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记忆
1.听觉代码与AVL单元
•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 现刺激。 • 在这两个阶段实验中,所用刺激皆为6个字母组成的一个字母序 列,其中有些字母的发音相似,如C与V,M与N,S与F。刺激呈 现完毕,被试要立即进行顺序回忆,即严格按照原先字母呈现的 顺序来回忆出这些字母。 • Conrad将被试在这两个实验中回忆的结果与字母呈现序列加以比 照,统计出被试的回忆错误,分别列成一个混淆矩阵。 • 实验结果:字母发音越接近,回忆的错误越大,这表明短时记忆 中信息是以听觉的方式进行编码的。
谢谢大家
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 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 量越大的材料,扫描也越快。
四、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遗忘进程 •遗忘消退与干扰
遗忘进程
•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也短暂。在没有复述的 情况下,短时记忆可以保持信息约15~30s,甚至更短。如 果得到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中可保持较长时间。因此, 设法阻止复述,就可以发现短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过程。 • Peterson的实验:每次给被试听觉呈现3个辅音字母,如 KBP;为了防止复述,在呈现字母之后,立即听觉呈现一 个三位数,如684,要求被试将这个数迅速地作连续减3的 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直到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 才识记的3个字母。字母呈现与回忆的时间间隔分为6种: 3s,6s,9s,12s,15s和18s, • 这个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保持信息短暂,如未得到复述, 将迅速遗忘,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 一、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二、 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 三、 直通模型 四、 双重模型 五、 加工速率与记忆容量
目录
Sternberg的经典研究
• Sternberg的实验验证 • 给被试视觉呈现一列数字(识记项目),这些数字一个个 相继呈现,每个数字呈现时间为1.2s。全部数字呈现完毕 后,过两秒,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 时,被试要判定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即包含 在识记项目之内的,计时也随之停止,如果测试数字是8, 则要做出“是”反应,如果测试数字是4,则要做出“否” 反应。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作出反应,但要正确,避免出 错,从测试项目呈现到被试反应之间的时间即为反应时。
直通模型
• 直通模型认为信息不是通过比较来提取的,人可直接通往 所要提取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的位置,进行直接提取,故 称为直通。 • 短时记忆中的各个项目都有一定的熟悉值或痕迹强度,可 以据此做出判定。
双重模型
• Atkinson和Juola设想,输入的每个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 编码,称为知觉代码;字词还有意义,称为概念代码。两 者构成一个概念结。每个概念结有不同的激活水平或熟悉 值,其强度或大小依赖于该概念结是否经常受到激活和新 近是否受到激活。
• 无论是快速还是慢速呈现数字,正确回忆率都随 间隔数字或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两个速度的 实验结果非常接近,两条保持曲线并没有多大差 别。这就是说,正确回忆率并未因数字呈现速度 不同所导致的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 这种结果支持干扰说,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 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
• Sternberg的两个假设:
• (1)平行扫描: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 时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 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 • (2)系列扫描: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 个相继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 或记忆集增大而增大。
• 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是指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要顺序 检查一遍,即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每个项目都比较一 次,然后才判定识记项目是否与记忆集中的一个项目相匹 配,看它是否包含在记忆集中。 • 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是指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 立即停止比较,即在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项目匹配 以后,就不再搜索下去。 • 实验结果表明,“是”反应与“否”反应有一样的斜率。 Sternberg因此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从头到尾的系列扫 描方式进行的。
2.知识经验与组块
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利用贮存 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 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组块的作用就在于减 小短时记忆中的刺激单位,而增加每一单位所包含的信息。
3.分组
与组块相似的一种操作,它是把时间空间上接近的一些项 目分成一组。
如:0125611664051239 01-256-1166-4051-239
二、短时记忆信息编码
•感觉代码 •语义代码
感觉代码
• 概念:就记忆系统来说,所谓编码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 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 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 • AVL单元:由于目前还无法将声音混淆和发音混淆区分开 来,因而可以认为,听觉代码或声音代码也许与口语代码 Auditory 相并存,甚至交织在一起,因此常将听觉的(Auditory)、 口语的(Verbal)、言语的(Linguistic)代码联合起来, 称之为AVL单元。
• Murdock用3个辅音字母,此外,还用另两类材料,一类是 由3个字母构成的一个单词,如CAT,另一类则是3个这样 单词。除安排即时回忆外,其他实验程序基本同前。 • 实验结果的总体趋势同Peterson的一致。无论是3个辅音字 母还是3个单词,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将迅速发生遗忘。 这些实验结果还表明,只要识记项目的数量不变,识记材 料性质的改变对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对Sternberg模型的批评
• 实验中最多只应用6个数字,识记项目数量太小,容易得 到被试的反应时和识记项目数量的线性关系。如果应用较 长的一列识记项目,则可出现系列位置效应,系列的开始 部分和末尾部分的项目可提取得快些。 • 不能解释系列位置效应 • 从加工能量有限的观点出发,也可解释实验结果。
第五章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信息编 码 短时记忆中的 遗忘
1
短时记忆容量
2
3
短时记忆信息提 取
4
短时记忆是对当前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贮 存,在关于短时记忆容量、编码的实验中, 刺激一般只短暂的呈现一次,持续时间通常 约1s,所以,短时记忆又可称作一次呈现的 刺激记忆,相当于前面叙述过是我电话号码 记忆。
2.视觉代码
• Posner所作的字母的视觉匹配和名称匹配的实验等证实, 短时记忆可有视觉代码。字母的视觉代码至少存在于短时 记忆保持过程的初期,然后才出现字母的听觉代码。
3.感觉代码与感觉记忆信息的区别
• 感觉记忆按感觉信息的原有形式来加以保存,即按刺激的 物理特性进行直接的编码。短时记忆的感觉代码虽带有各 自感觉通道的特性,但比感觉信息要抽象,它已排除刺激 的某些物理特性或细节。在对一个听觉呈现字母进行声音 编码时,即可保留其读音音素,而舍弃读出该字母的声音 强弱和快慢等特点。
LOGO
容量有限的性质
• 1.Waugh、Norman、Atkinson和Shiffrin倾向于从贮存上来 解释这种有限容量,将它看做有限的贮存空间,而且此贮 存空间分为少数几个槽道,信息就贮存在这些槽道里。 • 从组块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槽道里只能贮存一个组块, 不管这个组块是字母或字词。这样,如果组块数超过槽道 数,超出的那部分信息就不能被短时记忆所容纳,或者新 进入的信息将会挤掉槽道里原有的信息。 • 2.Baddeley认为短时记忆容量反映着人在2s内能够加以复 述的项目数量,因此短时记忆容量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 它取决于一个项目复述所需的时间长短。 • 3.Klatzky认为贮存的项目于加工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 系,也即贮存空间与工作空间有权衡关系。
一、短时记忆容量
•有限容量:7±2 •容量有限的性质
有限容量: ± 有限容量:7±2
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些限制
该文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可在5~9之 间波动。
1.组块(Chunk)
所谓的组块是指将若干较小单位(如字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 大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Miller认为短时记忆中 的信息不是以信息论中所说的bit为单位的,而是以组块为单位 的。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 组块。
痕迹消退与干扰
• Waugh和Norman的实验,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16和 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最后一 个数字称为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只出现一次。被试一旦听 到声音,就要把这个探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的后面一个 数字回忆出来。如呈现的数字系列是3917465218736528* (星形表示纯音),则探测数字是8,被试应报告的数字 是7。两者之间数字为间数字,也就是起干扰作用的数 字,出现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为间隔时间。 • 根据记忆痕迹消退假说,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时间的延长 而减少;而据干扰说,保持的信息将随间隔数字的增加而 减少。
语义代码
• 语义代码是一种与意义有关的抽象的代码,不带有任何一个 感觉道的特性。 • Wickens利用前摄抑制设计的实验是由连续4次实验组成的, 在前三次试验中,给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被试呈现同样的3个 字母(3次试验的字母不一样),然后让他们进行一一项计 算作业,以防止复述,为时20s,之后要他们回忆这3个字母。 第4次试验,给控制组呈现3个字母,但给实验组呈现3个数 字,其余程序同前。 • 这些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可表征范畴意义,存在某种语义代 码,因而其贮存也受到前后材料的意义联系的影响,否则就 不会再应用同一范畴刺激时,出现强烈的前摄抑制,也不会 在应用另一范畴刺激时,出现“自前摄抑制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