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老舍《我的母亲》说课稿正式使用

老舍《我的母亲》说课稿正式使用

老舍《我的母亲》说课稿
各位测评专家: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测评专家请教和学习,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我叫姜爱国,来自于河南省轻工业职工大学,毕业于河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

我毕业后一直在我校从事教学、行政及班主任工作,能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付出了如同对待自己孩子一般的爱,对教学融入了全部的心血。

每期教评均为优秀。

曾获学校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教师是一个神圣而高尚的职业,我会为教育事业如春蚕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无怨无悔。

希望大家能够认可我,给我这个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板书),作者老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老舍的《我的母亲》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新教程》第八单元中唯一一篇现代文作品。

本单元为真情品醇,品味世界上最美好的真情。

《我的母亲》是老舍为纪念母亲而写的。

在平实的语言中,让人感受到老舍那份爱母之情,敬母之意。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

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2、学情分析
刚刚迈入职高的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且多数为独生子女,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比较差。

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高职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

(3)学习叙事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4)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
(2)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①品味语言;②理解母亲的人物形象;③理解我对母亲的深情。

2、教学难点: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及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3、课时:两课时
四、说教学方法
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采用:
情景设置法、朗读法、提问法、讲授点拨法、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我本堂课指导学生:
1、圈点、勾画的方法
2、指导朗读的方法
3. 加强小组合作主动探讨的训练。

4. 鼓励提出问题,善于质疑,发表见解。

六、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由倾听、走近母亲——理解母亲——分析母亲——歌颂母亲,最终到达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以一条5.12汶川大地震时一位母亲临终前留给三四个月大的孩子的手机留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及视频《儿子你回来吧》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识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由此引出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
罗列出知名人士对老舍的高度评价,调动学生对老舍这位艺术家的敬仰之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其作品的兴趣,水到渠成介绍作者。

介绍作者时可先让学生众说纷纭对作者的了解。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现欲望。

随之介绍课文的写作背景。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三)品读课文
分三个步骤:1、整体感知课文;2、精读相关段落;3、分析写作特点
1、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展板上的问题,然后回答问题。

轻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在朗读中让学生想象母亲的形象,体会感悟母亲的软而硬的性格。

教师适时引导启发。

让学生找出圈画出表现时间顺序及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检查阅读效果,解决三个问题:
(1)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到了发生在母亲及“儿子”身上的哪些事情?
(2)从老舍的笔触中感觉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母亲的?)
课文主要是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写母亲的:一是写母亲身上的优秀品质(感知母亲的勤俭朴实,坚韧执着,宽容大度,博爱热情,乐观勇敢,勇于奉献的感人形象。

),另一个写母亲与儿女们之间内敛而深厚的感情(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在写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中以第13自然段为重点段认真研读,体味语言艺术达到的效果和魅力及细节描写。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母亲对子女怎么的感情——爱子情深。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想以前学习过的许多课文中也有运用这种细节描写手法的。

比如《项脊轩志》在写到母亲过来看望孩子时,有这么一句“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就将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十分感人,一个慈母的形象立刻突显出来。

⑥归纳总结典型细节的作用。

(3)母亲给了我什么样的“生命教育”(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教育”的丰富的内涵,并找出表现母亲给我影响的语段或语句,归纳总结母亲教我学会了那些有用的东西。

2、精读相关段落,对文章即事抒情的语段进行重点把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3、写作特点分析:
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

总结,这样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的表达作者了对母亲的赤子之情,平实中见真情。

(四)课文总结:
本文采用以时间为顺序的方法组织材料,用朴素的一言一行来刻画母亲的伟大形象,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以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为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以及母亲对我的“生命的教育”。

本文系一篇回忆性记人散文,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

(五)感恩母亲
通过想一想,比一比活动,学生自己回忆学习过的歌颂母爱的诗歌等,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

1.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2.你知道母亲的心愿吗?3.你给母亲使过脸色、顶过嘴吗?
(六)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1、写一篇《我的母亲》的同题作文。

(知识与能力目标)
2、给母亲打一通电话,向母亲回忆自己所感受到的母爱情节。

3、请记得在你和你母亲生日的时候送去你真诚的祝福。

七、说板书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板书
八、课堂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课堂结束时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总结课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有哪些老师没有讲明白的?
九、教后随想
《我的母亲》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在教学之前,我再三吟诵,反复咀嚼,使得自己对本文的研究领先于学生,深刻于学生,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发展中的个体,学生学习的潜力是无穷的。

因为我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丰富、提升了自己的见解。

本课教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我首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继而诱导其发现问题,最后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是引领者、参与者和调度者。

如果说以前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那么,在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更需要教师自身的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

如果说以前注重的是教给学生方法,那么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强调的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即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相关主题