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预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预测及综合防治技术
4、线虫 线虫,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数量 大。少数寄生人、动物和植物体(如蛔虫、钩虫等),引 起各种病害,为害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 目前全世界报道的植物病原线虫已超过5000种。线虫多 为不分节的、表面光滑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线形体,两头 尖。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线虫很大。植物寄生线虫的虫体一 般较小,长0.3-1.0mm,,也有的长4.0mm,宽0.0150.035,大多数线虫雌雄虫体同型,即均为线形,少数线 虫雌雄虫体异形,即雄虫为线形,雌虫为柠檬型或梨形。
侵入期,是从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开始建立寄生关系 的一段时间。病原物侵入寄主的途径包括直接穿透侵入、 自然孔口侵入和伤口侵入三种。
病原物的侵入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引起侵染和发病。侵 入所需的最低数量称为侵染剂量,侵染剂量因病原物的种 类、寄主品种的抗病性和侵入部位而不同。
病原物的侵入和环境条件有关,其中以湿度和温度的关 系最大。在一定范围内,湿度决定孢子能否萌发和侵入, 温度则影响萌发和侵入的速度。光照与侵入也有一定的关 系。对于气孔侵入饿病原真菌,光照可以决定气孔的关闭 ,因而影响侵入。
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细菌)、病 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
1、真菌 真菌是生物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在淡水、海水、土壤以及地面上的各种物体上都有真菌的 存在,目前已描述的有10万种以上。真菌属真核生物, 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异氧生物。其营养体通 常是丝状分枝的菌丝体(5-6um)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 质或纤维素。典型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类型的孢子。真 菌大部分是腐生的,少数可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上引 起病害。寄生在植物体上引起植物病害的真菌称为植物病 原真菌。由真菌侵染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真菌病害。植物 病害中有80%以上是由真菌引起的。几乎每种植物上都有 几种到几十种真菌病害。
真菌的分类: 菌物界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
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 菌亚门,半知菌菌亚门。 界、门、亚门、纲、目、科、属、种、小种
2、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一类含有原核结构的生物。一般是由细胞壁和 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细胞质所组成的单细胞微生物。原核 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含有小的核蛋白体,它的遗传物 质(DNA)分散在细胞质中。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 放线菌以及无细胞壁的菌原体等。细菌的菌体大小为0.50.8x1-3um。
植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原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内容
一、植物病害的主要类群 二、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 三、病原物致病机制 四、植物的抗病性及其机制 五、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六、植物病害的综合防治 七、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八、植物病害的诊断
一、植物病害的主要类群
植物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称为植物的侵染性病 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为传染性 病害;另一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 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 在植株间不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植物的侵染性病害种类繁多,按病原生物种类的不同 可进一步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和线虫 病害等,
3、病毒 病毒是包被在蛋白质或脂蛋白保护性外壳中,只能在适宜 的寄主细胞内完成自身复制的一个或多个基因组的核酸分 子。与其它生物相区别的主要特征是形体微小,缺乏细胞 结构,结构简单,基因组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 RNA),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 和场所,严格寄生性的细胞内专性寄生物。度量植物病毒 大小的尺度为纳米(nm)。
(一)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就是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 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 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病原物的侵染是一个连续的 过程,为便于分析,将它分为接触、侵入、潜育和发病四 个过程。 接触期是从病原物与寄主接触,或达到能够受到寄主外渗 物质影响的根围与叶围后,开始向侵入的部位生长或运动, 并形成某种侵入结构的一段时间。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按病因不同,还可分为(1)植物自 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性病 害;(2)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①大气温度过高或过低 引起的灼伤与冻害;②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 、雨、雷电、雹害等;③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 或过少,如旱、涝、渍害等;(3)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病 害①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②大气与 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③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 不当造成的药害;④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的病 害如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 等各种病态。 (1)植物病原生物
潜育期,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表现明显的 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 蔓延的时期。但是,寄主并不是单纯供给水分和营养物的 给养基,寄主对病原物的侵入有一定的反应。因此,潜育 期也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进行斗争的过程。
潜育期的长短亦受环境的影响,其中以温度的影响最大 ,湿度对潜育期的影响并不像侵入期重要,因为病原物侵 入以后,几乎不受湿度的影响。植物组织中的湿度高,尤 其是细胞组织的充水,有利于病原物在组织内蔓延和危害 。
5、寄生性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由于缺乏叶绿素或根系,叶片等器官退化, 必须从其它植物上获取营养物质而营寄主生活,寄生性植 物都是双子叶植物,能开花结果,俗称寄生性种子植物。 大多数寄生在野生木本植物上,少数寄生在农作物或果树 上。主要有菟丝子和列当等。
二、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及 病原物致病机制
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在植物表面或根围常常有一段生长 的时间,它包括真菌的休眠体萌发后所产生的芽管或菌丝 的生长、释放的游动孢子的游动、细菌的分裂繁殖等,这 些生长活动有助于病原物到达它侵入植物的部位。在接触 期,病原物与寄主有一系列的识别活动,其中包括物理学 和生物化学识别等。环境条件对接触期病原物的影响以湿 度、温度关系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