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及整车构造.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及整车构造.
1)进气行程
由于曲轴的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这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 打开。进气过程开始时,活塞位于上止点,气缸内残存有上一循环未排净 的废气,因此,气缸内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随着活塞下移,气缸内容 积增大,压力减小,当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在气缸内产生真空吸力,空气 经空气滤清器并与化油器供给的汽油混合成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 入气缸,直至活塞向下运动到下止点。在进气过程中,受空气滤清器、化 油器、进气管道、进气门等阻力影响,进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压力略低 于大气压,约为0.075~0.09MPa,同时受到残余废气和高温机件加热的影响, 温度达到370~400K。实际汽油机的进气门是在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打开, 并且延迟到下止点之后关闭,以便吸入更多的可燃混合气。
29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③ 要求: a. 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传力可靠; b. 导热性能好,要耐高压、耐高温、耐磨损; c. 质量小,重量轻,尽可能地减小往复惯性力。 铝合金材料基本上满足上面的要求,因此,活塞一般都采用高 强度铝合金; ④ 构造:活塞可分为三部分,活塞顶部、活塞头部和活塞裙部。
3)燃料供给系统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 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将燃烧后的废气从气缸内排出到大气中去:
15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一套完整的燃料供给系统主要由空滤器、化油器、缸头燃烧室、进排气道和 排气管等组合而成。空滤器主要负责空气的过滤和净化,根据滤芯的材质不 同有纸质和海棉质两种;化油器主要负责汽油的雾化和油气的混合,目前主 要有等真空式和柱塞式化油器两种,随着排放指标的日益严格,150cc以上 排量摩托车将大部分采用电喷结构,化油器也将逐渐电磁喷射阀所替代。燃 烧室顾名思义是混合气燃烧的型腔,但如何提高燃烧速度,使燃烧充分,这 就需要合理设计进排气道和燃烧室形状,提高混合气的充量效率以实现理想 空燃比。排气管除了排放废气外,还要对有毒污染物进行净化和氧化,以减 轻对环境的污染。
7
一、发动机的基础知识介绍
3)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 机是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 行冷却的;而风冷发动机是利用流动于气缸体与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 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水冷发动机冷却均匀,工作可靠,冷却 效果好。
两大机构:曲柄连杆机构、 配气机构 五大系统:燃料供给系统、(进排气系统) 润滑系统、 冷却系统、 点火系统、 起动系统
20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2、发动机常用术语介绍 上止点TDC: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上运动到最 高位臵,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远的极限位臵 下止点BDC: 活塞在气缸里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 低位臵,即活塞顶部距离曲轴旋转中心最近的极限位
18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6)点火系统 在汽油机中,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为此在汽油机 的气缸盖上装有火花塞,火花塞头部伸入燃烧室内。能够按时在火花塞电 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点火系,点火系通常由蓄电池、发电机、 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19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26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4 ) 排气行程
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后生成的废气必须从气缸中排出去以便进行下一 个进气行程。当作功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靠废气 的压力先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继续把废气 强制排出到大气中去,活塞越过上止点后,排气门关闭,排气行程结束。 实际汽油机的排气行程也是排气门提前打开,延迟关闭,以便排出更多的 废气。由于燃烧室容积的存在,不可能将废气全部排出气缸。受排气阻力 的影响,排气终止时,气体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力,约为0.105~0.115MPa, 温度约为900~1200K。 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又开 始了下一个新的循环过程。可见四行程汽油机经过进气、压缩、作功、排 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这期间活塞在上、下止点往复运动了四个 行程,相应地曲轴旋转了两圈。
7)起动系统 要使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发动机的 曲轴,使活塞作往复运动,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燃烧膨胀作功,推动活塞 向下运动使曲轴旋转。发动机才能自行运转,工作循环才能自动进行。因 此,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开始自动地怠速运转的全过程, 称为发动机的起动。完成起动过程所需的装臵,称为发动机的起动系。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及整车结构
1
绍
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3 4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特性
摩托车成车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2
简述发动机
发动机是摩托车的心脏,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源。 其作用是使燃料在气缸内燃烧,将热能转变为机 械能,通过曲轴的旋转运动,再由传动系统将动 力传递到后轮,利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驱动 摩托车行驶。 发动机一般由曲柄连杆机构、机体、配气机构、 动力转换机构等“四大机构”和燃料供给系统、 进排气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启动系统、 点火系统等“六大系统”所组成。
发动机的排量Vh : 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 Vh = i × Vh 压缩比ε : 气体压缩前的容积与气体压缩后的容积之比值,即气缸 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表示了气体的压缩程度。 ε = Vc /(Vh + Vc )
22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3、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3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13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2)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定时开启和关闭进 气门和排气门,使可燃混合气或空气进入。气缸,并使废气从气缸内排出,
实现换气过程。配气机构大多采用顶置气门式配气机构,一般由气门组、
气门传动组和气门驱动组组成:
14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16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4)润滑系统 润滑系的功用是向作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输送定量的清洁润滑油,以 实现液体摩擦,减小摩擦阻力,减轻机件的磨损。并对零件表面进行清洗 和冷却。润滑系通常由润滑油道、机油泵、机油滤清器和一些阀门等组成。
17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5)冷却系统 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 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水冷发动机的冷却系通常由冷却水套、水 泵、风扇、水箱、节温器等组成。
作,都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机构和系统:
12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1)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实现工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运动零件。 它 由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等组成。在作功行程中,活塞承受燃
气压力在气缸内作直线运动,通过连杆转换成曲轴的旋转运动,并从曲轴
对外输出动力。而在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中,飞轮释放能量又把曲轴的 旋转运动转化成活塞的直线运动:
一、发动机的基础知识介绍
1、发动机的分类: 1)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汽油为燃 料的内燃机称为汽油 机;使用柴油机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柴油机。汽油机
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
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 好。
24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2 ) 压缩行程
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这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 气缸内成为封闭容积,可燃混合气受到压缩,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当活 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此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主要随压缩比的大 小而定,可燃混合气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可达600~700K。 压缩比 越大,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发动机功 率也越大。但压缩比太高,容易引起爆燃。所谓爆燃就是由于气体压力和 温度过高,可燃混合气在没有点燃的情况下自行燃烧,且火焰以高于正常 燃烧数倍的速度向外传播,造成尖锐的敲缸声。会使发动机过热,功率下 降,汽油消耗量增加以及机件损坏。轻微爆燃是允许的,但强烈爆燃对发 动机是很有害的,但。汽油机的压缩比一般为ε=6~11
润滑系统
一、发动机的基础知识介绍
2)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可分为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 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 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 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 行程内燃机。
21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活塞行程S: 活塞从一个止点到另一个止点移动的距离,即上、下止 点之间的距离,对应一个活塞行程,曲轴旋转180°。 曲柄半径R: 曲轴旋转中心到曲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通常活塞行程 为曲柄半径的两倍,即 S =2R 。
气缸工作容积Vh:活塞从一个止点运动到另一个止点所扫过的容积。 Vh = π×(D/4)2×S
10
内容
1 2
发动机的基础知识介绍
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3 4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及特性
摩托车的结构组成及作用
11
二、发动机的典型系统及结构
1、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发动机是一种由许多机构和系统组成的复杂机器。无论是汽油机,还是柴 油机;无论是四行程发动机,还是二行程发动机;无论是单缸发动机,还
是多缸发动机。要完成能量转换,实现工作循环,保证长时间连续正常工
5
发动机的组成部分
• • • • • • • • • • • • • • • 曲轴连杆活塞机构 气缸体总成 气缸盖总成 配气机构 正时传动张紧机构总成 初级离合器组件和次级离合器组件 变速系统分总成 电起动分总成 脚起动分总成 磁电机分总成 左曲轴箱体分总成 右曲轴箱体分总成 左盖分总成 右盖分总成 机油泵分总成 曲柄连杆机构 机体机构 配气系统 动力转换机构 启动系统 点火系统 机体机构 机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