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
一、我国公务员培训制度亟待创新
(一)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国家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实现高效能的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保证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二)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是塑造面向
迎接激烈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性举措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及公众要求的多元化
(三)
二
为了适应以现代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
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还只是迈出了初步的步伐,制度的健全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待于巩固、完善和提高,随着我国政府行政环境的变迁,公务员制度必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对公务员管理理念的挑战。
要构建科学的政府行为方式,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就必须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这对受传统文化和行为习惯浸润已久的公务员管理理念提出了尖锐的挑被动地接受,公务员作为公民的“公仆”成了一种理念价值的虚构,被现存关系所扭曲,其结果是不负责任和官僚主义盛行;权力过于集中,上层发号施令,下级依令而行,行政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有效性,取决于支持这种行为的权力的大小。其结果必然是权力拜物教盛行;缺乏成本—收益观念,往往通过机构调整和人员裁减方式去追求政府效率,始终无法摆脱低效率的怪圈。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成和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流,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对政府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效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和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已成为中国必须解决的关键课题。
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
摘要:
关键字:
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扬弃,标志着政府变迁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由此对公务员制度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下,对政府效率和公务员制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公务员制度的价值理念和体制结构显然难以适应:第一,保障政府日常运作的连续性而采取的长期雇佣制,已不再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则和政府面向市场的现实,终身任用所产生的非灵活性和惰性已经使体制功能失调。第二,体现功绩制价值的职位分类及资格要求、集权化的评估体制等已日益僵化。表现为:僵化的资格标准和录用规则、集权化的评估及其程序使用人部门难以及时录用合格的优秀人才;烦琐的工作分类制度鼓励狭窄的技术专业化,进而导致工作的“部门化”,削弱了利用综合性人才的能力;复杂的保护体制使得管理者难以及时辞退不合格的公务员,阻碍了公务员队伍的新陈代谢。第三,公务员制度核心价值的具体实现形式—集中化、标准化的过度规制,形成了“规则变得比结果更重要”的服从性文化,并产生了非预期的负面后果:降低了政府绩效,提高了运作成本,压抑了公务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第四,体现绝对政治中立原则的公务员封闭性体制结构,制约了公务员直接参与决策,妨碍了政府从外部尤其是企业引进管理人才。
(五)、培训的有机性,也叫相关性。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作为公务员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其它单项制度相关联,是公务员制度中的一个“环节”从而使培训制度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和切实有效。并使之具有激励性质。如法国的培训则与公务员晋升紧密相连。另外,各国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在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如法国的国立行政学院,日本公务员培训中的研究员制度和人事异动制度。
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如行政学院和培训中心。一方面是公务员的培训目的所决定,这些机构一般无专职教师,而是由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政府官员授课。另一方面是公务员培训制度化,经常化的需要。自从对公务员进行“回归的”、“终身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后,一般的管理、职业训练就由这些机构承担。另外就是大学的管理学院。管理的实践经验的传授对公务员适应环境固然重要,但一些高度技术化、专业化的公务员所需要的训练以及管理的深层理论方面,则是高等院校的专长。
(三)、在培训内容上,专业训练,管理训练和智能训练相结合。
在安排培训内容时,一般做到理论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以实际技能为主,重在能力训练。美国联邦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联邦行政工作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的知识两部分。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培训的内容分为技术性、管理类、应用型知识和实习培训。
(四)、在培训机构方面,建立了由隶属于培训主管机构和高等教育系统共同组成的培训网络。
(二)对公务员制度改革方向的挑战。
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前提是必须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状态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判断,以作为确定改革方向和设计改革方案坐标。从我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现实状况看,制度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务员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总法理应具有基本的法律地位,而我国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仅是一部过渡性的行政规章;公务员法应该构建一个严密完整的法律体系,而目前与公务员总法相配套的有关单项规范,如纪律、调任、回避、管理与监督等单项法规尚待出台。针对规范相对缺乏、权责关系不明的问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应当是基本的法制建设,强化程序约束和其他规制约束,形成一个行为规范的政府和行为规范的公务员队伍。当然,在我们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应吸收和借鉴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包括接受过度规制化和过分注重具体规则实施的教训,着重注意制度运行的结果和内在动因,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作为制度创新的目标。在公务员管理中强化市场原则,引入交易成本观念,控制公务员队伍的规模;在运作方式上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内部市场;突出绩效观念和效率评估,并把绩效评估延伸到对人的能力评估,使能力主义成为改革的价值取向。
(一)培训制度化
西方可以说是公务员制度的“母国”,经过上百年的演绎,西方各国公务员的培训逐步发展成为有一套管理、施教机制,并以相应的法律规范作保障的培训体系,以规章的形式加以制度化,从而使培训稳定有序,以确保培训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避免流于形式。
(二)、在培训中实行分级分类原则
在公务员的培训过程中贯彻了根据任职的不同阶段和职位的高低不同予以详细的分类分级原则,这可能与职位分类的结果相联系,从而使培训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