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PPT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 PPT
分 • 放大镜下的晶体;
• 怎样放得更大;
析 •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研
•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讨 • 微小世界和我们。
本单元教学内容结构示意图
放大镜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放大镜下的发现
放大镜下的晶体
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第一部分是初识晶体,让学生用放大镜观 察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晶体。
第二部分自制晶体。指导学生用白糖、食 盐、碱面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石英
硫 磺
绿 柱 石
制作大的食盐晶体
• 要制作一颗大的晶体需要多次结晶。首先,在烧 杯中配置饱和食盐水,挂一条细线到食盐水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盐开始结晶,细线上也会有 食盐的晶体析出,越来越多。在细线上的食盐晶 体还没有连接在一起时取出细线,用纸巾擦干食 盐和细线,留下最大最漂亮的一颗晶体,其它的 都用小刀剔除。再次放入饱和食盐水中结晶,细 线上的晶体慢慢长大,线上又会有很多的小晶体 形成,参照上面的方法,取出,擦干,剔除小晶 体,留下一颗。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多次反复操 作后,一颗大的食盐晶体就做成了。
学习用工具观察,领悟使用观察工具 的好处,理解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在知识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开放 性的,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希望有较多 的发现。
1.1放大镜
1.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选用昆虫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课的教学, 学生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是比较开放的, 如学生将对昆虫的身体结构与功能相联 系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进行广泛而深入 的探究;
• 第一步在课堂上观察昆虫身体和部分器 官--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 虫的触角等。这些器官能反映昆虫的主 要特征,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2) 第二步选择一至两种昆虫在课外进 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跟踪观察。
同时要求观察前分小组制 定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 内容、地点、方法。
课本上列举了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 蛉”的一个范例。
“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是对蚜虫 和草蛉进行比较深入的跟踪观察。观察者 从蚜虫和其天敌草蛉的肢体、进食、伪装 等几方面,以及它们的关系,作了比较细 致的观察和生动具体的记录、描述。
•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的教学,学生 要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 自然界中许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晶体 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显微镜的发展史
●1932年,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透射电 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 场代替透镜。一下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10000倍。
●1952年世界上研制成功了放大率200万倍的电子 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 。
六年级《科学》下册
•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在本册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
• 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和在全套教材中的位置 :
• 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 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 主要教学内容有哪些?
材
• 放大镜; •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 《怎样放得更大》一课的教学,学生要 形成以下科学概念:
⑴ 两个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 像放得更大;
⑵ 科学家设计并使用显微镜来拓宽观 察领域、开展对更多问题得研究;
制作简易的显微镜
• 可以选用挂历纸或卡纸做个纸筒(和放大镜的 镜片直径相当),在一侧纵切一条缝,缝的宽 度和放大镜镜柄的粗细差不多。然后把放大 镜从纸筒的一端放入,柄从缝中伸出,这样 放大镜既被纸筒卡住也可以上下移动。其中 的物镜最好在纸筒的底端上边几厘米的地方 固定,只移动目镜。观察时要注意提醒学生 把观察对象放在光线比较强的地方,还可以 用手电筒或用镜子反光的方法增加观察对象 的亮度。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 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 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 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 的秘密。
● 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 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 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教材的结构是什么?
围绕核心概念,按人类观察工具不断 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广的思路编写。从放 大镜到显微镜,引领学生进入昆虫世界、 晶体世界到生命世界。
从重量来说,世界上最重的 昆虫是热带美洲的巨大犀金 龟(鞘翅目犀金龟科)。这 种犀金龟从头部突起到腹部 末端长达155毫米,身体宽 100毫米,比一只最大的鹅蛋 还大。其重量竟有约100克, 相当两个鸡蛋的重量。另外, 巴西产的一种天牛(鞘翅目 天牛科)体长也有150多毫米。 但从体长来说,最长的昆虫 是生活在马来半岛的一种竹 节虫,其体长有270毫米,比 一只铅笔还要长。
世界上最小最轻的昆虫
是膜翅目缨小蜂科的一种卵蜂, 体长仅0.21毫米,其重量也极 其轻微,只有0.005毫克。折算 一下,20万只才1克,1000万只 才有一个鸡蛋那么重。
繁殖最快的昆虫
昆虫往往多子多孙,而繁殖 最迅速的是蚜虫。全世界已知 蚜虫种类有2000多种,我国 估计有600种以上。 蚜虫的 生活是与众不同的,有卵生, 有孤雌卵胎生(已知母蚜虫 部经过交配能生出小蚜虫), 雌蚜虫有的有翅,有的无翅。 以棉蚜为例: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4-5天就能繁殖一代。作“母 亲”的生下“女儿”才4-5天就做起“外婆”起来了,所以他们经 常是六七代同堂。一只棉蚜虫一年能繁殖二三十代。有人估计,一 只孤雌胎生的棉蚜自6--11月中旬的150天内,如后代都存活,那可 达到6726233388个。如果这些蚜虫平铺起来,相当于地球面积的 1.3倍。在自然界中,蚜虫上述惊人的繁殖数字并不存在,否则我们 将被蚜虫“埋掉”了。
本单元的特点
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单元; 一个比较开放的单元; 一个拓展学生观察范围的单元; 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单元; 一个有一定教学困难的单元。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点是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激 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独立研 究和发现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