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防燃烧学课件71

消防燃烧学课件71


第一节人在火灾 中行为的研究意 义和方法 一、研究火灾中人 的行为的意义 二、研究人在火灾 中行为的方法* 三、研究人在火灾 中行为的基本原则
然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材料。这就是要求确实地尊重被试者的人格和自 尊心。任何火灾都会给人留下感情的创伤,人们不愿再谈论悲惨的过去。 因此在访问时往往会遇到受灾者记忆障碍、精神压抑等,这又需要研究 人员的耐心和体谅。 2、安排访问的注意事项 (1) 交谈开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适当的着衣打扮,整洁的外表, 谈吐清楚而讲礼貌会减少对方的厌烦和猜疑。谈话一开始要先做一个清 楚明白、诚实的自我介绍,报出你的姓名、单位、解释清访问的目的。 举止、态度和声音都应是友好的,有礼貌的,但要避免过分的亲热。 (2) 开头的艺术。要用比较概括和比较有趣的话题开头。用概括性 问题开头,给对方回答的不恰当影响就小些。若用一具体问题开头会束 缚被测试者的思想,造成谈话的定势,由此而影响对后继问题的交谈。 经验表明,被测试者趋于判断、猜测研究人员想听到什么,用概括问题 开头就可或多或少地打消这种判断、猜测的发生。 (3) 交谈中的艺术。在所提出的问题中,基调要保持中立,要尽可 能让对方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强调中立就是要选择没有威胁性的话 题。作为行为科学的研究,要保护被测试者不受交谈结果的任何危害。 有关刑事问题、责任事故应由有关公检法部门出面。在涉及违法,违禁 问题时要注意伦理的问题。当然,这并不妨碍与有关部门互通信息。这 里所谈的伦理是指不能用行为研究的访问交谈充当法庭取证,也不应公 开那些可能引起麻烦的信息,我们很难预测别人会怎样利用和解释被测 试者的回答。要为被测试者保密,可笼统地讲“某地一中年妇女”,也 可编造一个名字,也可不提姓名。保护被测试者的方法可根据环境灵活 选用。研究者认识到,我们没有公开人家的秘密的权力。当然对行为研 究中的伦理问题也不必过分夸大,绝大多数的调查、访问、观察和实验
的行为研究工作是很困难的。火场上人的行为活动是十分短暂的,诸多 因素又相互影响,所以实地观察建筑火灾中人的真实行为的机会太少了, 大多数的资料都是在火灾被扑灭后,通过调查表和访问而收集的。调查 表的内容分为以下三类:火灾发生前后居住者的生活状况;火灾时居住 者的行为活动;火灾后,对消防安全工作的建议、要求和感想。对于调 查表中的所有问题要尽可能精练、明确,不要用过多的术语,这样才可 能保证调查表的可信度。 另外,调查表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对年幼、年老体弱的 人或对调查工作不感兴趣的人,调查表法对行为研究没有什么作用;调 查表法适合于那些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测量的变量分析,如人的职业、性 别、年龄及怎样确认起火的,确认起火后的行为顺序,疏散方式等。但 调查表无法得到那些比较难以琢磨的瞬间的行为变化。要获得这方面的 材料就需要与受灾者进行深入交谈,这就是访问法。 (三) 访问法 访问法能够使信息渠道丰富而广泛起来。它只需要一个本和一支笔, 但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人力。在火灾发生后,普遍是由消防部门进行调 查,对于从大量调查表得到的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必须再进行抽样访 问,这种有选择的访问和调查表相结合,相比较,就形成了火灾中人的 行为的基本资料。 对被试者的访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尽量周密的计划,要有目的的引 导被试者进行交谈,并要进行多次、大量、系统的交谈,不要满足偶然 个别的记录,以求能弥补、澄清模糊的结果。 1、访问法的基础 在访问中,关键是被试者的合作,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场合下比较自
第一节 人在火灾中行为的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火灾中 人的行为的意义 二、研究人在火 灾中行为的方法 三、研究人在火 灾中行为的基本 原则
(1) 人们在建筑物内确认起火的一般方式;(2) 人在火灾中的行为阶 段,行为顺序的规律;(3) 人的行为模式;(4) 为建筑火灾中人的疏散行 为建立模型;(5) 建筑物内现有的消防安全系统是否与人的行为规律相适 应。 目前关于人在火灾中行为的研究正在从观察研究、访问研究、描述 研究向分析研究深化;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使行为的研究朝 着量的概念深化;引入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法”探索行为活动的因果 关系,使行为学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深化。对人在火灾中行为规律和 行为模式的研究必将为进一步的行为预测打下坚实基础。 在消防工作中,开展人行为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随着多层及高 层建筑的日益增多,人员和财富集中的综合性建筑的增多,必然给防火 和灭火工作带来新的课题,人在火灾中行为的研究必将在消防领域中得 到迅速的发展。
二、研究人在火灾中行为的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方法的发展,行为科学也不例外。 不掌握和开发研究方法、技术和设备,任何学科都不会有真正的发展。 第一节 对于人在火灾中的行为一题,时间、空间、情境性很强。因此,尤其需 人在火灾中行为 要采取恰当的手段,探讨它的内在规律。 (一) 自然实验法 的研究意义和方 在行为研究中,“观察法”是理想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研究自然的 法 外显行为的好方法,是在不妨害自然状态的条件下收集材料,从而了解 某一行为活动。它不要求被试者的合作,也不干扰被试者的反应结果。 然而,在研究人在火灾中的行为时,基本上无法进行这种亲临现场的直 一、研究火灾中人 接观察。因为火灾的发生是突发性的,研究人员只能事后及时赶到现场, 的行为的意义 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记录。但是这种自然实验法可以用于 验证调查中的发现和实验室的实验结果。比如,可以通过物体的形态变 二、研究人在火灾 化来推断该处的燃烧温度;可以根据警铃时间来确定起火时间,等等。 严格的讲,自然实验法是一种辅助的研究方法,在研究火灾中人的行为 中行为的方法* 时只能起推测、印证作用。 (二) 调查表法 调查表是围绕一个主题的一系列书面问题,以获得应答者的书面意 三、研究人在火灾 见。它是研究那些不能直接通过观察或实验而得出结果的行为的一种常 中行为的基本原则 用工具。资料主要是由应答者对问题的回答而构成的,目的在于寻求影 响行为的因素。调查表法无需研究人员逐个的去询问,可将印制的调查 表在规定范围内成百上千的发出去,通常可在调查表上编成多种选择答 案,力求避免漫无边际的话题,在统计调查表时也较省时省力。 一般来讲,在很少发生的,又是不可预测的建筑火灾中进行有关人
第一节 人在火灾中行为
的研究意义和方 法
一、研究火灾中人的 行为的意义* 行为的意义 二、研究人在火灾中 行为的方法 三、研究人在火灾中 行为的基本原则
有关人在火灾中行为的研究,对建筑消防管理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 作必会起到良好的完善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人在火灾中行为
的研究意义和方 法
一、研究火灾中人 的行为的意义* 的行为的意义 二、研究人在火灾 中行为的方法 三、研究人在火灾 中行为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人在火灾中行为的
研究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火灾中人 的行为的意义* 二、基本原则
防御系统是不可能的。这要依靠人的能力加以弥补。因为大多数较高楼 层的火灾在外部是难以进行灭火作业的,所以大量的灭火工作要在建筑 物内进行。因此,认识火灾中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对于灭火作业 是非常重要的。从火场安全角度看,人员的不定向运动、惊慌等不仅会 影响人自身的生命安全,而且会妨碍消防队员的灭火和救援工作。 确定合适的方法,将有限的资金用于防火的安全设施并充分考虑到 人的能力,这是建筑防火部门需要为之奋斗的课题。 (三) 指导建筑结构和防火设施的设计 5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施工技术的进步,建筑材 料和内装修材料的多样化、轻质化,再加上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的高 度集中,使建筑物向高层化,深层化,大型化,综合性方向发展,一个 建筑物往往成为一个多元性的有机体。可以说火灾的危险性不断增加, 实际上要其不发生火灾是不可能的。 通过对一些案例中受害者的行为分析,可看出对建筑物结构和消防 设施应强调如下要求:1、必须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置防火分隔。目 前,我国的各种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都有关于防火分隔的明确规定;2、消 防设施必须性能可靠;3、疏散通道必须安全实用;4、必须提高火警铃 声的报警效果;5、必须提高指示信号的明显程度。 行为研究的成果必然会对制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消防意识 通过对案例中受害者的行为分析,可以达成如下共识:1、必须使 “报警早,损失小”的道理做到家喻户晓;2、必须加强对易燃危险物品 堆放的管理;3、加强全民消防教育; 4、必须加强对公共消防设施的管 理;5、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发扬互救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身行为规律的认识有了强烈的要求, 一门探索人的行为奥秘的科学(即行为科学)就应运而生了。行为科学 以人为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它从人行为的内在因素 (即“需要”)出发,运用与人有关的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 学以及相关自然科学的成就,对人及人群的行为做出动态分析,力求客 观地研究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进一步进行行为的预测和 控制。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人在火灾中的行为”是利用行为科学 的成果来研究人与火灾发生、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在火灾条件下受灾 害的行为规律,预测人在火灾中的行为,为灭火、救援及防火设计提供 依据的一门应用科学。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于动机支配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 的。人都存在着个性的差异,所以满足需要的行为机制也不一样。拿人 在火灾中的行为表现来说,为满足安全需要,一般有如下两种行为机制: 一是积极奋争,当面临火灾威胁时,不同人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竭力挖 掘主客观潜力,充分利用和改造环境,如在自救中对初起火灾的处置, 创造避难间,选择出口等,表现的是进取精神,积极向上的行为;二是 消极情绪,等待救援,慌乱地逃生或跳楼等,表现为受压抑不能自行解 脱,甚至自我毁灭。 国外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了关于人在火灾中行为的描述,通过 对火灾时人的行为分析,对建筑物超员和疏散出口的数目及门的设置提 供了意见。这是应用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指导防火设计的第一次尝试, 但真正对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研究工作要从70年代初正式算起。关于人在 火灾中的行为的研究大体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