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第六章讲义主要概念:1.风格:设计师创作个性的表现,他是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
2.装饰:外在于产品功能结构的形式因素,用以满足人的精神和审美需要。
3.线性造型:以线条的律动和情感性表现为主要特征的造型。
4.通用性设计:非个性化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设计,如中国古代建筑和传统服装等的设计。
5.虚与实:中国传统器物风格范畴之一,指空间与实体的互动关系,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和实体感。
二问答题:1 产品的风格的形成具有哪些特征?答:产品的风格是产品设计师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在设计实践中的体现,它既是创造主体的主体性表征,也反映出不同类型产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性。
所以可以将产品的设计风格界定为产品的形象体系及其表现手法在结构上的统一,它通过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表现出来,并且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
产品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或民族特征。
2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美学著作是《文心雕龙》,该书作者是南朝梁代文论家刘勰。
他在《体性》篇一开头便指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附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
是以笔区云,文苑波诡者矣。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答:这里他首先说明,文艺创作是人的思想情感活动的外观过程,文艺的内容和形式构成了内外关系。
其次,这种内外关系由隐以至显和因内而符外,涉及作家的创作个性和由此形成的作品风格。
再者,他指出创作个性的构成因素包括才、气、学、习四个方面。
其中才和气是情性所铄,属于先天的禀赋,学与习是陶染所凝,属于后天的素养。
最后指出,作家的创作个性按照由隐以至显和因内而符外的艺术规律,便形成了无限多样的不同艺术风格。
3 文艺美学著作《文心雕龙》中的《体性》篇、《定势》篇、《时序》篇分别阐述了什么风格理论?答:《体性》篇阐述的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即风格的主体因素。
《定势》篇提出了体势的概念,指出制约风格的外在因素。
《时序》篇论述了时代风格的问题,说明不同时代的作者表现出他那特定时代的风格特征,这是因为作家的思想感情受时代的影响,而这种思想情感在作者的笔下就成为不同风格的作品。
4简答西晋时陆机在《文赋》中做过对不同文体风格特征的十种概括.答:“诗缘情而绮靡。
赋体物而浏亮。
碑披文以相质。
诔(lei)缠绵而凄怆。
铭博约而温润。
箴顿挫而清壮。
颂优游以彬蔚。
论精微而朗畅。
奏平彻以闲雅。
说炜晔而谲狂。
”5 现代艺术类型的研究,人们提出的六种不同风格的类型对比。
答:主观表现风格与客观再现风格阴柔优美风格与阳刚崇高风格含蓄朦胧的风格与明了晓畅的风格舒展沉静的风格与奔放流动的风格简约自然的风格与反复创意的风格规范严谨的风格与自由疏放的风格6 黑格尔在谈到艺术家的独创性时,将风格概念区分为哪两种?答:黑格尔在谈到艺术家的独创性时,将风格概念区分为作风和风格两种。
作风只是艺术家的个别的因而也是偶然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是主题本身及其理想的表现所要求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的。
风格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7 用豪赛尔的观点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风格的变迁?答:豪赛尔认为:风格的变化不只是趣味的变化,在趣味的变化和风格的变化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联系,对于任何趣味或风格的根本变化来说,具有新的艺术兴趣的某个社会阶层的兴趣才是主要的条件。
当一种艺术类型变得广为接受时,它就会变成一种风格,并取得与之相称的历史重要性。
8 对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及物质产品的形态主要从哪五对范畴去考察?答:1 线描与图绘 2 平面与纵深3封闭形式与开放形式4多样性统一与同一性统一5清晰与模糊性9简述“古典建筑构图与巴洛克建筑清晰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区别。
答:清晰性和模糊性是建筑装饰的概念,古典的清晰性是指终极的不变的形式来表现,而巴洛克的模糊性是指各种形状看上去好像在变化的、生成的东西。
古典主义代表一种实在价值的艺术,所以它总要使实在价值显现出最完备的可视性,使人一目了然,均匀的空间具有非常清楚的边界,装饰能被同化到最后一根线条。
然而巴洛克却懂得图绘风格美得奥秘,它能处理隐蔽而朦胧的形式,能造成神秘而狭长的景深和细部难以分辨的装饰上的闪光。
10东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特征有何不同的表现?答:建筑风格的表现,首先与应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术结构相关。
我国古代建筑与欧洲及印度、伊斯兰教等古建筑不同,它主要发展了木骨架结构的砖石建筑,而没有采用砖石承重墙式的结构。
它在技术上突破了木结构不足以构成重大建筑物要求的局限,在设计思想上确认这种建筑结构形式是最合理和最完善的形式。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对器物设计的选择。
中西文化观念的重大区别之一,表现在神权和皇权的不同统治上。
西方的古代建筑史,主要是由以神庙和教堂为主的宗教建筑史,而中国建筑则以人们居住的宫殿和房舍为主。
这说明中西古代建筑,一个是以人为中心,一个是以神为中心,存在“人本”和“神本”的不同文化概念。
建筑规模的扩展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体量的扩大,二是个数的增加。
西方建筑就是体量的扩大模式,将更多的、更复杂的内容组织在一座房子里,以单座的建筑为基础在平面和高度上不断延展产生了一系列高大的建筑物。
中国传统建筑则是靠个数的增加,将不同用途的部分安置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以建筑群为基础,分层次地散布在空间中,构成广阔的人工环境。
中西建筑设计观念的另一种差别是西方建筑着重静态的形象美创造,而中国建筑强调人在其中运动时的感受。
中国建筑的立面构成与西方构成在组成上大体相似,即上为屋顶,中为屋身,下为台基,中国建筑的这三者可以独立发展,自成一体,形成新的建筑形式。
而且它在屋身的处理上比较平淡,强调形式功能,以便发挥实用功能。
10.中国建筑形成哪两种不同的人工环境?答:一种是宅院式建筑群,表现出理性而规整的布局;一种是与山水等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园林式建筑,它的构图是自由的,以巧于因借的手法来完成的。
11 简答明代家具发展到高峰的原因,设计特色以及设计构思。
答:1 由于园林建筑的兴起,增加了对室内陈设的需求;2 随着与南洋交通的发展,有了充裕的优质木材的供应;3 是木工工具的改进,为家具工艺技术提供了物质前提明代家具的设计特色:造型洗练,形象浑厚,风格典雅,加之工艺的精湛和材质的优良,使明式家具成为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
设计构思:“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家具的表面处理注重本色和木质纹理,在结构上采用榫卯结合,不加钉不用胶;造型上面的处理比例和尺度适当,线的运用简洁利落;注重细节处理,与人的接触面含蓄圆润,触觉感受好。
12 巧与拙答:作为风格的范畴,巧是指人工修饰的美,拙是指自然素朴的美对于巧与拙的观念包括的不同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其一是宁拙毋巧:传统美学认为,巧则甜媚,拙则古莽,巧的陈腐,拙则新奇。
巧儿俚俗,拙而雅致,巧则满身匠气,拙则通体灵气;因此以巧入巧,二以拙入巧,方得大巧。
其二是拙中见巧:拙是一种艺术境界,必须经过艰苦的艺术构思。
拙是自由的产物,是主体对自然的复归,不期然相会而回归自由。
拙能产生气势而出新,雕琢再甚终成俗态,而令人厌倦。
其三是由巧入拙:传统审美观并不反对华丽优美的形式,拙不是枯槁瘦削,它是绚烂至极而归于平淡的形式,这正是巧夺天工的匠心独运。
其四是巧拙合一:齐白石认为:巧不是轻佻,乃是灵便;拙不是浑浊,而是浑古。
大自然正是巧与拙的统一体。
13 雅与俗答:作为审美形态的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雅既可以指高雅清逸的审美趣味和不同凡俗的习俗,雅也可指纯正典雅,合乎规范的修辞风格。
此外,雅也可指正确和典范的意思。
对于俗的概念也有不同的理解。
俗可以指风俗习惯,也可以指流行于民间的、大众化的或浅显易懂的文化形式。
此外,俗可以指粗鄙浅薄、庸常低级的审美趣味。
14 浓与淡答: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浓一般是指浓密、浓厚或浓艳。
如艺术作品设色艳丽、填写缜密等。
淡则是指平淡、清淡或疏淡,例如艺术作品的轻描淡写、朴素自然等。
15 对中国传统器物的风格研究形成了那些范畴。
答:(1)虚与实:虚与实或有与无是把握造型审美特征的一对重要范畴(2)巧与拙:作为风格的范畴,巧指人工修饰的美,拙指自然朴素的美(3)雅与俗:作为一对审美形态的范畴,人们对它们有多种不同的理解(4)浓与淡: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风格,浓一般是指浓密.浓厚.或浓艳。
淡则指平淡.清淡或疏淡16 什么是新艺术运动?答:新艺术运动在对新艺术方向的探讨中,强调艺术风格的整体性,使艺术风格与建筑、室内装饰、家具和用品等在格调上一致。
其特点在于体现对孕育于自然之中的生命力的崇尚。
典型的图案纹样采用了夸张的藤蔓生长交织的有机线型。
这一运动主要停留在平面设计领域,实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17简答北欧风格的特质答:北欧风格的特质在于一方面受功能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突出了人与自然相和谐并注重感官感受性的地域文化特征。
18 对于几何纹样是怎样形成的三种看法分别是什么?答:第一种看法:几何纹样的产生往往是生产加工中无意识的副产品,器具的形状和它的装饰形式受其实际用途和制作工艺的影响。
第二种看法:史前人已经具有对于几何形式的天生辨别能力了,这种视觉能力是通过人的世代劳动而发展和遗存下来的。
第三种看法:几何纹样是起源于生活中实际对象的模仿,经过线条的不断压缩,形式越来越简化,而包含的内容却越来越丰富,逐渐演变为一些无法直接辨认的几何纹样。
19 现代装饰的趋向是什么?答:a) 装饰趋向简洁化b) 装饰要讲究变化c) 装饰要是英语整体形式d) 要充分发挥产品质料自身的装饰效果e) 充分发挥产品结构自身的装饰效果20 装饰与产品风格的联系是什么?答:装饰变革可以成为风格变革的先锋。
建筑、家具和织物中自觉地表现出来的新奇的装饰形式和图案与欧洲所有的传统形式都截然不同,这使装饰直接成了变革的先锋。
同时,装饰增强了设计者们的自我意识。
正是从产品装饰的变化中开拓了现代主义产品风格,装饰的变化成了新风格的先导。
成功的设计将以它特有的装饰方式和风格特征给人以艺术美和功能美的享受。
审美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时代风格和产品风格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它将成为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从中展现人们的生活风貌和心理特征。
21 何谓“功能原则”?答:功能原则就是抛弃那些脱离时代需要的陈规旧习,放弃柱式、细部之间的固定搭配以及先入为主的设想。
回到零点,从实际功能需要出发,重新考虑语汇的构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