23
相带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4 3 2
α
1
24 23
N1 S1 N2
15 16 17
18 19
S2
22
21
20
假设磁极磁场的磁密沿气隙 圆周按正弦规律分布,则槽 内电势将随时间按正弦规律 变化。
ω
14
15
16
3
4
5
17
2
30 0
6
18
13 1
7 19
8
20
各槽在空间相差α电角度, 因此各导体电势在时间相位 上彼此相差α电角度。
异步极绕组模型
多匝线圈
线圈的节距y1:一线圈两边的距离, 一般用线圈所跨的槽数表示。 一般为了获得较大的感应 电势,线圈的节距y1和极 距τ比较接近。 若 y1=τ称为整距线圈 y1>τ称为长距线圈 y1<τ称为短距线圈
端部 线圈边 或元件边
y1
6.2.2
槽电动势星形图
槽电势星形图——将电枢上各槽内导体按正弦规律变 化的电动势分别用相量表示,构成的辐射星形图 一台三相同步发电机的 定子槽内导体分布图, 极数2p=4,电枢槽数 Z =24,转子逆时针方向 旋转,绘制槽电势星形 图
绘制电机定子槽数Z=24,极数2p=2,并联支路数a=1的三 相单层绕组的展开图 步骤一:计算有关参数
p 3600 1 3600 0 15 槽距角α: Z 24 Z 24 极距: 12 2p 2 Z 24 4 每极每相槽数q: q 2 pm 2 1 3
A
X 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A相绕组展开图
从A绕组展开图中可以看出,每个线圈也从A和 X相带各 选择一槽,采用了“两大一小、两大一小”的交叉布置, 故称交叉式绕组
1~30,12~19连接为两个小线圈,节距y1=7;其他四 个大线圈y1=8,都小于极距τ=9,故也是短距绕组。 节省了端部铜线。 交叉式绕组比较适用于q=3的小型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 中


三相单层链式、交叉式、同心式绕组,同整距绕组相比较, 缩短了端部连接,节省了铜线。但从电气角度看,每相绕 组都是将互差1800电角度的两个相带内的导体串联而成, 只是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实际上都相当与整距分布绕组。 因为在电气上相当于整距绕组,不能有效削弱高次电势和 磁势的谐波,故一般只被用在小型电机中。大中型电机均 不采用。 每相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极对数,即amax=p。
第 2篇
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问题
产生和使用交流电能的旋转电机统称为交流电机。 交流电机包括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感应电机)两 大类。
虽然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在运行原理和结构上有很 多不同,但在电机的绕组构成及其感应电动势和磁 动势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也被称为交流电机理论的 共同问题。
第6章 交流电机的电枢绕组及其电动势
动画2 动画1
pn f 60
N
Y
p 1, n 3000r / min p 2, n 1500r / min p 30, n 100r / min
注:此绕组为集中槽绕组, 结构不合理,一般采用分布 槽绕组。
S
C X 2p=2
6.2槽电动势星形图
6.2.1 极对数、电角度、极距和每极每相槽数 极对数:指电机主磁极的对数,通常用p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τ
N
τ
S
τ
N
τ
S
v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X
三相单层整距绕组A相绕组展开图
τ
N
τ
S
τ
N
τ
S
v
1
2
3
4
5
6
7
q=1的绕组称为集中绕组,q>1的绕组称为分布绕组 q为整数的绕组称为整数槽绕组,q不为整数的绕组称为 分数槽绕组
槽距角α:相邻的两槽之间用电角度表示的距离。
p 360 计算公式: Z
其中: p-电机极对数
0
α
N1 S2 N2 S1
Z-电枢铁心槽数
线圈(也称元件)——构 成绕组的基本元件,一般 由Nc根线匝串联而成,包 括线圈边和端部。

极距τ:指电机一个主磁极在电枢表面所占的长度 D D-电机电枢直径 用空间长度表示: 2p 2p-电机极数
用所占槽数表示:
Z 2p
1800 或
Z-电枢铁心槽数
π
用电角度表示:
注:在电机理论中常用槽数表示
每极每相槽数q:是指每极每相所占有的平均槽数
它与电机槽数Z,极对数p,相数m的关系:
Z q 2 pm
B
789 25 26 27
X
10 11 12 28 28 30
C
13 14 15 31 32 33
Y
16 17 18 34 35 36
步骤四:绘制绕组展开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步骤二:画槽电势星形图
步骤三:分相
15
将各槽导体分成三相原则: 14 使每相电势最大,并且三相 2 A 的电动势要对称。 30 0 13 1 通常采用600分相法:即把3600 的槽电势星形图6等份,每一相 12 0 24 60 称为一个相带 Y 11 其中A和X两个相带构成A相;B和 23 Y构成B相;C和Z构成C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