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模糊语言及其翻译探究

英汉模糊语言及其翻译探究

英汉模糊语言及其翻译探究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
引言语言学界认为,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

因此,有必要对语言的模糊性与翻译问题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使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学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1.翻译实践中的模糊性探索1.1模糊语在广告语中的使用1.1.1形容词的广泛使用广告语体给人以生动唯美的艺术享受,追求引起顾客强烈共鸣的实用效果,这离不开形容词的点缀和渲染。

形容词通常被视为模糊词语,因为它们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往往是模糊的。

如:例1.“How’S your coffeeWonderfu1.Rich.smooth and burstingwith flavorfNescafe的广告文)
例2.多么清澄的海底,多么绚丽的色彩,多么自如的生命。

啊,自然的色调。

请看彩色电视机:索尼(索尼电视机广告)例1中使用了一些很具有感染力的形容词,引起读此广告的人从味觉、嗅觉上都产生了美妙的联想.从而使雀巢咖啡的“浓香”沁人人心;
例2中“清澄”、“绚丽”、“自如”、“自然”几个形容词勾勒出和谐逼真的图画。

1.2诗歌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决定了诗歌的模糊性。

模糊语言更显活力,信息容量大,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即模糊语言创造美。

诗歌中模糊词语、比喻、夸张等模糊修辞语言和叠加意象随处可见。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诗句中,模糊词语“绿”字浓缩了比“吹”更多的信息量,既指春风吹到了江南,又指出了这种动作所带来的效果。

由此可知,诗歌中模糊语言更具有表现力。

2.模糊语产生的原因
2.1语义方面的原因语义方面的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词汇概念层和句子语法层。

2.1.1词汇概念层来自词汇概念层上的模糊性最为常见,也为大多数的学者所研究。

这个层面上还可分为模糊限制词和模糊词语。

模糊限制语如我们常见的about 10 kilometers,approximate短语中的about和approximate。

模糊词也很常见。

如邓小平同志讲到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提出:“到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


2.1.2句子语法层语言模糊性也常由于句子层面的原因所引起,如:参议员伯克特:“希尔教授,你作证说你推测托马斯法官可能想要你看色情电影,但是在联邦调查局的讯问中你明确地说他从来没有邀请你去看电影,是这样吗?”在这里,参议员伯克特使用了一个附加问旬的形式,使他的用意模糊了。

因为附加问句是~种在形式和功能两方面都兼具陈述旬和疑问句的特点的旬式。

与其说参议员是在进行征询.不如说他的用意更多地是进行事实陈述。

这样,参议员一方面单方面发出了信息,同时又摆脱了在听众听来可能会强加于希尔的权威角色。

2.2语用方面的原因
2.2.1主观故意导致的模糊性精确语言往往达不到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这时人们往往故意把语言模糊处理,以求趋利避害,达到原有的目的。

这种主观故意在政治语言中尤其常见。

2-2.2客观存在的模糊性有时交际双方并没有主观模糊意义之意,但却经常出现对意义表达和理解上的偏差,使语言出现模糊性,这尤其在跨语言文化的交际中经常出现
3.模糊语言的翻译技巧
3.1正反模糊翻译手法由于语言文化习惯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正说与反说方面也常常不同。

原文中正说的句子进行翻译时可能需要模糊处理成反说。

例如:(1)Thompson was a man who lived up to his WOrds.(译文:汤普森先生是个从不背信弃义的人。

)
3.2虚实模糊翻译法虚实变化是翻译的艺术手法之一.它是指把原文中抽象或比较抽象的词语具体化,使原文的虚说在译文中变为实说的模糊翻译手法。

例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译文:Why like wine—flushed face is frosted forest red?It’S dyedin tears the parting lovers shed.许渊冲译)
3l3增减模糊翻译法翻译是一门艺术,是对原文的再创作。

译文根据译入语的文化特征通过艺术性地增减一些模糊词语,从而达到理想的传译效果。

例如:Steel and iron products are often coated lest they should rust.(译文:钢铁制品常常涂上油漆以免生锈)
3.4直曲模糊翻译法在表达方法上,可以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亦可曲径通幽,曲达其情。

例如:He was a clever man:a pleasant companion:a careless student;with a great propensity for running into debt,and a partiality for thetavern.(Thackeray,Vanity Fair)(译文:他是个聪明人,谈吐非常风趣,可是不肯用苦功。

他老是东借西挪,又喜欢上酒店喝酒。

)
3.5顺逆模糊翻译法顺与逆主要是指语序的正装与倒装,同时也指句子成分的前后调整。

在翻译实践中,有时为了照顾译人语语言结构,有时因为译入语语言修辞的需要,译文在语序的顺逆方面进行一些调整也是必要的。

例如:全客厅顿然见得~团和气了。

(鲁迅,《彷徨》)(译文:Completeharmony prevailed the hal1.)
3.6模糊糅合翻译法不论是西方作家,还是中国作家,都喜欢连用同义词以强调其表达的意思。

西方作家常用的是成对词,而中国作家常用的是一条前后两个部分为同一意思的四字成语,或两条同义成语。

既然这些同义词表达的是同一意思,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合起来翻译.也就是采用模糊揉合译法。

例如:1)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散。

—— (曹雪芹《红楼梦》)(译文:though it was so small and had no blossoms its delicate gracewas utterly enchanting.)
4.结束语模糊语言学仍然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我们相信,对模糊语言学的进一步研究,将会对翻译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