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

自然灾害及其防御一、灾害类型1.气象灾害:、、、、等。

2.地质灾害:、、、等。

一、l_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2.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二、原理1.台风飓风都属于中强度最强的,其灾害主要由、和造成的。

2.暴雨形成条件:、、。

3.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表现在、、。

二、1.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2.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3.成因上的关联性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三、防御措施1.,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2.防洪措施包括措施(如修筑堤坝)和措施(如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

3.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三、1.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2.工程非工程3.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实施一些预防措施Ⅱ.考点过关过关斩将一考点详解精剖细解一、基本考点考点1.台风(1)台风、飓风的概念(2)发生时间或分布地区。

①每年夏秋季节。

②亚洲东部、南部,北美洲东海岸;中国沿海台、粤、闽、琼等地。

(3)防御措施:监测和预报,主要利用气象卫星资料进行分析预报。

案例剖析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考题1 (典型例题分)读图14—1回答各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判断理由是(2)这种天气系统形成于,其中在太平洋上形成的叫,在大西洋上形成的叫(3)未来48小时内,该天气系统中心将经过某地,请预测这段时间内该地的天气特征。

(4)这种天气系统在我国的影响范围是,有什么影响(5)如何防御该天气系统带来的影响。

考题1点拨:本题以天气系统要素图为切人点,综合考查台风的特点、分布、影响、防御等知识。

该题图像设计新颖,考查知识跨度大,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要充分挖掘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台风。

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①分析气压分布——中心气压低应为低压区(或气旋)。

②分析风速、降水量的变化——中心附近风速很高、降雨量很大,因此该天气系统应为台风。

二是分析台风形成的天气特征时,应特别注意“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

三是联系中国地理知识,分析说明台风在我国的分布、影响以及防御措施。

答案:(1)台风中心气压低,风速、降雨量很大(2)热带海洋台风飓风(3)狂风暴雨一短暂晴朗天气一狂风暴雨 (4)东部沿海 不利:影响航运、渔业,导致房屋倒塌,引起水灾,淹没农田,破坏电力、交通、通讯等;有利:可缓解旱情 (5)①加强监测和预报,②及早做好防御准备考点2.暴雨洪涝和干旱考题2 (典型例题分)读“我国干旱和洪水灾害分布图”(图14—2和图14 3),完成下列填空。

(1)我国受洪水灾害影响最广的地区是 平原、 平原,此外 流域、 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大的东南沿海地区有 省、 省、 省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干旱频次>30的地区是 平原、 平原及 流域。

(4)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气候区,其原因是 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的损失,要加强对的治理,其中主要工程有平原的治理及长江的和。

考题2点拨:(1)根据图例看洪水分布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此外珠江流域、四川盆地及东北平原也常受到洪涝灾害。

(2)根据图例看风暴潮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及江苏南部、上海市。

(3)根据干旱频次图例,查出>30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及珠江流域。

(4)从(1)、(2)、(3)题和图形分析找出规律: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东部季风气候区,其原因是夏季风进退变化,常造成旱、涝灾害。

(5)为了减轻旱、涝灾害的损失,要加强对江河的治理,其中主要工程有黄淮海平原的治理及长江的综合利用和整治。

答案:(1)长江中下游黄淮海珠江四川 (2)广东福建浙江 (3)长江中下游华北珠江 (4)东部季风夏季风 (5)江河黄淮海综合利用整治总结提示:洪涝与干旱都是降水异常造成的一种气象灾害,所以我们分析此类题目时,要紧紧抓住降水量这条主线。

考点3.寒潮(1)概念: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2)危害考题3 (典型例题读“我国台风和寒潮影响示意图(图14—4)”,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频繁的省级行政区有:等(至少列举三个省区)。

Array(2)台风主要有哪些危害?对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有利影响?(3)据图判断图中的A地是否受台风或寒潮的影响?为什么?(4)从我国地形的特点分析,为什么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考题3点拨:寒潮源于极地大陆气团,对我国北方地区的影响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每年受寒潮影响的频率最高;受东西向高大山脉的阻挡,寒潮很难深入西部,所以我国西部广大地区受寒潮的影响较小;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带来的丰沛降水能缓解长江流域的伏旱,利于农业生产活动;同时台风也是一种气象灾害,可能给所影响地区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图中的A地在台风的影响范围之外,所以不受台风影响;但可能受寒潮影响,因为虽处在平均每年出现寒潮次数<1.0的地Array方,但并不意味着不受其影响,只是说明该地受其影响较小而已。

答案:(1)内蒙古、陕西、甘肃等(2)台风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狂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

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影响是能带来丰沛的l降水,利于农作物生长,如可以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等(3)图中A地在台风影响的范围之外,不受台风影响;但可能受寒潮影响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脉多东西走向,这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所以寒潮对我国西部地区影响较小总结提示:寒潮主要影响我国的北方地区,发展强烈时,能越过长江影响江南地区,但性质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北方相比,要温和湿润得多。

考点4 地震(1)类型:主要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水库地震等。

其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

(2)地震要素:①震源: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与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⑤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多倍。

(3)地震的分布: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

①从世界范围看,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关系为:地震带多处在板块交界处,这是因为大部分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地震。

考题4 (典型例题)下表是典型例题内发生的5级以上地震,阅读后请回答(1)~(3)题。

(1)以上地震多发生在( )A.岛屿上 B.大陆断裂地震带 C.大陆的边缘 D.环太平洋、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2)我国台湾经常发生强烈的地震,是因为台湾( )A .大量开采地下水,地面塌陷而诱发地震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C .位于大陆架上,地壳不稳定D .多座火山喷发而诱发地震(3)在台湾典型例题地震发生时,高雄与之相比( )A .震级相同、烈度较小B .震级小、烈度小C .震源浅、烈度小D .震中距长、震级小考题4点拨:(1)所列地点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因而多地震。

(2)台湾处于,21E 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因而多构造地震。

(3)一次地震中,震级相同,烈度有差异,主要取决于震中距的大小、地质构造和地表建筑的牢固程度。

答案:(1)D(2)B(3)A 考点5 火山(1)概念:火山爆发是地热或内能释放的强烈显示。

地球内部的地热积累到一定程度,灼热的岩浆在强大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

即.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其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

火山构造 . (3)火山类型 (4)火山与人类的关系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常常破坏田园建筑。

但火山活动也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等有用矿物。

这也是为什么火山周围人口较多的原因之一。

考题5 (典型例题)1982年2~3月,墨西哥西海岸的埃尔琼基火山爆发,它喷向空中的尘埃之多是史无前例的。

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及经济分析人士根据从211星发回的资料中得知,火山尘埃影响到日本南部、菲律宾群岛、欧洲南部沿海,使这些地区当年春季气温较常年偏低1℃~3℃,而降水量比常年偏多30%~70%。

根据相关的自然地理原理,这些美国专家推测前苏联地处中亚内陆的几个加盟共和国有可能出现持续干旱。

虽然前苏联官方报道称1982年它的主要粮食产地“农业丰收”,但美国断然决定减少本国粮食播种面积的1/3,使库存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得以高价出售。

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埃尔一琼基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为什么会影响到日本南部、菲律宾群岛、欧洲南部沿海?(2)火山灰尘埃造成降温和降水增多的原因是什么?考题5点拨:(1)结合风带进行分析。

(2)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分析降温的原因,结合降水的形成条件分析降水增多的原因。

答案:(1)埃尔一琼基火山地处低纬度,受北半球东北信风的影响,火山灰尘埃被吹到日本南部、菲律宾群岛、欧洲南部沿海 (2)火山灰尘埃飘浮在大气中,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近地面气温降低;火山灰尘埃又是水汽凝结核,海洋上空的湿润气流遇到火山灰尘埃后,水汽大量凝结,产生较多降雨。

总结提示:联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降水形成条件是解答该题的关键所在。

考点6 滑波和泥石流考题6 (典型例题)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图14—5)”,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分析,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这些灾害在本区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图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省区是,该省灾害点数为,主要分布在该省的地区和地区。

(3)据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石材产量最大的国家。

许多人认为,大量开采石材是一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做法,你对此有何认识?考题6点拨: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答案:(1)西南地处我国一、二和二、三阶梯的交界处,坡陡谷深;植被破坏比较严重;断裂发育,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夏季多暴雨和冰川融水(2)四川 10o西部地区一、二阶梯交界处东部地区二、三阶梯交界处 (3)开山采石,必然破坏山体,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山崩等地质灾害,因此开山采石须科学论证总结提示:泥石流发生的自然条件是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多暴雨或冰川融水。

二、拓展与综合应用创新考点考点7.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拓展考点)(1)关联性一成因关联一形成灾害系统(地震、滑坡、泥石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