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大腺炎(囊肿、脓肿)诊疗方案前庭大腺炎(囊肿、脓肿)是西医病名。
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下1/3深部,其直径约为0.5-1.Ocm,它们的出口腺管长约1.5-2.0cm,腺体开口处位于小阴唇内侧近处女膜处。
在性交的刺激下,分泌出粘液,以资滑润。
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病原体易侵入引起前庭大腺炎。
如某种病因导致其导管闭塞、分泌物不能排出,造成腺体囊状扩大称为前庭大腺囊肿。
如腺体被细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或淋菌感染后伴随外阴前庭大腺部位红肿、疼痛或脓肿形成称为前庭大腺炎(脓肿)。
本病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淋菌也是引起本病致病菌。
中医对本病临床特征的描写散见于“阴肿”、“阴疮”等病症中。
一、诊断(一)诊断(辨病)与辩证1.诊断(辨病)要点:(1)诊断依据A.症状:一侧外阴红肿、疼痛,形成脓肿时疼痛剧烈,可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B.妇科检查:大阴唇下1/3处局部发红,触痛明显,肿胀,若形成脓肿,可见鸡蛋大肿块,有波动感,可自行破溃,相应区域的淋巴结可肿大。
C.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③病灶处分泌物可查到病原菌。
④病灶穿刺抽液送病原菌检查及药敏。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颈管分泌物培养及药敏、C-反应蛋白、免疫学检查等。
(2)评分标准大阴唇肿胀、疼痛 5分大阴唇脓肿破溃、流脓 5分发热 3分反复发作 2分带下增多 1分病程每增加1年加 1分以上累积分在15分以上为重度;10-14分为中度;5-9分为轻度。
(二)辩证分型要点:1、热毒证(1)邪毒入里证主症:阴户一侧突然肿胀疼痛,继而肿胀高起,行动艰难。
次症:①可伴有发热、发冷;②口苦咽干;③白带黄稠臭秽;④便干溲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以上主症,或及次症1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毒热内盛证主症:阴户肿胀愈甚,肿处皮肤焮红,壳薄,按之较软,或已有脓汁自溃口排出,多臭秽难闻。
次症:①发热;②口渴;③带下量多。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脉沉数。
以上主症,或及次症1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寒凝证主症:外阴一侧或两侧肿胀如蚕茧状,皮色不变,坠胀不适,大者可致行走不便,常于经前经期增大,经后恢复至原状。
次症:①伴面色少华;②纳少便溏;③神疲体倦。
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弱。
以上主症,或及次症1项或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热毒证治则: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例方:五味消毒饮加味。
常用药:蒲公英15克、金银花9克、野菊花6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9克、乳香6克、丹皮12克、赤芍12克、皂角刺12克加减。
若高热肿胀疼痛,将化脓或已化脓者,治宜天花粉15克、银花15克、穿山甲10克(先煎)、皂角刺10克、当归尾10克、赤芍1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浙贝母15克、甘草5克;伴发热畏寒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薄荷(后下)6克;小便淋痛者,加锐蓄10克、萆粟10克;成脓者,加薏苡仁15克;热毒甚者,加黄连6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
中成药:三黄片(1日3次,1次5片)、一清胶囊1日3次,1次3丸)、龙胆泻肝丸(1日2次,1次6克)、二妙丸(1日2次,1次2丸)、牛黄解毒片(1日3次,1次4片)、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涂)。
(1)邪毒入里证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逐瘀。
例方:五味消毒饮加味。
常用方药:公英30g、、地丁30g、银花20g、连翘20g、天葵子20g、乳香10g、没药10g、丹皮15g、赤芍15g。
如口干口苦较甚者加龙胆草15g、生地15g;如高热甚者可加石膏20g、桅子15g;如大便燥操结难排加大黄10g;如白带量多,甚至脓性黄稠者可加土茯苓20g;肿疼较重,加三七粉5g冲服。
(2)毒热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例方;仙方活命饮。
常用方药:银花20g、甘草15g、穿山甲15g、皂角刺15g、当归15g、赤芍15g、乳香10g、没药10g、天花粉20g、陈皮15g、防风15g、贝母l5g,白企15g。
如脓成已清可去穿山甲、皂刺;如二便秘涩者可加大黄 10g、槟榔10g;如热甚者,可加大黄10g、黄连15g;如心烦口渴可加生地15g、栀子15g、玄参15g。
2.寒凝证治则:益气养血,升阳消肿。
例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15克、当归12克、升麻9克、柴胡9克、陈皮6克、白术12克、夏枯草15克、僵蚕4.5克、皂角刺12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加减;若便溏纳呆者,可加生熟薏苡仁各15克、鸡内金6克。
中成药:补中益气儿(1日2次,1次6克)(二)中医特色疗法:运用精纯中药方剂,将“服、涂、熏”有机结合,消肿、止痛。
1.中药外涂:病灶。
(1)鲜蒲公英60克,捣烂加少许蜂蜜涂患部。
(2)大黄9克,元明粉30克,共研细末,涂患处。
(3)青黛30克,滑石30克,冰片3克,研末,涂溃疡部,1日2次。
(4)黄柏15克,青黛15克,元明粉2克,冰片0.6克,共为细末,局部坐浴后,将此药涂于溃疡面上。
2.中药外熏:外阴。
(1)塌痒汤:鹤虱30克、苦参15克、威灵仙15克、归尾15克、蛇床子15克、狼毒15克,煎水熏洗。
(2)野菊花15克、紫花丁丁30克、蒲公英30克、龙胆草15克、赤芍9克,煎汤,熏洗患部。
3.理疗:热水坐浴:①中药坐浴:一味苦参汤(苦参50g),煎汤去渣,纱布滤净,再加水至1000ml,待温不烫手,坐浴并冲洗外阴,水温约为40℃,每日1~2次,每次15分钟。
适于阴肿初起、脓未成者。
②早期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热敷,水温约为40℃,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
(三)心理疏导:前庭大腺炎、囊肿及脓肿易于反复发作。
在患者饮食不当,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或劳累,情志不畅,性生活不节或不洁时,容易复发。
前庭大腺炎、囊肿及脓肿可引起外阴疼痛,难忍,可致使行动艰难,影响生活,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精张或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
适当的心理疏导治疗是必要的,主要是医护人员多与患者交流,安慰鼓励患者,让患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
三、西医疗法:治疗本病应当尽量查明其病原体的种类,急性期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如有脓肿形成可考虑手术切开排脓。
如有其他合并症时,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
l.一般治疗:急性期应注意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持外阴的清洁,局部可给以冷敷。
如发热可多补充液体。
2,抗炎治疗:根据病原菌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可用青霉素800万u日一次静脉滴注,可同时加用0.2%甲硝唑250ml静脉滴注。
3.局部处理:前庭大腺囊肿较小且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较大或有反复发作,应行前庭大腺囊肿造口术,以利分泌物排出,或作囊肿摘除术。
如已形成脓肿,应立即切开引流并造口,切口应选择皮肤最薄处,在大阴唇内侧,作一弧形切口排脓;或在充分消毒外阴后,用较大号针头自粘膜侧刺入脓腔,吸出脓液,再注入庆大霉素 20~32万u,或青霉素 20~40万u。
4.高热患者以静脉用药,注意支援疗法,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五、(一)综合疗效评定标准1、痊愈:治疗后前庭大腺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
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95%。
停药后1月内未复发。
2、显效:治疗后前庭大腺肿胀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妇科检查明显改善。
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70%,<95%。
3、有效:治疗后前庭大腺肿胀疼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所改善。
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70%。
4、无效:治疗后前庭大腺肿胀疼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30%。
(二)评价方法1.入院时的诊断与评价:在1~2天内完成。
内容包括评价标准的各项内容。
2.治疗过程中的评价:对中医证候学内容进行定期评价。
3.出院时的评价:对所有患者按照“评价标准”,从症状、体征、理化检查方面进行评价。
六、中西医结合治疗难点(一)难点分析①前庭大腺炎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其他慢性炎症引起的,比如阴道炎、宫颈炎等,如果这些疾病不及时的进行治疗的话,很容易引起前庭大腺炎,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②未注意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
卫生是造成前庭大腺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内裤要经常换洗,保持阴部清洁、干燥,不要穿尼龙的内裤。
③饮食注意:女性尽量少吃辛辣油炸性的食物,容易刺激炎症感染,改变阴道酸碱环境,引起前庭大腺炎。
④异常症状:在出现外阴瘙痒等异常症状时,要注意不要抓挠,用开水清洗,并用苗药前庭熏洗方进行治疗,以免导致前庭大腺炎恶化。
(二)解决措施①开展妇女保健工作,积极宣传经期,孕期,产褥期卫生,提倡安全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②预防本病的关键是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杜绝一切感染的因素。
③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免除脓肿形成后要切开排脓之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