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发展引领时代

科技发展引领时代

《科技发展引领时代,肩负重任细描拼图》发言稿莆田哲理中学董立群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的校园科技文化节发言稿题目是《科技发展引领时代,肩负重任细描拼图》。

100多年前,闭关锁国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30多年前,总设计师邓爷爷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春天的故事正式书写;新时代当下,领袖的“需要更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时代最强音刺破苍穹,“上天揽月,下海捉鳖”层出不穷。

不同年代,国家科技发展都在影响着人民生活,决定着国家兴衰和民族荣辱之命运。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科技发展不管在旧年代还是在新时期,科技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人民是生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荣辱。

科技落后了,人民依靠农耕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生活出行不便,人与人之间交流不畅,出现“把汽车当跑马”的笑话。

如果时势动荡,则百姓生活更可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可能衰败,外敌趁虚入侵;然而,如果科技发达了,则是另一番景象。

科技发达,人们生活空间到处是绿水青山,生活环境优美。

人们衣食住行温暖如春,交流沟通顺畅。

人们生活安全有保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民族耻辱不再复现。

微信、支付宝“无线支付”让我们畅享生活;“玉兔二号”月球背面实现我们百年登月梦想;国产航母、量子技术、“高铁”名片、华为5G、港珠澳大桥让我们增添民族自信……科技发展呈现给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同学们,我们很欣幸自己出生在这个和平年代,能享受到这个时代高速发展的科技给予我们丰富的物质和充实的精神。

那我们是不是就该停歇脚步消费当下,不思进取了呢?那当然不行了!因为国家的未来就是我们的未来,理应由我们青年去创造。

有句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青年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未来”。

当前,虽然我们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果,但国家还未完成统一大业,小康社会近在咫尺,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实现还需努力。

作为时代前行推动力量,我们应专注当下,明确目标,学好本领,在社会各个领域拥有“独创”技能。

扌鲁起袖子用具体生活行动实践,描绘生活蓝图,组成生活拼图。

我们要有高远目标,勇于奋斗拼搏,将“独有”技能与国家共享,在思想上、行动上、信念上与国家保持一致,同呼吸共命运。

让国家科技发展更快,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生活!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也为能够为国家的未来拼搏奉献而自豪呢?翻阅历史,5000多年的文明仅是人类历史长河之一瞬。

科技发展让人类脱离野蛮进入文明并始终引领时代发展潮流,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是时代推动主力军。

同学们,让我们勇于肩挑重担,砥砺前行!奉献青春,实现人生价值吧!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科技创造美好未来2019年福建高三省质检作文点评点评人福州一中王兆芳“本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期待和引导。

总话题是“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及人的尊严和精神生活。

材料对科技的表述,都是朝着积极、正面的角度,以期学生写出阳光、正能量的文章。

写作要求中“以上材料触发你对未来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从时间上,从眼前的,转向未来的,谈对未来科技的想像、预测和感受;从文体上,“联想”、“拼图”可写文学类作文,“思考”、“理由”可写论述类作文。

“写发言稿,在校园科技文化节上发言”则体现了当前高考作文的写作要有对象感、情景化、针对性的命题趋势,“校园”规定了作者和听众的角色,做到写作有的放矢,而不是不顾作者身份的虚妄之谈和缺乏阅读对象的虚浮之论。

当然,科技也是双刃剑,我们都希望,在未来,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抑制其消极面、发挥其积极面。

如果能在一篇文章中,心平气和、耐心严谨地论述(或描述)科技的这两面的辩证关系,也应该被认可,甚至被看好!2019年省质检作文题点评:高考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点评人福建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薛章辉2019年福建省质检作文题摒弃了过去各地市以标语口号式或政治色彩过于浓厚的材料,要求考生作文的方式,旗帜鲜明地要求学生抒写国家科技发展,科技进步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历年高考作文不设大的审题障碍,但考察测试考生的审题技巧仍然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坎,高考作文的审题,仍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那么,今年福建省质检的这道作文题应当如何做到在有限的考场时间中迅速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尽快跨越审题这道坎呢?我认为高考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认真阅读命题材料,理清材料中主要概念与材料中所阐述的内容的关系。

命题中的主要概念应当是“国家科技进步”,材料中阐述的内容应当是:天蓝地绿空气新,穿的更靓吃更好,出门便捷沟通方便,有尊严有安全感有时间追求精生活……无疑,主要摡念与材料中阐述的内容是不折不扣的因果关系。

这就提醒考生,你的文章必须重点强调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极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在这方面,考生从感性知识上拥有相当丰富的理论知识: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蒸汽机技术革命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发展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邓小平同志在阐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方便的论述,考生应当是耳熟能详的。

所以抓住大概念与材料内容间的因果关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阐明为什么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的道理,考生则无忧作文离题了。

相反不抓住因果关系,片面去抓住所谓关键词(必须“追求精神生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自然环境,人必须拥有尊严与沟通等等)都偏离题旨了。

二是必须适当抒写我国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比如,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成就了大湾经济区的兴起,屠呦呦的“抗虐神药”拯救无数人生命,南极探险,大型运输机升空,量子卫星发射,高铁动车,大数据应用……极大提高了,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三是需要自己的切身体会阐述抒发对未来的理想与追求。

高生生活在我们这个承先启后科技进步发展的新时代,不但要做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幸福,而应当做科技发展进步的“接力”者,创业者,创新者。

这一点是考题末尾写明的触发你对“未来的思考”的要求,这点也是审题的一个环节哦!总之,高考作文,必须对题目与材料作出辨析,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结合高生的切身体会,发挥想象空间就对高考作文审题大声说:高考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福建省考下水作文(2019年3月30日)星辰的光芒穿过仰望的眼眸王清铭仰望星空,浮想联翩。

平芜尽处是春山,中国大地上如脉管似的的高铁改写了欧阳修的词,仿佛一瞬间,“行人更在春山外”;一桥飞架南北,港珠澳大桥让“天堑变通途”,人们惊叹:谁持彩练当空舞?如果文天祥故地重游,怎会“零丁洋里叹零丁”?这座建在伶仃洋里的大桥,只会让他感叹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诗句)。

仰望星空,心怀敬畏。

泰戈尔说:在群星之中,有一颗星是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不可知的黑暗的。

科技落后,曾让中国人成为列强肆意欺凌的“东亚病夫”;科技落后,父辈们刀耕火种,披星戴月辛勤劳作,依旧填不饱肚子;科技落后,让幼时的我们在摩肩接踵的绿皮车里,夜不能寐。

……引导中国通过黑暗的,是一颗硕大明亮的星——科技进步。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领袖说“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

康德敬畏头顶上的星空,我们敬畏科技的力量,是国家科技进步,让中国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尊严和安全。

仰望星空,激情满怀。

那位让中国人“开天眼”的南仁东,把我们的目光拉进星辰大海。

他说:“美丽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绚丽,召唤我们踏过平庸,进入它无限的广袤。

”南仁东仰望星空,内心充满探索的勇气和激情,是他带领团队筚路蓝缕,完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建造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让人类首次聆听到分别来自1.6万光年外和4100万光年外的脉冲星信号。

于是天空中有了一颗星,编号79694,南仁东,夜空中最亮的星!仰望星空,心驰神往。

2020年,我弱冠之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我而立之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我近知命之年。

按领袖的号召,此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牢记国家和人民的重托并努力践行了吗?我们领受了前辈们披荆斩棘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的恩泽,我们又如何“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爱因斯坦语)?仰望星空,心潮澎湃。

每个人都是天空中的一颗星辰,都要努力拭亮自己的光芒,让中国的星空更加璀璨。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要攻克的科学难关,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而今迈步从头越”!仰望星空,古希腊的泰勒斯曾跌进深坑,他对嘲笑的人说:“奋斗的人才有失败的权利。

”我们青年人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不怕失败,尽力成功。

仰望星空,沉思的黑格尔曾评论:“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处的人,才不会掉到坑里。

”仰望星空,展望未来,我们青年人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要掉进争名逐利、蝇营狗苟的深坑。

仰望星空,壮志满怀。

黑格尔还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我们青年人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脚踏实地,也仰望星空。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这是诗人北岛的《回答》,也是我们的自我期许。

仰望未来的星空,让星辰的光芒穿过我们仰望的眼眸。

像南仁东那样踏过平庸,进入星空无限的广袤,天空里一定有一颗硕大的星辰,叫“我们”!我发言到此,谢谢作者简介:王清铭,笔名应鸣。

全国中高考语文热点作家,某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县政协委员,中学高级教师。

在《人民日报》、《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发表散文100多万字,诗歌五百多首,已出版个人散文集三部作品。

作品入选《大学语文》等大中专教材、香港语文课本和中小学语文教材等。

近一百篇散文被编为中考、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包括模拟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