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状况调查
——以玉林高良村为例
【摘要】根据国家“十二五”卫生工作规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到2015年,在全区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玉林市响应号召,在各个村积极贯彻落实要求。
本文从作者所在农村医疗实际情况出发,叙述玉林农村自落实政策以来的成果,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提出的一些建议对策。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高良村
1.玉林市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现状
1.1全市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1.1.1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全国农民看病不再难。
玉林市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过程中,167.38万农民积极“参合”。
玉林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从人、财、物等方面全力支持试点工作。
去年,全市试点县(市)参加“新农合”人数达到167.38万人,占试点县(市)农业人口的66.64%。
其中,陆川县58.11万人,占75.17%;北流市66.61万人,占62.63%;容县42.66万人,占62.61%。
共筹集“新农合”资金6576.64万元。
去年,全市农民累计报销医药费达4690.82万元。
今年,中央财政每人补20元,自治区财政每人补11元,市财政每人补3元,县(市)区财政每人补6元,农民自己出10元,有力保证了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开展。
[1]
1.1.2努力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
陆川县2005年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投资1114.69万元,完成建设面积15688.3平方米。
容县、兴业县的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于今年1月底建设。
全市乡镇卫生院基本装备了X光机、B超、心电图等主要医疗设备,大部分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并在革命老区新建、扩建了村级卫生所15所。
陆川县确定在596个村级卫生所(室)为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每个村有3个以上卫生所(室),
为“参合”农民服务,解决了农民看病不方便的难题。
同时为加强卫生人才培养,玉林市充分发挥城市医院优势,与乡镇卫生院建立技术支撑、双向转诊、合作帮扶等形式,免费为乡镇卫生院提供医技人员跟班进修、专家讲座、科学研究及送医、送教上门服务,市级医院为全市276个中心卫生院培训了急诊、急救技术骨干和卫技人员5141人次。
1.2高良村医疗卫生现状
经实地调查,高良村现有政府扶持卫生院1个,其它独立的个人诊所2个。
卫生院为一所空房,里边没有医生和护士,也没有相应的医疗设施。
而其它两所诊所均为在村里行医多年,有较高声誉的小诊所。
经村里人介绍,政府建立的卫生院之所以成为摆设,是因为政府给医生的工资较低,医生在两者间比较愿意选择自己开诊所。
而村民们也较习惯在原来的诊所就医,当本村的诊所无法满足村民个人医疗需求时,他们就会到邻村声誉更好的诊所就医。
有无卫生院似乎对村民都没有太大的影响。
2.高良村医疗卫生发展存在问题
2.1卫生院成为摆设
政府在高良村建立的卫生院为一所8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临近大道,交通方便。
但是,由于医疗人员缺乏,和政府扶持不到位,崭新的卫生院成为摆设。
它只成为了政府农村医疗扶持计划的一个数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本质作用。
既浪费了农民的土地,又浪费了纳税人的血汗钱。
2.2医疗设备陈旧或不全
卫生院因没有发挥作用,里边无医疗设备。
而另外两间个人诊所,均为在村里建立了6年以上的诊所,有一个甚至建立了20几年以上,这些诊所在村里获得较高的信任度。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高,简陋的设备只能满足村民普通的看病需求。
这便形成了“小病村里看,大病城里看”的通俗观念。
2.3先进医疗人才缺乏
在村里行医的医生多为上了年纪的老医生,他们虽然有较多的医疗经验但由于缺乏激烈的竞争和先进医疗思想的灌输,他们的经验多为陈旧和固步自封的,并且由于生活较为安稳,他们并没有学习先进医疗知识发展自己、充实自己的观念。
同时,由于政府扶持不力,未能向农村派遣具有先进医疗水平的医生。
导致村民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得不到满足,只能向邻村求助或者到县里、城里求医。
2.4缺乏对村民的医疗卫生宣传
在我懂得认识世界以来,高良村从来没有举行过医疗卫生讲座等公益宣传活动,邻村也是如此,只有在镇上出现过为数不多的“义诊”活动。
导致村民医疗
卫生意识薄弱,错误的求医观念和根深蒂固的传统医疗方式。
并且,由于宣传不到位,新型的农村医疗合作制度也只为少数村民加入。
2.5看病致贫致困的现象较多
人不单单会感冒,还会有各种病难杂症。
在这种时候村里的医生自然无法解决,但是村民并不是第一时间去县里或市里的正规医院,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院看病贵,但是却没有效果。
比如我伯祖母,在她不小心骨折后,先是到玉林骨科医院拍片,医生也开出药方,但是仍没有起色。
家人便选择不相信正规医院,而自己去打听有较好声誉的民间医生,这么折腾来折腾去,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花掉了不少冤枉钱。
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生大病更是致命的打击,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就因为一场病不仅花光了还要借钱。
3.高良村医疗卫生发展对策
3.1充分发挥卫生院作用
卫生院建设是政府扶持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一部分,在建设卫生院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医疗人员派遣和医疗设备的配置。
在村民中宣传卫生院的作用和优惠政策,提高卫生院在村民中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同时,可以以适当的薪酬条件聘用现有医疗人才,在保持原来信任度的同时,也为原有医疗机制注入新力量,互惠互利。
并且,可以在卫生院设立免费咨询服务人员,在卫生院在医疗水平无法满足村民的情况下,可以推荐给村民最好的解决办法和宣传日常护理。
3.2建立人才流入机制,抓好从业人员培训
人才是一个组织最重要的力量,拥有优秀先进的人才,医疗水平才能不断改进和提高。
政府应该不断引进先进人才为农村医疗服务,同时根据医疗水平的发展和实际情况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质。
3.3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的软环境建设
监察、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针对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设立的收费项目的检查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合理收费项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坚决取消,并重新确定标准,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减负。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行医现象的惩治力度,彻底净化农村医疗卫生市场,使非法行医现象在农村没有生存的土壤。
3.4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建立农民医疗保险制度
在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大势所趋,要抓住我省2008年全面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这一契机,抓紧为我县推行此项制度做好各项准备。
在暂时没有实行该项制度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开展扶贫工作与解决农村困难群众医疗需求结合起来,把因病致贫的群众当做扶贫重点,要采取多种措施,
有效地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4.结论
通过对高良村医疗状况的现实调查,了解到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等最近各项农村医疗政策措施的推行对农民带来的好处和优点,但同时,由于宣传力度不大、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优秀的农村医疗制度无法起到本质的作用,许多农村还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
并且村民的医疗卫生意识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许多村民会因病致贫致穷。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应该加大执行力度,同时监管部门要时刻监督政策措施的施行情况,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政府的优惠和先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玉林市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百万农民看病不再难》,玉林日报,200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