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优秀课件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优秀课件

如: 根据2000年到2010年11年的零售价格资料,编 制10个环比价格指数,从而构成了价格指数数列,由 此可揭示价格在11年间的变动方向、程度和趋势,评 价价格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
统计指数的分类
按考察范围 不同分类







按指数化指标的 性质不同分类












按对比的性 质不同分类
同度量因素确定问题
同度量因素确定必须根据指数化指 标的性质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性质。一般 而言,质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质 量指标p,其同度量因素是数量指标q; 数量指标指数的指数化指标是数量指标q, 其同度量因素是质量指标p。
质量指标指数反映复杂现象
总体质量水平变动,如零售 商品物价指数、产品单位成 本指数等。
动态指数
总体变量在不同时间上对比形成 ,有定基指数(在数列中以某一 固定时期水平作为对比基准的指 数)和环比指数(以其前一期水 平作为对比的基准)之分。
静态指数
包括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情况
指数。空间指数是总体变量在
三是相对性,统计指数是同类现象不同 时间、不同空间的数值之比,一般用相 对数或比率形式表示。 四是代表性,即在编制总指数时,有时 由于所涉及到的事物或项目太多,难以 一一加以考虑,只能选择部分有代表性 的事物或项目作为编制指数的依据。
例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当天与昨天比股 票指数上涨了1.2%,表示平均来说上海证券交易 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平均股票价格今天比昨天 上涨了1.2%。但有的上市公司上涨了10%,也有的 上市公司下降了8%,可总的来说股票价格平均上 涨了1.2%。
综合指数
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通 过两个具有经济意义并紧密联系的总 量指标对比求得的指数。它是通过引 入一个同度量因素将不能相加的变量 转化为可相加的总量指标,而后对比
所得到的相对数。
• 编制综合指数的特点是:先综合,后对比。所谓先综 合就是要先通过同度量因素,把总体中不能直接相加 的各事物或各项目的指数化因素综合成为能直接相加 的总量指标,解决复杂现象总体内各事物或各项目的 数量不能直接相加或相加后不可比的问题。所谓后对 比,就是在得到可比的总量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固定 同度量因素的时间(或空间),选择两个合适的总量 指标进行对比来得到所需要的指数。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基本问题
• 一、统计指数的含义 • 二、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 • 三、统计指数的主要分类 • 四、统计指数的性质
统计指数,简称指数,起源于对物价变动的研 究。1675年,英国经济学家伏亨(Rice Vaughan)将1650年的谷物、家畜、鱼类、布 帛与皮革等商品的价格分别与1352年的价格相 比较来考察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这是个体价 格指数和统计指数的萌芽。
问题的提出
指数起源于人们对 价格动态的关注。
今天的面包价格 个体价格指数
昨天的面包价格
今天的面包、鸡蛋、香肠等等价格 综合价格指数
昨天的面包、鸡蛋、香肠等等价格
统计指数
指由于各个部分的不同性质 而在研究其数量时,不能直 接进行加总或对比的总体
从广义上讲,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个体指数
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现象或单个事物 变动的相对数。如面包价格个体指数
反映该种商品价格的变动。
总指数
反映由许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复杂现象 总体综合变动状况的相对数。如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反映现象总体的 数量指标指数 规模和水平变动,如产量指数
、职工人数指数等。
质量指标指数
编制综合指数必须明确的两个概念
1、指数化指标
即指编制综合指数所要测定的因素,如编制商品价 格综合指数,所要测定的因素是价格,所以,价格就是指 数化指标。
2、同度量因素
同度量因素:
指把不同度量的现象过渡成可 以同度量的媒介因素。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1、同度量作用 2、权数作用
即作为一种媒介,使原来不能直接 相加和对比的因素指标过渡到能够 直接加总和对比的现象总量。 指对总指数的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 用。即同度量因素大的变量值对总指 数的影响力也大,否则影响力就小。
经济现象数量上升或下降的程度大小。
如:某地区2013年与2012年相比,零售商品价格指数为105.36%
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
二是利用统计指数可以对所研究现象总体的 某种数量总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在社会经济现象中,有许多现象都是复杂现象,其变 动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是商品销售量和商品价格两因 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此,通过编制各种因素指数可 以分析各因素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程度
不同空间上对比数具有以下一些性质:
一是综合性,综合性;反映的不是个体事物 的变化,而是综合反映不同性质的各种事物 的总体变化。 二是平均性,即统计指数所反映的综合变动 实际上是多事物或多项目某一数量的平均变 动,是各事物或各项目某一数量变动的平均 结果。其数值是各个个体事物数量变化的代 表值。
从狭义上讲,指数是指反映复杂社会经济现象
总体数量变动状况和对比关系的特殊相对数。
实际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
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
一是利用统计指数能综合反映由多事物或多项目组成 的复杂现象总体某一方面数量的总变动方向和程度。
统计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来表示的相对数 ,这个百分比大于或小于100%,反映经济现 象数量上升或下降的变动方向,正数说明现象 总体数量上升的幅度,负数说明现象总体数量 下降的幅度。比100%大多少或少多少则反映
统计指数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点 : 三是利用统计指数可以研究和反映事物的长期变动趋 势。在由连续编制的动态指数形成的指数数列中,可 以发现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规律和趋势,从而为我 们更深入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本质提供依据。
编制一系列反映同类现象变动情况的指数形成指数数 列,可以反映被研究现象的变动趋势。
统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总体现象。 因此,从研究对象的范围来看, 编制指数主要是指总指数的编制。
总指数计算形式
综合指数 平均数指数
综合指数是编制和计算总指数的基本 形式,而平均数指数是编制总指数的重要 形式,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第二节 综合指数
• 一、综合指数的含义和特点 • 二、综合指数的种类 • 三、综合指数的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