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做好资产统计调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牛永新
摘要: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资产利用率完好率的统计结果分析,提出了提高学院资产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资产统计;利用率;完好率;
资产统计工作是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做好资产统计工作,便于学校摸清家底,及时掌握各部门、各单位资产分布和变动状况,合理制定购置设备资金投向,了解资产管理与经营使用情况,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同时,资产统计工作的开展,对于检验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发现并堵塞管理漏洞具有重要意义。

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

本文以我院对资产利用率完好率的统计过程为例,研究其统计结果对资产管理过程的影响。

一、学院资产管理基本情况
资产设备处自2003年成立以来,从改革资产管理体制入手,以规范资产管理手段为突破口,建章立则,抓组织建设,强化基层管理功能,突出基层管理作用。

在管理层次上,坚持抓大放小,将固定资产(包括房产、家具)纳入资产设备处统一管理范畴,其他资产(包括低值易耗品、工具)纳入二级管理范畴;在管理手段上,弃旧立新。

采用微机管理,使用北京化工大学编写的软件《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从而使资产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管理观念上,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落实资产管理有关规章制度,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在管理过程上,力争抓住源头,重视落实资产报帐手续,保证在管理过程中不出现漏洞;在管理方法上,注意加强档案建设工作。

利用资产管理软件制作标准化的统一资产档案,保证资产档案的机密和档案的安全,有利于资产统计,防止资产流失。

三年来,资产管理工作各项基础工作逐项得到落实,建立了以资产管理员为主的资产管理网络,建立了详实严密的管理制度,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了标准化的资产管理档案,严格履行资产登记及报废手续,通过定期走访调查研究资产设备利用率及完好率,有效地监控资产设备管理状态,使得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逐步实现资产管理“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层层负责,管用结合,责任到人”的工作目标,使资产管理工作有了良好的开端,开创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资产设备利用率完好率统计过程
1.统计对象:教学系统2004年登记在帐固定资产(仪器设备)
2.统计方法:
(1)设备完好率
设备完好率η=(1-L/H)*100%
L:年故障停机小时数;
H:年有效小时数为960小时/台;
(2)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W=(h/H)*100%
h:每年实际实验测试小时总数;
H:年有效小时数为960小时/台;
三、统计结果:(仅以统计的6个部门数据为依据)
我院04年以前购置设备平均完好率达到78%,平均利用率较低,仅为55%。

详细统计数据见表1,图1
表1 教学设备完好率利用率统计表
图1
汇总
0%
10%20%30%40%50%
60%70%80%90%
四、 结果分析
从结果上看,教育技术中心设备完好率最高,达到93%,同时设备利用率也最高,达到81%。

客观上这结果主要得益于教育技术中心设备集中在近几年采购,同时校园网设备几乎常年使用,因而完好率及利用率较高。

主观上,这个结果也说明这些设备的管理人员素质过硬,管理水平较高。

计算机系设备完好率最低,刚刚达到65%,其中原因可能有以下因素:
(1)计算机系设备利用率较高,达到80%,排在全院第二位,较高的利用率造成设备损坏程度较严重,同时也说明设备维护较差。

(2)计算机更新速度较快,很多设备已经被淘汰,失去使用价值,同时也失去维修的价值,所以完好状态就差。

从结果上还可以看出,自动化系设备利用率最低,仅有41%,一方面说明该系设备陈旧,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另一方面也说明学院对该系设备投入较少。

由此可见,我院的资产设备使用现状是一方面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我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却是资源浪费严重,资产设备使用效率低下。

五、提高资产设备使用效率的措施
针对资产管理过程的特点,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就要紧紧抓住资产设备的各个管理环节,就是要全面规范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切实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

1.资产购置管理
资产设备的每一笔投资在付诸实施之前,都应该经过可行性论证,邀请不同但相关的学科领域里的专家来“把脉”,通过可行性论证的方式,确保投资的合理性、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和预期的效果。

可行性论证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需求论证。

即投资的目的和必要性。

由专家们对拟投资购买的设备的用途、购置依据等进行论证,包括投资是否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本校或就近部门同类仪器的配置状况、仪器设备的工作对象和服务范畴、能否进行共享、是否属于重复购置等问题。

(2)管理论证。

这是涉及到仪器购置后的管理问题,应包含的内容有:仪器设备使用的基本条件是否完备(场所、水、电、气的配套)、管理与技术人员是否到位、仪器日常运行费用的来源等。

常有一些学校筹到了买设备的资金却无法维持仪器的日常运行,即所谓的“买得起,用不起”之说。

这些都是保障设备购人后能正常运转并产生效益的必备条件。

在该论证过程中明确设备购入后的维护管理及使用工作将如何开展,集思广益地采纳最高效的使用设备的管理方式,使得具体使用设备时有章可循,为以后管理打好基础。

(3)购买论证。

在确定了所需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特殊要求后,对能提供产品的厂家和商家及价格进行论证。

选择邀请招标或公开招标的方式,通过透明化的操作规程使腐败因子无处可藏。

资产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对于提高资产设备使用效率关系重大,是从源头上保证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

2.使用过程管理
今年6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两个办法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办法》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各单位的管理职责,全面规范了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构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

就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新《办法》强调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积极推动事业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明确了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资产的调剂权,体现了优化事业资产配置、整合事业资源的要求。

在现阶段,这不失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3.资产处置管理
仪器设备在达到使用年跟或技术落后不能再满足本部门需要,即进入报废管理过程。

一般而言,判断或鉴定物资是否纳入报废范畴有两个指标:物资的使用寿命和技术寿命。

前者指设备的物理寿命,从物质上损耗而报废;后者指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或被新的产品替代。

随着高校建设的加快,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实验教学手段的更新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高校内的报废物品种类和数量都有逐步加大的趋势。

因此,物资报废工作正在越来越成为高校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准确判断、正确处理物资报废工作对于提高物资的利用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报废物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与一般商品不同的特性。

因此,正确的认识及理解报废物资,对高校资源的后期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一,高等学校属于非生产、非经营性单位,报废物资虽然在教学、科研中不能适应工作需要,但其价值并非完全丧失,仍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不能任其流失。

第二,报废物资由于在一次流通使用过程中已经实现了部分或全体价值的转移,因此价格主要由商品的残值决定,同时受报废物资的原值、同类商品的现值、供求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

第三,报废物资比新货确定质量困难,价格因素更难以把握。

对于已完成物质寿命的物资只能作为废品处理,而对于那些技术上落后的产品因各部门的层次与要求参差不齐,应努力做到物尽其用,如调拨给技术要求较低或经济条件较落后的部门或地区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

综上所述,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做好资产统计调查工作,加强资产设备的数字化管理工作,合理调控资产布局,注重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益,应针对资产设备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按照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去寻求和探索最佳管理方案,抓住管理过程中的三个重要环节,切实提高资产设备的使用效率,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牛永鑫,男,1969年3月出生,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毕业,现任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处,副处长。

作者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121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