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 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 象类和考查意境类。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意境?
在诗歌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 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 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它比之自然界 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这种能诱发读者 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譬如《琵琶行》开 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 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萧瑟、凄清、 苍茫的意境,烘托出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考纲要求
古代诗文阅读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考点诠释
诗歌的形象
诗歌形象
人物 景物
作为描写的客观对象 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象 物象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 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 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它包括:
1、作者描绘了一幅山雨初霁,万物一新的图景:初秋
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
水中碧莲。
步骤三:指明思想感情
2、营造了一种恬静幽美的意境。
3、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安静淳朴生活的向往、对污浊
官场的厌恶和乐于归隐的志向。
考点巩固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miǎo①。愁云音未了,布帆 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步梢骤。一:描绘画面及特点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步景骤?二(:3结分合)文本分析 前四句描写了一幅缠绵婉恻又悲凉寂寥的送别场景:友 人乘舟远行,词人伫立江边,春水渺茫,行舟远去,愁 云惨淡,小舟渐行渐远,最后惟见比沙鸥还小的点点白 帆。作者以景衬情、含蓄蕴藉地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 绪表现韵味十足。
如何进行解题的规范表达呢
步骤① 描绘图景画面。 步骤② 概括情境氛围。 步骤③ 指明思想感情。
描 概绘括画面特:抓点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描摹
如 景 ② 一 阔色 直般 、何画 接用 萧进面 排两 瑟个凄有列行两意双冷解种象音、方。节清题的新式描的,述词明规时①语丽一等用(范孤简要)概寂洁忠表括冷、实清,达优原、准美诗呢恬确的,静地语优体言要美现翻想、景译象雄色诗合浑的句理壮特。,
繁 清复 冷— ———步热凄烈迷骤、、③高渺亢茫指、、明喧寥思闹 落、 、想繁 萧感华 条情、 、。绚 荒丽 凉、冷寂
指明作者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为什么”或 “如何表现的”。
如何鉴赏写景诗的画面特征呢
A、因象山成居景秋暝
找准相关王区域维,连缀完整画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创设月了B一松、种动间由静景相照谐入、,清境幽清秀美泉、闲石适恬上淡的流意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深入情境氛围,品味高妙意境。
应对之策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从“景”和“情”的 角度谈谈对本诗的理解。
景物鉴赏三步曲
读懂
赏析
表达
贴近作者 引起共鸣 规范准确
如何读懂写景诗的基本意思呢
有有如青天一松色条如已洁盖晚因白。,无山象却瑕泉山成有的清景居皓素冽王月练,秋维当,淙暝空在淙;月流群光泻芳下于已闪山谢闪石,发之却光上,, 多么空清山幽明新净雨的找大后准自相,然关啊天区!域气,连晚缀来完整秋的画。面。
步骤三:指明思想感情
• 翻译:
• 春天的傍晚,词人在江别送别友人, 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 行渐远;天边浓云片片,帆船越行 越远,比沙鸥还要小,词人心中不 觉愁云惨淡。
2.(2015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目。(6分)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大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 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明竹象林月,里即松传物来象间,了照具一体阵,的阵单清的个欢泉的歌景石物笑;语上因,象流那成是。姑娘 们纷向洗竹两罢景 相喧关就旁衣区是披服归域把分笑,最浣,逐然握掀着女后基翻归看本,了来具的体信无了莲写息数;动了,珍亭哪先珠亭下些找般玉景出渔晶立物写莹的,景舟再的的荷。水叶珠纷, 那是随顺把意景流物而春连下缀芳的起渔歇来舟就,划构成破王一了孙幅荷完塘自整月的可色画的面留。宁。静。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 。
随意C春、 芳缘境歇析,情王孙自可留。
提取关键信息,明确内蕴情感。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谈谈对本诗的理解
步骤一:描绘画面
参考答案;
步骤二:概括意境特点
三 点要情语调言。优美。 画面包含的要素:
时间:早春、步盛夏骤、①深秋描、绘残图冬景等时画令面;。早晨、午后、黄
昏、夜晚等时间词;雨雪之后、风雨之前等情境词。 地点:江南、塞外;郊野、城市;池塘边、花园内。
氛围:宏阔—常—见步苍的凉骤用、来②雄形浑概容、括意辽境情阔的、境词壮氛语阔:围、。深远
细腻——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
秋夜纪怀[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 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 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 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浸染或渗透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叫意象。
•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意境),
• 就是把握景物中所体现出来的绚丽、明 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 冷等特色,感受其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景物形象鉴赏出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 ②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谈谈对本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