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PPT
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与方法 PPT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二)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选 题干部分 择 题 的 构 成 备选项部分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1. 三审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限制词——明确考查的范围(时间限 制、地点(或国别)、领域(包括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思想等)、人物限制等) 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的内容与主旨 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
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
B 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返回
法则1 选择题不宜再细分题型。 选择题是高考试题的一种最基本的题型。它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 在一些教辅类图书和教学期刊的指导解题方法的文章中,往往把选择题 细分为若干种类型。有的分为文字型选择题、图片型选择题、数据图表 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等;有的分为概念型、因果型、评价型、比较 型、逆向型,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总结出每种题型的答题模版。 作为研究,或许有点价值,作为考场实战,则毫无意义。试问,在答题 时间极为紧张的考场上,有谁在做选择题时,先按照题型特点把试题进 行题型归类,然后再按照题目的归类方法去审题的?考试时间根本不允 许这样做。所以,把选择题分类的方法,不是一种明智的方法。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2. 三辨备选项——确定最后答案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观点是否正确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与材料无关或 与材料主旨相左的排除) 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比较选择与材料联系紧密与材料主旨最相 符的答案)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三辨选项 例1】 (2012年全国卷)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三审题干 例1】(2013全国卷)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
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 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 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
A 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似 D. 历史上关系紧密
1969年 0.3 32.2 21.3 3.2 40.1
A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11.9 11.5 2.9
表述型 表述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容易设计且出
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它要求考生按照题 中提供的选项选出应该肯定的一项。此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再认识能力。按照题干 的表述类型主要有两种。 (1)表现型 关键词有“表现在”,“体现 了”; (2)评价型 关键词有“表明”、反映了、 说明了;
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
依据是
A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宣布退位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3、六定位意识
——贯穿审题干、辨选项的全过程
时间定位
概念定位
教材定位
理论定位
关键词定位
吻合度定位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六定位选项 例1】 (2012年大纲全国卷)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
B 队的无线电 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
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六定位选项 例2】 (2012年大纲全国卷)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 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表类 例2】(2012年福建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 散财阀,资本占 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 分布状况(%)。
所有者 政府和公共 金融机关 其他国内 外国法人 个人
年份
机关法人
法人
其他
1950年
3.2
12.6
11
0 61.3
1960年 0.2 23.1 17.8 1.1 46.3
【素养类 例2】 (2012年大纲全国卷)
(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
“刀笔吏”,这一称 谓起因于秦汉时
A 期此类人员的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图表类 例1】
C 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
它反映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
C 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五)高考题中的逆向设题趋势
(2013新课标全国卷)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
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 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
C 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 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
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
D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三)高考选择题命题的常用技术
1.常见类型: 概念类 组合类 排序类 比较类 否定类 因果类 推理类 最佳类 素养类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高考选择题命题的常用技术
【表述型 例1】(2012年浙江卷)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
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
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
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表述型 例2】(2012年福建卷)15世 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 (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 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
B 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
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组合型 例1】 (2012年浙江卷)康熙
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
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
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
B 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高中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
在高考历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占到全卷总分近半 (48分)。从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重来看,选 择题解答的准确性,决定了整份试卷的总成绩,选择题的 位置一般处在试卷的前半部分,选择题解答是否顺利且时 间耗费多寡,直接影响了考生解答后续题目情绪与考试总 体时间分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选择题的成败直接关系 历史考试的成败。
A 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 典民主状况的不满 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 感 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
返回
【以偏概全类 例1】(2013年全国)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
B 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
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因果倒置类 例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 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 040人为上限,因为 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关于
C.1970年美、日贸易逆差加大与日本实行“政府主导型市场经
济”有关
D.1973年美国对日本、西欧的贸易逆差扩大说明美国经济的崩
溃
【三辨选项 例3】 (2012年大纲全国卷)
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
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
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
D 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高考题中关键字词的相关解读
决定、已经、开始、最终、完全、主要、 根源、一定、根本、主观、客观、直接
(2012新课标全国卷)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
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 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
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
A 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不符合 史实
技巧方法,锦上添花
【三辨选项 例2】 (2011年1月宁波市高三调研22题)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 顺差,“-”为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