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附-膜分离过程

吸附-膜分离过程

源自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0 0 1
0
1
1
0
1
②多级错流吸附
12
前页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 若吸附等温式满足Freundlich公式,对低浓度的溶液,吸附平衡关 大 系可写成:X=KY1/N,且,代入式(13—5),得 化 L Y0 Y1 1 工 L W KY1 n 常称固液比 W 原 理 电 ②多级错流吸附 子 其特点式溶液经过多级搅拌槽,而且各槽都补充新鲜 课 吸附剂,下面讨论两级错流吸附。 件
I II IV III V p/p0 图 13- 1 五 种 物 理 吸 附 等 温 线
II类 其特点是不出现饱和值,随对比压力增加, 平衡吸附量急剧上升,曲线上凸,属于多分 子层物理吸附 。 III类 曲线下凹,吸附气体量随组分分压增加而 上升。
前页
6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IV类 能形成有限的多层吸附。开始吸附量随着气体中组分分压的增 加迅速增大,曲线凸起,吸附剂表面形成易于移动的单分子层吸 化 附;而后一段凸起的曲线表示由于吸附剂表面建立了类似液膜层 工 的多层分子吸附;两线段间的突变,说明有毛细孔的凝结现象。 原 V类 曲线一开始就下凹,吸附质较难被吸附,吸附量随气体中组分 浓度增加而缓慢上升,当接近饱和压力时,曲线趋于饱和,形成 理 多层吸附,有滞后效应。 电 子 课 2.液相在固体上的吸附平衡和吸附等温曲线 件
Y0 b c Y0 f 1-f a c2 p 2 c1 p 1 z (a) Y d b W c d
Y
1-f a
(b) 图 13- 11 ( a) 吸 附 负 荷 曲 线 ; ( b) 穿 透 曲 线
前页
20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固定床吸附分离计算
Y Y0 Yc Yb
za
za c d e
0
z 图 13- 9 固 定 床 操 作 的 三 个 区
b wb (tn)
a we w (tc) (t)
图例: 饱和部分 吸附部分 未吸附部分
前页
19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 吸附负荷曲线与穿透曲线的关系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13.2膜分离
• • • • • • • • • 13.2.1概述 13.2.2分离膜与膜组件 13.2.3反渗透与纳滤 13.2.4超滤与微滤 13.2.5渗透气化与蒸汽渗透 13.2.6气体分离 13.2.7膜接触器 13.2.8电渗析 13.2.9膜组件特性及膜污染防治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第十三章 其他分离过程
• 13.1 吸附
• 13.2 膜分离
前页
1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13.1 吸附
• 13.1.1概述
• 13.1.2 吸附平衡
•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前页
2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13.2.1概述
前页
3
吸附的分类
前页
后页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13.1.1概述
• 吸附分离应用主要包括:
(1)气体和液体的深度干燥; (2)食品、药品和有机石油产品的脱色、除臭; (3)有机烷烃的分离和精制; (4)气体的分离和精制; (5)从废水或废气中除去有害的物质。
前页
4
后页
返回 主题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前页
15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③多级逆流吸附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对吸附质进行无聊衡算(设共有N级): 子 W (Ym 1 Ym ) L ( X m X m 1 ) 第m级 课 W (Y0 YN ) L ( X 1 X N 1 ) 全范围 件
5个假设 (1)传质区高度Za 与未饱和吸附容量f 的确定
(2)传质区传质单元数的确定
前页
21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 移动床吸附器又称“超 吸附塔”,移动床吸附 化 器又称“超吸附塔”, 工 对原水与处理要求较低, 原 操作管理方便。 理 电 子 课 件
前页
22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知组成物得吸附。
前页
10
13.1.2 吸附平衡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 1.接触式吸附设备及计算 : 大 常见的接触式吸附装置为接触式过滤吸附器,如图13—2 化 所示 空气 蒸汽 工 它属于分级接触,适用于 原 处理液态溶液。其特点是 过滤机 搅拌吸附槽 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理 蒸汽 电 按照原料、吸附细致的不同, 子 滤液贮槽 操作方式可分为单级吸附 课 和多级吸附,多级吸附又 分为多级错流和多级逆流 件 图 13- 2 接 触 过 滤 式 吸 附 装 置 吸附。
前页
9
13.1.2 吸附平衡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朗格缪尔关系式是一个理想得吸附公式,它代表了在均匀表面上吸 附分子间彼此没有相互作用得情况下,单分子层吸附达到平衡时 大 得规律。 化 工 2.Freundlich等温式 原 对于在等温情况下,吸附热随着覆盖率(即吸附量)得增加,呈 对数下降得吸附平衡,Freundlich提出下列公式: 理 q =k’y 1/ n qe=kpe1/ n 或 e e 电 ——式中,k,k’—Freundlich吸附系数 子 n—和温度有关得常数,一般认为n=2~10时为易吸收过 程;n<0.5时为难吸附过程。 课 件 Freundlich等稳式是经验公式,适用于低浓度气体或的浓度溶液未
13.1.3吸附设备及计算
前页
11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A 交 ①单级吸附 X Y -L / W Y 大 对吸附质进行物 料 Y Y B W 衡算 化 Y 工 W (Y0 Y1 ) L ( X 1 X 0 ) X X X 原 X 图 13- 3 单 级 吸 附 操 作 流 程 理 式中,W—溶液中溶剂的质量,kg; L—吸附剂的质量,kg; 电 Y0、Y1—吸附质再吸附槽进、出扣溶液中的质量必, 子 kg(吸附质)/kg(溶剂); 课 X0,X1— 吸附质再吸附槽进、出口吸附剂中的质量比, kg(吸附质)/kg(吸附剂); 件
西 安 交 • 吸附平衡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固或液固两相充分 接触,最后吸附质在两相中达到动态平衡;也可以是含有 大 一定量的吸附质的惰性流体通过吸附剂固定床层,吸附质 化 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反复分配,最后在动态下达到稳定的动 工 态平衡。 原 • 1.单组分气相在固体上的吸附平衡 理 实验表明,当流体为气相时,对于一个给定的物系(即一定的吸 电 附剂和一定的吸附质),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与温度及压 子 力有关,可表示为 qe =f(T,p) 课 件 当T为常熟,qe =f(p),它表明了平衡吸附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前页
23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概念 大 化 • 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膜为分离截 至,通过在膜两侧施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 工 使原料中的膜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 原 合物分离,并视线产物地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 一种新型分离过程。 理 电 压力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 推动力 子 电位差、温度差等 。 课 件 如微 滤 ( MF)、 超 滤( UF)、纳滤 ( NF)与反 渗透 (RO)都是以压力差微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前页
8
13.1.2 吸附平衡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 ngmuir等温式 q 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等温式:e=aqmpe/(1+ape) 大 化 式中,qm—表面上吸满单分子层吸附质得吸附量,kg(吸附 质)/kg(吸附剂); 工 pe—吸附质得平衡分压,Pa ; 原 a—吸附系数。 理 格缪尔公式也常用于液相吸附,故又写成下述形式: 电 qe=aqmye/(1+a’ye) 子 课 式中,a’ —吸附系数; ye—吸附质在液相中得平衡浓度,摩尔分率。 件
13.1.1概述
• 吸附
多孔性固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因受力不均而具有剩余的表 面能,当流体中的某些物质碰撞固体表面时,受到这些 不平衡力的作用就会停留在固体表面上。
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 附质。常见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焦碳、木炭、 白土、炉渣及大孔径吸附树脂等。
按照吸附作用力性质的不同,吸附可 以分为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离子 交换吸附。 按照吸附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又可把 吸附分为变温吸附,变压吸附以及 返回 变浓度吸附。
Y2 X1
X2 图 13- 4 二 级 错 流 吸 附
X0
X2
X1
前页
14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1 n 交 若平衡关系满足Freundlich公式, X KY ,且X =0,则 i i 0 大 L1 L2 1 Y Y Y Y ( 0 1 1 1 1 2) 化 W K Y n Y2 n (1 工 原 欲使吸附剂用量最小,必须使 d [( L1 L2 ) / W ] 理 0 dY1 电 对于一定的体系和分离要求,K,n,Y0和Y2均为常数,结合上 两式得 子 Y0 1 Y Y1 1 课 ( 1 )n 1 Y2 n n 件
前页
18
炭出口及进口 图 13- 7 固 定 床 吸 附 结 构 示 意 图 冲洗水 表面冲洗 炭床表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