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唐代大诗人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不仅传授学业、解释疑难,还要传授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教育。
德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如何在日常的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到物理知识的同时,又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
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光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
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物理教学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自然环境、能源分布、历史和现代的科学成就、建设新貌等,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好教材,特别是充分利用教材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世界文化史的巨大贡献,将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吴有训、钱三强、王淦昌等物理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的贡献,可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当然也应承认在某些方面由于历史等原因与其他国家还存在一些差距,要适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前途命运的责任感,使他们能把目前的学习与将来的四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
又如,把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结合到物理教学中去,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也能帮助他们树立为祖国献身的远大理想。
再如,钱学森为了报效祖国,多次遭迫害,监禁在孤岛上达五年,在一切书籍被没收的情况下,他把资料强记在脑子里,终于胜利地回到祖国。
在我国西部,一大批科学家、青年知识分子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在荒无人烟的大沙漠上奉献一生,终于使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居于世界前列,等等。
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增强爱国主义的崇高感情。
三、在物理实践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物理教学应根据需要,安排好实习、实验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课,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
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和
不脱离工农群众的思想作风的任务。
在物理实践课中,教师要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比如通过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学生不仅学会物理基本原理,而且能运用这些原理去解释和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三是培养学生从事经济建设的本领。
物理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深入工厂、农村进行实习,参加物质生产劳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和有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这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的重要教育环节。
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确定德育对教学的要求。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日益成熟,思维能力日益增强,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深度,提出较高的要求。
同时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讲述物理学家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常常给学生讲牛顿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从日常的苹果落地现象提出问题,经过大量研究发现万有引力和牛顿三大定律,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还在苦苦思考问题,从澡盆中溢出水的常见现象中,引发思考,经反复实验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讲到电学部分,我就给学生讲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
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
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
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爱迪生的故事告诉学生们“天才来自勤奋”。
如果没有付出和努力永远也成不了天才。
科学家们的感人故事激发着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
此外,在实验教学、课外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甚至是学习环境中,都可以进行德育。
如实验课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物理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集体现念、道德品质,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还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教学态度、对待事业的感情和处理问题的方法,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我们进行教学时,不论是讲新课还是复习课,分析实验还是讲解习题,都要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讲到祖国的成就要有自豪感,处处表现出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强烈爱国热情。
课堂讲授,实验操作时的科学态度,负责精神都是无声的教育,只有教师自己言行一致,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做到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