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料对萼花臂尾轮虫发育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微藻(小球藻),酵母对生萼花臂尾轮虫长速度的影响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1.实验假设:微藻对促进轮虫的生长作用更显著
2.理论依据:微藻是培养轮虫的首要饵料
三、实验目标
从选定的两种饲料中,确定萼花臂尾轮虫生长应选用的最佳饲料
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
1.实验对象:采用取自青衣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
2.实验方法:实验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专门为轮虫投放微藻饵料。
另一组专门地投放酵母作为铒料。
水温20度以下,投喂量为50克/亿每日。
水温在25度以上,投喂量按100克/亿每日。
投喂时,用150-200目筛绢过滤后均匀泼洒。
若干日后观察两组轮虫的生长速度
3.检测手段(数据统计:显微镜计数以及Word表格的制作)
五、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空白对照原则
六、实验内容:不同饲料对轮虫发育影响
1.准备阶段(起止时间)
具体做法:1.培养容器:采用小型玻璃容器
高锰酸钾用10 x10-6浓度的溶液分几次淋洒池壁。
为防止氧化锰附着,应在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培养用水
培养用水亦须严格消毒。
由于培养用水量较少,可采取高温煮沸法。
3.接种
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以2~5个/mL为宜。
在适宜的温度、饵料、溶氧、光照等条件下,经8~10 d即可扩大培养或收获。
4.饵料投喂
单胞藻、酵母两种饵料。
在小水体中培养轮虫,投喂酵母后应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并能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采用稍大水体进行轮虫培养时,应连续充气,以保证培养水体中的溶氧量,并可防止饵料下沉;但充气量不宜过大,以利轮虫的快速生长和繁殖。
5.温度控制
萼花臂尾轮虫适温范围较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为使培养的轮虫达到最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应注意保温加温。
6.水质控制
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水质关系很大。
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饵料密度的变化以及轮虫排泄物的积累,水体中的理化因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应定时观测水质,及时补加新水。
7.轮虫的扩大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充足的饵料,良好的水质及合理的培养方法下,经10d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200个/ml以上时,即可进行扩大培养或采收。
采收
当轮虫的密度达到200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
可用200目筛绢制成的专门网具捞取;也可利用轮虫的趋光特性进行光诱,使轮虫集群,然后进行捕捞。
为使轮虫培养得以延续,应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使水体中保持一定的轮虫密度,以利再生产。
2.实施阶段(起止时间)
具体做法:①2011年4月15日到青衣江河边采集萼花臂尾轮虫
②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28日将采集回来的萼花
臂尾轮虫分为三组,第一组喂微藻,第二组喂酵母。
3.总结阶段(起止时间):2011年4月15日-2011年4月28日
具体做法:①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相关数据对实验假设进行验证
②制作相关统计分析文档
③请教老师和师兄,并请他们帮忙修改。
八、保证措施;1、邀请有经验的师兄做实验指导2、自己查阅相关书籍学习相关知识。
3、随时注意观察实验进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请教同学或老师。
九、课题组构成
杨杰20091214 水产09-3 张欣20091207 水产09-3 周志20091215 水产09-3 杨翰20091218 水产09-3 袁坤20091231 水产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