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择业意愿调查研究_以武汉高校为例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择业意愿调查研究_以武汉高校为例
件进行统计分析。
此次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见表 1)
表 1:样本基本情况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男 性别
女
频次
百分比 (一)社会工作专业毕 (%) 业生择业意愿基本情况
36 40.0
54 60.0
在对就业前景态度的
总计 90 100.0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6.7%
生源地
城市 县镇 农村
19 21.1 的 社 会 工 作 毕 业 生 对 自 己 32 35.6 39 43.3 的就业前景持很乐观态度,
[关键词] 社会工作毕业生 择业意愿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828(2008)11-0035-04
职业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 21 世 纪,职业已不再只是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它已经成为人们 实现自我价值、追求精神享受的工具。大学毕业生作为进入 社会的新人,对于职业相关因素的选择尤为重要,它不仅关 系到大学毕业生是否可以成功就业,还关系到毕业生是否 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并享受工作所带来 的乐趣。大学生择业意愿,即大学生就业时所持的观点和态 度,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对大学生的就 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计 90 100.0 有 36.7% 的 毕 业 生 对 就 业
党员 政治面貌 团员
其它 总计
35 38.9 前 景 持 比 较 乐 观 态 度 ,有 53 58.9 2 2.2 50% 的 毕 业 生 对 就 业 前 景
90 100.0 持一般态度,有 4.4%的毕
民族 汉族 56 62.2 业 生 持 比 较 悲 观 态 度 ,有 少数民族 34 37.8 总计 90 100.0 1.1%的毕业生持很悲 观 态 度,另外有 1 人对就业前景
作毕业生择业意愿进行研究的成果则非常缺乏。 在现有的研究中,通过实际调查来分析研究社会工作
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文章并不多见,调查主要集中在就业 率、就业地区、就业形式、对专业的认同度、对专业课程设置 的看法等方面。调查对象基本上局限于一所学校的社会工 作 专 业 学 生( 谢 启 文 ,2006;王 晓 瑞 ,2002;余 冲 、李 立 文 , 2006)。目前,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择业意愿的研究基 本上是空白,对一般大学生择业意愿、择业心理方面的研究 成果还比较丰富(钱瑶、胡君辰、吴小云,2008),本文将结 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择业意愿进 行调查研究,以期为应对当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就业难 问题,提供有效的对策。
[作 者 简 介 ] 徐莉,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中南民族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学,社会工作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生之本—— —湖北省城市就业形势调查与研究”(BSY07007)
2008年第 11 期下 35
s社会工作 社 会 调 查 ocial work
经过检查后,对所有问题进行编码,运用 SPSS13.0 统计软
占总样本的 20%,有 9 人希望到高校工作,占总样本的
10%,总的来说,有超过六成的毕业生选择在政府机关、事
业单位、国有企业、高校等这类工作条件及待遇较好的单位
中工作,在调查中,他们大多表达了希望谋求稳定工作的愿
望;除此之外,仅有约三成的毕业生选择到非盈利性机构、
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颇具挑战性的单位工作,由此可见,
36 2008年第 11 期下
s社会工作 ocial work
社
会
பைடு நூலகம்
调
查
华中师范大学和民族综合类院校中南民族大学。有 65.2% 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作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抱乐观态度, 而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只有 25%和 39.2%的毕业 生对就业前景抱乐观态度。由于华中科技大学目前是国内 一流的理工类大学,其社会知名度远高于其它两所高校,使 该校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都比较乐观。通过 X2 值的计 算,在 0.05 的置信度水平下,X2 双尾检验值为 0.027,低于 置信度水平,说明学校与就业前景存在相关性。
二、研究设计
笔者以武汉市高校 2008 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作为 调查对象,选取了有典型代表性的三所大学为调查对象,分 别为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选择这 三所高校是由于它们较好地代表了文科、理工科以及民族 类院校的特点,我们在三所大学 2008 届社会工作毕业生中 随机抽取了 110 人,发放问卷 110 份,实际回收问卷 95 份, 问卷回收率 86%,有效问卷 90 份,问卷有效率 81%。问卷
一、研究主题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 题不断涌现的中国来说,社会工作这样一门新兴的特殊学 科及其专业人才正是它所急需的。然而自专业设立以来,我 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不容乐观。国内学者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非常多,但具体到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其是择业意愿问题的研究就非常之 少。多数学者从宏观层面以文献研究为主分析、解释社会工 作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周绍宾、张 华,2007),而从微观层面以实际调查分析为基础,对社会工
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择业观大多比较保守,缺乏开
拓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
在调查样本中,有 47 人选择希望到原籍或熟悉的城市
中工作,占总样本的 52.2%,究其原因,大部分毕业生表示,
原籍或熟悉的城市有较好的人际网络,有较多的资源可以
利用,这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
是在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有限的情况下,这些资源
就显得更为重要;有 28 人选择希望到沿海城市工作,占总
样本的 31.1%,可见沿海城市较好的经济发展势头、较高的
薪酬待遇、较多的发展机会依然是吸引高校毕业生前往的
重要因素。
在期望月薪的选择上,有 5 人选择 1001~1500 元,21
人选择 1501~2000 元,32 人选择 2001~2500 元,合计共
(2)学校与择业地区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作毕业生选择原籍或熟悉的城市 的百分比相对于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分别低了 36.4 个百分点和 34.7 个百分点;在京沪等大城市的选择 上,华中科技大学比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分别高 出 17.4 个百分点和 13.5 个百分点;在沿海城市的选择上, 华中科技大学高于另外两所高校 24.5 个百分点和 10.1 个 百分点。这是由于作为国内一流的理工类大学,华中科技大 学在社会资源、社会知名度等各方面都占有较大的优势,学 生大多充满自信且有很高的期望,因此他们比较希望能在 沿海和京沪等竞争激烈,同时也是高收入的地区发展自己 的事业;另外,由于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学校的大部分 毕业生都在高新科技产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和京沪等地区就 业,这无形中也成为该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重要 的人际网络,在择业地区的选择上潜移默化地倾向于沿海 和京沪等发达地区。而师范类的华中师范大学和民族综合 类的中南民族大学的大部分毕业生由于在这些地区没有太 大的竞争优势,因此他们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在原籍和熟悉 的城市工作,依靠已有的人际网络和其它资源,从而能较好 地避免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学校与期望月薪 从表 2 的分析来看,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作毕业生期 望的月薪主要集中在 2501~3000 元(39.1%),2001~2500 元(30.4%)和 3001~4000 元(17.4%),华中师范大学社会 工 作 毕 业 生 期 望 的 月 薪 主 要 集 中 在 2000 元 及 以 下 (50%),2001~2500 元(31.3%),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 毕业生期望的月薪主要集中在 2001~2500 元 (39.2%), 2000 元及以下(35.3%)。理工类院校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工 作毕业生期望的月薪明显高于其它两所学校。除了华中科 技大学社会工作毕业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外,华中科技大学 大部分专业的市场薪酬都较高,毕业生在与其他专业的学 生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也对月薪产生了较高的期望。通过 X2 值的计算,在 0.05 置信度水平下,X2 双尾检验值为 0.03,小 于置信度水平,因此可以说,学校和社会工作毕业生期望月 薪存在相关性。
(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择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1.性别对择业意愿的影响 由于男女的性别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男性和女 性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在“择业中不受他 人影响” 这一选项上,有 52.8%的男生选择,女生仅有 31.5%。40.7%的女生选择受父母影响,高出选择受父母影响 的男生 15.7 个百分点;有 18.5%的女生选择受朋友的影响, 比相同选择的男生高出 12.9 个百分点。这说明女生在择业 决策上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通过检验可以发现,在 0.05 置信水平下,X2 双尾检验值为 0.034,小于 0.05 的置信 度水平,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性别的不同与择业决策存 在相关性。 2.学校对择业意愿的影响 就业的实际情况已经表明,一所学校社会知名度的高 低、是否为重点院校等因素都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较 大的影响。 (1)学校与就业前景 经检验我们发现,代表理工类院校的华中科技大学社 会工作毕业生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明显高于师范类院校
s社会工作 ocial work
社
会
调
查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择业意愿调查研究★
— ——以武汉高校为例
徐莉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设有社会工作专业中的三所高等院校的社会 工作专业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就业时的择业意愿,包括其在就业前景、就业去向、薪酬 待遇等方面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改善目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 况提供数据服务。
有超过六成的毕业生选择的薪酬水平在 1000 至 2500 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