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聊斋(好书推荐)

聊斋(好书推荐)


作者简介5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 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 曲3种,通俗俚曲14种。经人搜集编定为《蒲 松龄集》。他的书中常常出现“故家子”、 “故大家子”(均指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 家庭的子弟)等,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 郭沫若对他的评价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著书趣闻
《聊斋志异》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 年),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 集,在蒲松龄生前多以抄本流传,到乾隆三 十一年(1766年)第一次由赵起杲在浙江严 州刻印。据说作者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 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 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 完之后再作修改写到书里面去,写成此书。 《聊斋志异》中,《狼》与《山市》被选入 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的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 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 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 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 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 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在文学史上,它是一 部著名短篇小说集。全书多达500多篇,内容十分广泛,多 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 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青年作家贾飞曾评价,现当代所 有奇幻、玄幻、鬼故事所用的套路和手法,都是蒲松龄用剩 下来的,其《聊斋志异》堪称这些小说类作者的鼻祖。
再见
相关评价2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 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多数小说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 鬼,但内容却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生 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 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 的思想愿望,熔铸进了作家对生活 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相关评价3
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说:“集腋为裘, 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在这部小说集中, 作者是寄托了他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深沉和 孤愤。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看《聊斋志异》奇 异有趣的故事,当作一本消愁解闷的书来读, 而应该深入地去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 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 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 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 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 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520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 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 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 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 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作者简介3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援例成 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 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 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 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作者简介4
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1岁时才援例成 为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 的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 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 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作者简介1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小说家, 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 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 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书香家庭,但 功名不显。父蒲盘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 学识渊博。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 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 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 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
作者简介6
蒲松龄的著作:除《聊斋志异》(包括崂山道 士、小青、画皮等)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 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 存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 1000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 九转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 (墙头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 殃、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 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 增补幸云曲),[4]
作者简介2
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 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 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 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 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 败、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 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 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 猎。6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 暇自娱的生活。
《聊斋志异》并且还是一本“孤
愤之书”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 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 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 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 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 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 指出了它的渊源。
相关评价1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 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 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 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 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 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 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 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 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 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主要内容
《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的故 事。其中“神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 以下几类: 1. 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 2. 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 3. 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录各地奇闻怪事的文章,如 《山市》。其中,大部分我们现在认为的爱情故事 在原书中并没有体现,其爱情色彩多是现代影视作 品加入改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