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浅析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作者:王永峰。

摘要: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内部转移价格论文)是企业集团内部相关联各方在交易过程中所采用的价格。

文章通过对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探讨,分析了企业内部转移定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企业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转移价格;问题
1、内部转移价格概述
内部转移价格,又称“调拨价格”。

就是指企业内各部门之间由于相互提供产品、半成品或劳务而引起的相互结算、相互转账所需要的一种计价标准。

它与公司经营战略和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相关。

一般由进货价格、流通费用和利润构成。

内部转移价格是“封闭市场价格”的一种形式,而“封闭市场价格”是指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形成的价格。

当然制定内部转移价格,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心的经济责任;测定各责任中心的资金流量;科学考核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

2、内部转移定价施行原因
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将有助于确定企业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和考核各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调动企业各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为公司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内部转移价格有如下主要作用:
有利于明确划分企业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

实施责任会计的关键是划清企业内部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

制定内部转移价格是划分经济责任必不可少的方法。

这是因为,内部转移价格作为一种计量手段,可以确定中间转移产品或提供劳务服务的价值量。

有利于使企业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评建立在客观、可比的基础之上。

内部转移价格,是评定各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有了科学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就能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对各责任中心的生产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使考核和奖惩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

组织扁平化和分权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强调的是发挥分部的积极性。

与此相适应,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协调各内部单位的行为,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因为如果只强调分部积极性,不讲协调,则分部就没有必要存在于企业,市场能解决的问题没有必要借助企业。

因此企业非常有必要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来协调日常的正常运行。

3、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存在的问题
企业通过转移定价进行利润操纵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转移定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它显现出3个特点:一是政治需求不亚于经济利益。

这些企业有些都是全国或地方有些名气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业绩,领导人也都是有着较深的政治背景,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渐渐地失去了优势,为保昔日殊荣便账上添彩,表中生花。

虚报产值,虚报收入,虚报利润。

二是经济利益仍占主流,实现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双赢。

有些企业大肆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极力粉饰财务数据,或实现配股资格,或免于摘牌,在单、证、账、表上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牌位。

三是偷逃税款者为数不少。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1998年有8成以上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2000年有9成以上企业的会计要素失实,剔除客观失真因素,占有较大比重的是为了偷逃税款。

4、结语
应该加强对企业转移定价的监管,加强对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信息披露的监管。

应当在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信息披露准则,或证监会对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信息的披露规则中,对转
移定价的披露做出详细而可行的规定,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的基本要素,包括转移定价制定的方法、成本或者(可比)市价、再售价格、净利润率或毛利率选择该方法的理由,与公平市价的差异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由独立财务顾问签发的关于交易是否公平的声明。

加大对信息披露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对于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证券监管机构应给予严厉的处罚,并可鼓励投资者对其提出诉讼,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

应当加强注册会计师对关联交易的审计,确定企业是否在财务报告中充分公允地披露了关联交易的基本要素。

参考文献:
[1]秦凤翔,西方经济思想库[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宋小佳,“转移价格”的经济分析与防范对策[J],开放导报,1996,(9):24—25
[3]李鹏程,析预约定价协议[J],涉外税务,2001,(1):33—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