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听说技能训练Ξ王永秋(青岛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青岛市 266071)摘 要 目前许多外语院系都开设了口译课。
但从教学情况看,口译课教学大多存在一定的任意性,有的并没有摆脱笔译课的教学模式。
本文作者从口译教学实践出发,提出口译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并具体探讨了口译听说技能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 口译 口译教学原则 口译听说技能训练方法Abstract Interpretation as a course,either compulsory or optional,is now offered for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2 ates in most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s and universitie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suggests some principles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and discusses some training methods of improving students’interpretation skills of listen2 ing and expressing to promote researches on the teaching of interpretation.K ey w ords interpretation principles of interpretation teaching training methods of improving listening and expressing skills1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需要,很多外语学院及大专院校的外语专业纷纷恢复和增设了口译课,北京外国语大学还于1979年成立了联合国译员培训部。
教学实践证明,口译课是一门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专业技能课。
它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口译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口译技能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传统的翻译课(笔译)相比,我们对口译教学及训练的研究还不多,甚至在开设口译课多年的高校也未能提出较统一的口译理论”(仲伟合1998),“普遍缺少对口译职业技能、口译内在程序、口译方法论的科学分析与综合研究,绝大部分人仍停留在经验论阶段。
从而导致口译教学的低效率、不系统和不科学。
”(刘和平1994)。
目前口译课教学无论是在训练原则上还是在训练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任意性,我国有必要对口译理论与教学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口译课教学大纲。
本文将重点探讨口译课教学的原则及听说技能的训练方法,以期促进对口译及口译教学的研究。
2 口译教学原则目前有些口译课教学似乎没有摆脱笔译课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讲授重点仍然是词语、短语及句子等语言知识和翻译方法。
许多学生学习了一至二学期的口译课后,虽然掌握了一些必要的词语,但仍然没有掌握口译技能。
笔者认为口译课教学也应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首先,口译课教学应遵循口译的特点和规律。
口译就是将一种语言所讲的意思当场准确、及时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出来,它具有即时性、忠实性、从属性、灵活性等特点。
口译的工作过程主要是原语理解和译语表达两个阶段。
口译的标准是“准、顺、快”,即忠实、通顺、及时。
因此口译课教学应从口译的这些特点出发,重点从听力与表达两方面进行忠实性、即时性、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而不应只是简单的词语传授。
在忠实性的训练方面应重点进行对讲话者的意思的翻译,而不是词语的对等翻译。
在即时性上应注意口译时所用的时间限制,一般来说口译时间不应超过讲话者所用的时间,最好是讲话者所用时间的四分之三。
口译教学应以口译理论为指导,加强口译理论知识的探讨与研究。
虽然口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但是如果脱离了理论口译教学第14卷4期2001年11月 中国科技翻译CHIN ESE SCIENCE&TECHNOLO GY TRANSLATORS JOURNALVol.14.No.4Nov.2001Ξ收稿日期:2001—04—05/37就可能陷入只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或者经验之谈。
从目前的实际口译教学与出版的教材看,主要是以实践为主,而对口译理论的讲授与研究则相对有限。
学生学完教材后,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但口译理论知识似乎仍是空白。
口译教学的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为主。
口译教学中应采取相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这些技能包括口译准备技能、听力技能、表达技能、记忆技能等。
通过训练使学生了解口译工作的特点及对译员的素养、技能要求,并有意识地不断提高这些技能。
因为口译的时事性、专业性较强,接触面广,每次口译都是对译员的一次挑战,因此口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一个长期自觉实践的过程。
口译教师最好是兼职译员,这会有利于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口译进行综合研究。
从目前的教学看,部分口译课教师缺少职业翻译经验,因此教学中往往不能遵循口译的特点和规律,在职业口译技能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
而多数职业译员又往往忙于口译实践,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理论研究。
3 口译听说技能训练方法口译实践经验证明,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如反应敏捷、口齿伶俐、记忆力强外,还需要进行科学而系统的技能训练。
口译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译技能意识(刘伯祥1998),使学生了解口译工作者必需具备的条件,熟悉口译的过程和特点,并掌握口译的主要技巧。
口译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外语听力技能、双语表达技能、记忆技能及笔记技能的训练上。
本文重点探讨口译听说技能的训练方法。
3.1外语听力技能的训练口译可分为听译(无原稿或书面材料)和视译(有原稿或译稿),而听译又是口译的主要形式。
很多情况下译员事先不知道具体内容,有时即使有发言稿,讲话人也可能临时做些变动,因此良好的听力十分重要。
听懂是口译最关键的步骤。
口译课上的听力训练的目标在于记与译。
从教学实践看,学生听力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太紧张,惟恐遗漏一个词语,这样一来就越紧张越听不全面。
二是笔记方法不当,往往顾此失彼,遗漏部分意思。
三是专业的词汇量或知识掌握较少,因此在关键之处理解不准确。
所以口译课上听力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训练材料在内容与语音方面都应尽量广泛。
在语音方面既要包括标准语音训练也要包括非标准语音的训练。
因为据有人统计在使用英语的人中约有50%的人属于非英语国家的人,这些人讲话都带有地方口音;在内容方面要尽量覆盖多学科领域,以反映口译工作跨学科的特点。
在听力训练中应对学生进行“捕捉要点”的训练。
所谓“捕捉要点”就是指抓住讲话的实质内容,而不是单个词语,因为“不是语言本身而是通过语言感知的说话的意思才是口译的基础,口译时词语以每分钟150个词的速度输入人耳,没有一个词在头脑中能停留三四秒钟以上,七八个以上的词群决不能同时储存于记忆中。
句子逐个消失,人们无法记住哪怕只有两分钟长的话语,然而人们却能在几小时之后仍然记起这两分钟话的内容(达尼卡・赛莱斯科维奇1990)。
”口译时不可能做到词语之间的完全对等。
而初学者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词语而忽略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意思。
因此口译听力训练时一定要训练学生捕捉要点,准确把握讲话者要传达的意思,既不能曲解也不能遗漏。
训练方法可以采用放一段讲话录音、录像或教师成段阅读,然后请学生用英语或汉语复述大意。
复述时要求学生抓住讲话人的主题,对讲话人所讲的要点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既可以提高听力能力又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3.2双语表达技能的训练表达和理解一样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译员对两种语言的掌握情况、记忆力、思维应变能力、知识结构等。
译员能否熟练运用两种语言并做到表达自如是口译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口译课上应加强双语表达技能的训练。
口译比笔译具有较多的灵活性,只要能够表达讲话者的意思,可以不拘泥于某一种表达方式,进行活译、绕译、释义等灵活表达方式的训练。
(1)一句多译练习(paraphrase)如:机票降价势在必行。
It is imperative to have the airline fares re2 duced.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prices of the airline tickets should be lowered.Inevitably,they have to lower the prices of83中国科技翻译 14卷the airline tickets.It is necessary that they should reduce the airline fares.一句多译的本领越大,译员工作时的应变能力就越强。
“一句多译主要有三种方法:词汇的替换,句法的转换和逻辑的变化。
”(杜云辉1997)。
(2)绕译练习无论水平多高的译员口译时都可能遇到不熟悉的专业词语,这个时候可以采取绕译等变通手段,即采用其他词语表达相同的概念。
如我们要译“水晶”一词,但一时又想不起crystal 这个词,可以用“a transparent natural mineral that looks like pure ice”来翻译,因为有当时讲话的特定语境与必要的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运用,一般来讲听者都能够准确猜测到意思。
课堂实践证明这种练习非常有助于口语交际与口译表达。
(3)解释性翻译练习解释性翻译是指在翻译某些涉及到语言国情的词语时须增加一些解释以便听者明白词语的内涵、避免误解。
这方面涉及的主要是关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词语,也包括一些时事缩略语,如“五讲四美三热爱”,“两个文明”等,如“清朝”可译为“Qing dynasty———the last monarchy in China”.(4)表达时注意语用含义的理解和词义的细微差别“中国译员的特点是记忆力强,但是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英语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在理解上有所欠缺”(刘延立1996)。
在汉译英时往往对同义词的选择与运用不够准确,如一听到“问题”,马上就想到“problem”,其实很多情况下应使用“issue”或“question”。
如“台湾问题”就不能译成“the Taiwan problem”,而应译成“the Taiwan issue”或“the Taiwan question”。
(5)注意汉英表达差异,不能生搬硬套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决定语言的内涵意义。
中国与英语国家由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同一意思时,在用词方面出现差异。
口译时应该注意这些差异,尤其在翻译谚语、习语时不能随意创造,更不能生搬硬套,应选择贴切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