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PPT
(2)精巢形态:
将精巢取出放于 培养皿中,用蒸
馏水反复冲洗,
每次用时2-3min, 可见每条精细小 管的一端连于输 精管,另一端为
分散的盲端。
2.
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用刀片 在精细小管上横切2-3次。用吸水纸吸去多余 水份。
3.
滴加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染色 10-15min 。 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 精细胞流出利于观察。压片后观察。
遗传学实验
任课教师:郭志林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一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蝗虫减数分裂标本的制作方法。 2、观察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染色 体动态变化特征。
蝗 虫 的 形 态 与 构 造
二、实验原理
高等生物的雌雄配子形成过程中,性腺细胞分化为精母细胞与卵母细胞。 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 蝗虫精巢作为材料有以下便利: (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2n=23;雌2n=24,染色体较大,容易辩认; (2)在同一玻片上可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的减数分裂各个时期。
三、实验材料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或毛囊细胞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用具 药品
显微镜 NaCI
恒温水 浴锅 苯酚
载玻片 碱性品 红
盖玻片 山梨醇
无菌牙 签 盐酸 乙醇
五、实验过程
1、口腔黏膜细胞巴氏小体显示方法
(1)取材与固定:用水漱口,以无菌牙签刮取口腔
颊部黏膜(第一次的刮取物弃去),将刮取物均匀 涂于载玻片上,空气中干燥。 (2)染色与观察: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min,倾斜玻片,倒掉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镜
二、实验原理
果蝇为双翅目昆虫,发育为完全变态。 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子代数多,有利于遗传分析; 容易饲养,常温下容易生长、繁育; 突变性状多数为形态变异,便于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药品
用具 药品 解剖镜 玉米粉 显微镜 蔗糖 培养瓶 苯甲酸 麻醉瓶 琼脂 解剖器 具 酵母粉 载玻片 氯化钠 盖玻片 乙醚
• 再次离心 • 加裂解液
10000转/分离心 70%乙醇洗涤沉淀 离心15min
• 吹干后溶于TE
弃上清,洗沉淀
注意事项
收集前须注意漱口 尽量用新鲜材料 实验报告: 测定DNA的纯度OD
检。选择细胞轮廓清楚、染色清晰、核大、核质呈
均匀细网状的细胞100个,统计巴氏小体的频率,与 男性细胞对照观察。
2、发根毛囊细胞巴氏小体显色方法
取带有发根的头发,围绕发根部的一圈白色物体是 毛囊细胞团,放于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浓盐酸和 95%乙醇1:1混和液。
10min后,使毛囊细胞得到充分软化。
果蝇三龄幼虫
二、实验原理
双翅目昆虫(摇纹、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 细胞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 这种染色体比普通染色体大的多,宽约5um, 长约400um,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 倍,又称巨大染色体。
果 蝇 唾 腺 染 色 体
多线染色体其特征:巨大;同源染色体配对; 各染色体的染色质区域多在着丝粒部分互相 靠拢形成染色中心;横纹有深浅、疏密的不 同,各自对应排列。利用横纹的特点,可对 染色体进行区分。
注意事项:染色时不可滴加过多染色液,防止材料
流失。
实验报告:绘制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特征图。
实验二 果蝇的野外采集、培养和生 活史观察
1.
一、实验目的
掌握野外采集和实验室饲养管理果蝇的方法,实验中果
蝇的处理方法与步骤。
2.
区别雌雄蝇和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了解果蝇生 活史各阶段的形态特点。
形和双球形。
注意事项
应刮取深层口腔黏膜细胞
实验报告
统计的X小体的频率如何?绘制所观察到的 巴氏小体位置与形态。
实验五
人类基因组DNA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人基因组DNA提取的原理和方法。 2、从人口腔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膜 收集细胞 核 加入SDS破裂核膜 蛋白酶K 降解核蛋白 苯酚、氯仿抽提去除 蛋白质 无水乙醇沉淀DNA 洗涤,干燥,溶解于TE。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
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
眼科剪
眼科镊子
载玻片
盖玻片
药品与试剂
乙醇
冰醋酸
碱性品红
山梨醇
苯酚
蒸馏水
四、实验材料采集
采集雄蝗虫
卡诺固定液 固定
90%乙醇脱 水
保存于70% 酒精
70%乙醇脱 水
80%乙醇脱 水
五、实验过程
取出精 巢
横切精 细胞小 管
品红染 色
绘制染 色体图
1、取材: (1)精巢位置:选择雄蝗虫,剪掉翅膀,从蝗虫腹 部背面由上至下顺序剖开体长的一半,靠近胸节处 有橘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
三、实验材料
漱口水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用具 50mL 1.5mL 离心机 涡旋振 离心管 离心管 荡器
药品
裂解缓 蛋白酶 SDS 冲液 K
TE
无水乙 NaAc 醇
70%乙 醇
五、实验步骤
• 收集漱口水 • 离心15min
58℃消化2h
• 酚:氯仿抽提 • 14000转/分离 心
加NaAc、无水乙 醇,-20℃沉淀2h
二、实验原理
雌性个体的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雄性个体 细胞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两种个体在X染色 体数量上不相等,基因产物可能是不相等的。 Barr等人发现在雌猫体内,神经细胞核膜内 缘有一染色很深的小体,定名为巴氏小体或 X小体,而雄性个体细胞中没有。 在人类女性口腔上皮细胞中,也发现了类似 结构。
研究确认是失活的X染色体呈现异固缩状态, X小体是发育中随机失活的X染色体之一,X 小体一般为1—1.5um,呈三角形或卵圆形。 Lyon假说: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在遗传上 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无活性;X染色体 的失活是随机的;失活发生在发育早期,X 染色体一经失活,其后代细胞中该染色体均 处于失活状态。
体型较小、腹部末端 钝圆、腹部背面有 3 条 黑色条纹,腹部腹面 有 4 个腹片、第一附足 的跗节基部有黑色蟹 毛状性梳、外生殖器 的外观较复杂,,可 见到明显的生殖弧、 肛上板及阴茎等
原种和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观察
3、生活史观察
幼虫生活7-8天 后化蛹,从培 养基爬出附在 瓶壁上,形成 一个梭形的蛹, 颜色由淡黄转 为深褐色,将 要羽化 卵长约0.5mm, 为椭圆形,腹 面稍扁平,在 前面前端伸出 一对触丝
稍后有一对半 透明的唾腺, 每条唾腺前有 一个唾腺管向 前延伸,汇合 成一条导管通 向消化道
两次蜕皮到第 三龄期,体长 可达4-5mm, 肉眼可见一端 稍尖为头部, 有一黑点即口 器;
作业:果蝇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及特点是 什么?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分离果蝇三龄幼虫唾腺和压制唾腺染 色体玻片标本的方法。 2、了解果蝇唾腺染色体的特点。
培养瓶与装有野生果蝇的瓶子口对口放好,其中装有果蝇 的瓶放在下方,轻轻扣击上面的瓶培养子。
需要分别培养,可以将果蝇放入麻醉瓶(瓶盖上加有乙醚 棉的广口瓶)中,待麻醉后倒在一张白纸上观察选种。
2、区别雌雄果蝇和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
成蝇雌雄性别的辨识
雌果蝇体型较大、 腹部椭圆形、末端 稍尖、腹部背面外 观有 5 条黑色条纹、 腹部腹面有 6 个腹片、 无性梳、外生殖器 的外观较简单;
五、实验过程
1、果蝇的野外采集和果蝇的实验室饲养 用培养瓶于水果摊附近收集发酵的水果如酸败的 葡萄、香蕉或苹果,引诱果蝇进入
配制玉米琼脂培养基
玉米琼脂培养基配方表
果蝇接种于装有配制好培养基的瓶中
培养瓶与装有野生果蝇的瓶子对接,口对口培养基瓶子倒 扣在上方,用手捂住下面瓶子,让果蝇飞入新培养瓶内。
多线染色体十字联会
三、实验材料
野生型果蝇和个体较大的果蝇突变品系。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用具 药品
显微镜 生理盐水
实体显微 镜 改良苯酚 品红染液
载玻片
盖玻片
解剖器具
五、实验过程
1、三龄幼虫的培养
将3-5对果蝇放入加有酵母菌的培养瓶中 培养幼虫。出现幼虫后,可适当添加酵母 液,三龄幼虫期适当加大酵母水溶液的浓 度为10%,滴加量为盖上培养基表面一层 为准。 同时,可低温培养(16-18度)以延长果 蝇的生活史周期,使幼虫充分生长。 选用行动迟缓、肥大,爬上瓶壁的三龄幼 虫作标本最佳。
注意事项 果蝇唾腺为单层细胞构成,制片中注意保湿; 染液不要过多,以免标本流失。 作业: 1、选择较好的标本做成永久玻片标本; 2、绘制染色体略图,注意绘制染色体末端 的5-10条带纹。 3、总结三龄幼虫取材注意事项。
实验四
人体细胞巴氏小体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人类X染色体的检测方法。 2、认识雌性哺乳动物X染色体失活假说和剂 量补偿效应。
2、唾腺的剖取
(1)把载玻片置于双筒镜下,滴加一滴生 理盐水,取三龄幼虫放在其中,操作者左手 摄子夹住幼虫后端固定,右手拿解剖针按住 幼虫头部的黑色斑点处,用力向右拉,从头 部把身体拉开,唾腺随之而出,唾腺是一对 透明的棒状腺体,像一对长茄子,上面附白 色脂肪条。
(2)剥除脂肪,用吸水纸清除周围组织。 (3)滴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色10-15分 (4)压片:盖上盖玻片,轻轻敲打有唾腺 的地方,使染色液分散。低倍镜下选取染色 体分散较好的细胞放于高倍镜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