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肺复苏新进展(郑珂)

心肺复苏新进展(郑珂)


17
胸外心脏按压术
步骤1:沿肋弓向中间滑移
步骤2:胸骨与剑突交界处向上二横指
18
步骤3: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
步骤4:四指交叉抬起不接触胸 壁进行按压
19
心肺脑复苏的三个基本阶段
◆ 基础生命支持 ( basic life support, BLS) ◆ 高级生命支持 (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 ◆ 持续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
板中心位于左腋前线。该两电极板可兼为心电图的电极。
34
一般对成人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若首次效,再以200-300J行第二 次除颤,无效时,再以360J行第三次除颤。小儿首次除颤选用2J/kg, 若无效则用4J/kg。
21
●给予人工呼吸前即开始胸外按压(C-A-B 而非 A-B-C) 。胸外按压可以立即开始,而实 施人 工呼吸时摆放头的位置、口对口人工呼吸需要包 紧口唇、或获取或组装球囊-面罩装置 均需要时 间。开展 30 次胸外按压比实施 2 次人工呼吸离 首次按压所需时间的延误更少。 ●越来越多强调确保高质量的 CPR 得以实施。 充分的胸外按压需要按压达到合适的深度 和频 率,每次按压后允许胸廓完全回复,强调最少的 按压中断时间和避免过度通气。培训时 应强调 确保胸外按压得到正确实施。成人胸外按压的推 荐深度由原来的 4~5cm 增加到"至少 5cm"。
20
2010AHA 心肺复苏指南的关键变化
●BLS 程序已被简化,已把“看、听和感觉” 从程序中删除,实施这些步骤既不合理又耗 时,基于这种原因,2010 心肺复苏指南强 调对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 叹息相呼吸)的成人,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 统并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鼓励未经培训的普通施救者实施仅做胸外按 压的 CPR(Hand-Only CPR) 。仅做胸外按 压的 CPR 对未经训练的人易于实施,更有 助于急救指挥中心人员通过电话引导他们实 施 CPR。
8
●仅有不到 50%的心脏骤停者接受了目击者的 CPR, 这可能有许多原因所致,但其中一个 障碍可能是 AB-C 顺序,因为开放气道和给予人工呼吸这种操作 导致施救者最难下手。 开始胸外按压可确保更多的 心脏骤停患者得到 CPR,而且不能或不愿提供通气 的施救 者至少可以实施胸外按压。 ● 让医务人员合理地根据产生心脏骤停的最可能 原因提供个体化的抢救方 。例如,如 果单个医务 人员看见病人突然倒下,他可推定患者可能遭受突 发 VF 性心脏骤停;一 旦医务人员确定病人无反应、 无呼吸或仅有喘息样呼吸,医务人员应立即启动急 诊反 应系统,取来并使用 AED、给予 CPR。
16
口对口人工呼吸术
◆ 首次吹气二口、时间应各≥ 2秒 以上, 以后每次 人工呼吸时间 > 1s,避免强力快速吹大潮气量; ( 2000指南:迅速而强力 ) ◆ 每次吹气量500~600 ml (6-7ml/kg),胸部起伏+ 呼气时有气流为原则和有效; ( 2000指南:800~1200 ml ) ◆ 按压30次、吹气2次(30∶2) ( 2000指南 15∶2 ) ◆ 呼吸频率 8~10次/分,不强调与按压同步,挽救生命的关键所在。如现场CPR不及 时,操作不正确,则将导致整个复苏抢救的失败。 (一)现场CPR的步骤 1.迅速确定病人是否存在意识(判断神志); 2.高声呼叫其他人前来帮助抢救(呼救); 3.迅速使病人处于仰卧位(放置体位); 4.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5.确定呼吸是否存在; 6.人工呼吸2次(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 7.判定心脏是否停搏(触摸颈动脉); 8.胸外心脏按压,建立循环; 9.有条件时可先予以直流电除颤,并予药物处理; 10.转送医院,继续复苏。
1、判断有无脉搏(<10 秒) 触摸颈动脉搏动 ●食指与中指先触及气 管正中部位(男性在喉 节),再旁开2~3cm的 软组织深处 ●单侧触摸、力度适中。 2、若确定无脉搏,立即 胸外按压
11
A ( Assessment + Airway )判断意识和开放气道 1、判断有无意识(<10秒) ①摇动肩部, ②呼唤名字, ③无反应者,立即掐压人中、合谷穴 5秒。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四院急诊科
郑珂
1
心肺复苏术 心搏呼吸骤停乃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 况,应立即进行CPR。
一、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后,循环呼吸即告终 止。脑细胞由于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一般 在循环停止后4-6分钟即发生严重损害,以至 不可能恢复。心跳停止10分钟后,脑组织基 本死亡。
26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引起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下列几 方面: 1.突然的意外事件,如电击伤、溺水、自缢、 严重创伤等。 2.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3.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4.手术及其它临床诊疗技术操作中的意外事件, 如心包或胸腔穿刺、小脑延髓池穿刺、心导管检 查、心血管造影、脑血管造影、气管造口、气管 插管等。尤较常见于胸内 手术过程中。 5.麻醉,如麻醉过深,可影响到呼吸及(或) 血管运动中枢,结果引起继发性心力衰竭。
22
胸外心脏按压术
23
24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继续强调的关键点 ●早期识别成人心脏骤停是基于评估病人的反 应和没有呼吸。心脏骤停者开始可为叹息 样 呼吸甚至表现为抽搐,这些典型的表现可能导 致抢救人员产生混淆,致使延迟呼叫或开始 CPR。培训时应强调对潜在抢救人员提醒心脏 骤停的少见表现。 ●尽最少地中断有效胸外按压的时间,直至 ROSC 或终止复苏。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 中断(包括必要人工呼吸时间的延长)均会降 低 CPR 的效率。
6
2010 指南的亮点 从“A-B-C”到“C-A-B”的改变 2010AHA CPR 和 ECC 指南最新确定的进展 是基础生命支持顺序的改变面貌,即成年和 儿 童(包括儿童和婴儿,除外新生儿)患者 从"A-B-C (" 气 道、呼吸、胸外按压)到 "C-A-B" (胸外按压、气道、呼吸) 。虽然 专家们赞同缩短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他们 也清楚,对已 学习了 A-B-C 顺序 CPR 的任 何人员需要重新接受培训以改变观念。2010 美国心脏病学会 CPR和 ECC 指南推荐这种改
14
4、畅通呼吸道 ⑴、仰头举颏法 压前额→头后仰 + 托下颌→颈伸直 + 张口 = 通畅气道 三步法 ⑵、清除口腔异物、假牙等(带手套)
15
B ( Breathing ) 人工呼吸 1、判断有无呼吸(<5秒) 在开通气道的前提下 ①眼看有无胸廓的起伏 ②面感有无气体的排出 ③耳听有无气流的声音 2、若确定无呼吸,立即实 施呼吸救生
27
心脏骤停后,主要损害(缺氧所致)依次为: 大脑 →心肺系统 →肾脏及内分泌…… 脑组织占体重的 2% 静息时耗氧量占人体氧总摄取量的 20% 血液供应量为心排出量的 15% 大脑只能有氧代谢,无氧储备。
5分钟是大脑的 G 和 ATP 储存耗竭的时限!
28
心跳呼吸骤停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心跳停止

2
在常温情况下,心跳停止3秒钟时病人感头晕; 10 - 20 秒钟即发生昏厥;40秒钟左右出现抽搐, 30-40秒后瞳孔散大;60秒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因此,为要使病 人得救,避免脑细胞死亡,以便心跳呼吸恢复后, 神志意识也能恢复,就必须在心跳停止后4-5分钟内 进行有效的CPR。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大量 实践表明,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救活;4-6 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 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无存活 可能近年来我国各种心脏突然停搏(猝死)病人有 日益增多趋势。冠心病是心脏猝死最常见原因。其 中70%死于医院外。40%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0%死 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
变有以下原因:
7
● 最大多数的心脏骤停发生于成年人群, 而且已报告心脏骤停后存活率最高的是 各年龄 段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和 VF 心 律或无脉室速者,这些病人初始 CPR 的 最重要措施是 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 ● A-B-C 顺序中,胸外按压常因施救者 开放气道给予口对口呼吸、或因障碍而 退缩、或 其他通气装置等延迟。将顺序 改为 C-A-B 后,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缩 短,而通气仅在 首次胸外按压循环后轻 微延迟(30 次按压仅约 18 秒即可完成)
组织缺血缺氧

组织内腺苷、乳酸、CO2、H+

血管阻力

心输出量
29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小脑-----10-15分钟 ●大脑-----4-6分钟 ●延髓-----20-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
30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33
除颤是治疗室颤必要而有效的方法,病情需要而又有条件时,
在急救现场即可由随救护车到达的急救人员及早进行非同步除
颤。
方法 使用两个手按开关式电极板,婴幼儿除颤用电极板直
径为4.5cm,儿童为8cm,成人为10-13cm。表面涂以导电
胶或外缚数层生理盐水纱布可增加其导电性,按放的位置为
一电极板放在右锁骨下,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以下,电板
12
2、呼救 若确定无意识,立即呼救! “ 救人哪!” 同时,还应拨打“120” 注意: ⑴告知 — 6W/6何 Who 何人 When 何时 Where 何地 What 何事 Why 何因 How 如何 ⑵ 让对方先挂电话
13
3、放置体位 身体必须整体转动, 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 头、颈、躯干呈直线,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解开衣物、领带等
脑循环中断: ●10秒—— 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 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 ——脑内葡萄糖耗尽,糖无氧代谢停 止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